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31418
  • 博文数量: 323
  • 博客积分: 1021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93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8-27 14:5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23)

文章存档

2012年(5)

2011年(3)

2010年(6)

2009年(140)

2008年(169)

分类: Oracle

2008-06-27 14:01:17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一场高技术竞争席卷世界,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国际贸易也空前活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这时,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纸面单证就是外汇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 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此处,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键入。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70%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机率增高,据美国一家大型 分销中心统计,有5%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同时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纸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另外,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销售商为了减少风险,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供货快,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而在整个贸易链中,绝大多数的企业既是供货商又是销售商,因此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成了所有贸易链中成员的共同需求。同样,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网络的普及又为EDI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为基础的EDI应运而生。EDI一经出现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在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正如香港TRADELINK公司的宣传资料所指出的那样:“EDI60年代末期在美国首次被采用时,只属于当时经商的途径之一;时至今日,不但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以至越来越多的亚太地区国家,均已认定EDI是经商的唯一途径

  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国外专家深刻地指出:“能否开发和推动EDI计划,将决定对外贸易方面的兴衰和存亡。如果跟随世界贸易潮流,积极推行EDI就会成为巨龙而腾飞,否则就会成为恐龙而绝种

  本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早期的EDI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

  7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ED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带动了跨行业EDI系统的出现。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跃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时至今日,EDI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国的EDI专家明确指出:“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

EDI的概念

ED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动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而ITU—T(CCITT)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又由于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无纸贸易

从上述EDI定义不难看出,EDI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其中计算机应用是EDI的条件,通信环境是EDI应用的基础,标准化是EDI的特征。这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EDI的基础杠架。EDI系统模型如图1.1所示。

 

EDI的分类

根据功能, EDI可分为4类。

  前面所述的订货信息系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知名的EDI系统了。它又可称为贸易数据互换系统(Trade Data Interchange,简称TDI),它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

  第二类常用的EDI系统是电子金融汇兑系统(Electronic Fund Transfer,简称EFT),即在银行和其它组织之间实行电子费用汇兑。EFT已使用多年,但它仍在不断的改进中。最大的改进是同订货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系统。

  第三类常见的EDI系统是交互式应答系统(Interactive Qurey Response)。 它可应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这种EDI在应用时要询问到达某一目的地的航班,要求显示航班的时间、票价或其它信息,然后根据旅客的要求确定所要的航班,打印机票。

  第四类是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EDI。最常见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图形的自动传输。比如,设计公司完成一个厂房的平面布置图,将其平面布置图传输给厂房的主人,请主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该设计被认可,系统将自动输出订单,发出购买建筑材料的报告。在收到这些建筑材料后,自动开出收据。如美国一个厨房用品制造公司─Kraft Maid公司,在PC机上以CAD设计厨房的平面布置图,再用EDI传输设计图纸、订货、收据等。

EDI的有关标准

标准化的工作是实现EDI互通和互联的前提和基础。EDI的标准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EDI处理标准、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标准等。

   EDI网络通信标准是要解决EDI通信网络应该建立在何种通信网络协议之上,以保证各类EDI用户系统的互联。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MHX(X.400)作为EDI通信网络协议,以解决EDI的支撑环境。

   EDI处理标准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各种EDI报文。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报文的处理标准。它与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MPRII)等接口有关。

   EDI联系标准解决EDI用户所属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与EDI系统之间的接口。

   EDI语义语法标准(又称EDI报文标准)是要解决各种报文类型格式、数据元编码、字符集和语法规则以及报表生成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

  这里的EDI语议语法标准又是EDI技术的核心。

  EDI一产生,其标准的国际化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期的EDI使用的大都是各处的行业标准,不能进行跨行业EDI互联,严重影响了EDI的效益,阻碍了全球EDI的发展。例如美国就存在汽车工业的AIAG标准、零售业的UCS标准、货栈和冷冻食品贮存业的WINS标准等。日本有连锁店协会的JCQ行业标准、全国银行协会的Aengin标准和电子工业协会的EIAT标准等。

  为促进EDI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促进EDI标准的国际化,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EDI的作用。目前,在EDI标准上,国际上最有名的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下属第四工作组(WP4)1986年制定的《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标准─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标准。EDIFACT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收为国际标准,编号为ISO9735。同时还有广泛应用于北美地区的,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X.12鉴定委员会(AXCS.12)1985年制定的ANSI X.12标准。图1.4列出了全球EDI标准的发展情况。

    EDI标准的发展简史

  1968年,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会(TDCC)首先在铁路系统使用EDI,并提出用于运输业的报文和通信结构方面的标准。

  1970年,英国贸易工业部(DTI) 成了简化国际贸易程序组织(XITPRO),负责简化进/出口程序并着手起草文件。

  1978年,美国会计研究基金会(ACRF)TDCC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开发事务处理和信息的数据互换。

  1980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成立了X.12鉴定标准委员会(ASCX.12),下设10个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制订美国EDI通用标准。

  1981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四工作组推出了贸易数据元目录TDED和贸易数据交换指南GTDI

  1985年,ANSI提出X.12系列标准,推广应用于北美地区。

  1986年,ANSI与欧洲标准协会、英国EDI标准组织等单位共同协调全球EDI标准。

  1986年,WP4正式提出《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文件,即EDIFACT标准。

  1986年,EXO/TCI54分别通过UN/TDED以及UN/EDIFACT7372-86《贸易数据元目录》。

  1987年,ISO正式通过《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EDI应用语法规则》,即ISO9735-87

目前的情况是,欧洲使用EDIFACT标准。1991年,欧洲汽车业、化工业、电子业和石油天然气业已全部采用EDIFACT。此外建筑、保险等行业也宣布将放弃其行业标准,转而采用EDIFACT。北美则使用ANSI X.12X.12已遍及北美各行业,已有100多个数据交易集。亚太地区使用EDI标准的情况见表1.1,主要是EDIFACT

 

1.1  亚太地区EDI标准使用情况

国家或地区

使用标准

运营公司

澳大利亚

EDIFACT*

Paxus

新西兰

EDIFACT

GEIS, Netway

新加坡

EDIFACT

SNS

香港

EDIFACT

HKT-CSL,INET,Gazatlenet

日本

N/A

NTT Data,NEC,IBM,AT&T

韩国

ANSI X.12

Dacom,KT-Net

台湾

N/A

DGT,TTN

    EDIFACTANSI X.12标准的比较

  EDIFACTANSI X.12标准在语义、语法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图1.5比较了EDIFACT标准的控制字段和ANSI X.12标准的控制字段。

  另外,ANSI X.12标准目前只可用英语。而EDIFACT标准则可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即日耳曼语系或拉丁语系均可使用该标准的语义、数据字典等。所谓拉丁语系,是指可用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表示的语言系统。日耳曼语系可以认为是拉丁语系的一个派系。

  当然,世界上大部分人不用拉丁语作为母语,如汉语、日语等,他们使用象形文字。如何对这些文字进行翻译处理,从全球性的贸易和贸易文件的交流来看,这是一个十分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EDI标准的未来发展

  EDI的迅猛发展,其影响已波及全球。但目前存在的EDIFACTANSI X.12两大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EDI全球互通的发展。例如当一个美国的公司要与它在欧洲或亚洲的子公司或贸易伙伴联系时,因双方所采用的EDI标准不同,就要进行复杂的技术转换才能达到目的。虽然绝大多数翻译软件的制造厂商都支持这两个标准,但仍会给用户或厂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快、更省、更好地使用EDI,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强烈要求统一EDI国际标准。即讲一种语言,用一种标准(In spea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I, we must speak one language and use one standard)

  在EDIFACTISO接受为国际标准之后,国际EDI标准就逐渐向EDIFACT靠拢。ANSI X.12EDIFACT两家已一致同意全力发展EDIFACT,使之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能接受的EDI标准。199211月美国ANSI X.12鉴定委员会又投票决定,1997年美国将全部采用EDIFACT来代替现有的X.12标准。ANSI官员说:“1997年之后,现在所有的X.12标准仍将保留,但新上项目将全部采用EDIFACT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欧共体事务主席John Rusell先生指出:“X.12EDIFACT转变意味着美国的公司今后可在欧洲的市场上加快资金流动、改善用户服务。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今后面对的将是唯一的国际标准

  总之。EDIFACT成为统一的EDI国际标准已是大势所趋。ISO预计,到90年代中期,EDIFACT将有1000多种信息类别,并覆盖国际贸易的80%。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也一致认为,我国EDI标准应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采用EDIFACT标准。

 

 

全球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的供应链日益受到重视。目前,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供应链厂商之间实现流行的b to 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手段。但要真正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业务过程的自动化,还必须使edi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相结合。本文以oracle edi解决方案为例说明edi如何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相结合。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用计算机进行商业自动贸易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目标是以最少的人工介入,实现贸易循环,尤其是重复交换中文件的自动处理,从而消减公司内部缓慢、繁杂和昂贵的管理费用。edi实现的关键是标准化,即数据格式的结构化和edi报文的标准化。目前,主要的edi标准有ansi x.12和un edifact。edi在大型企业、税务、海关等部门广泛使用,它的建立需较大投资,但internet及xml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它的“平民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知道,edi仅仅是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某些数据或文档的交换。而企业要想真正使一笔交易自动完成,并且能把它纳入自己的企业管理系统,就必须使edi与企业管理软件,如erp等软件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如何实现呢?下面以oracle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说明。


  oracle edi接口系统预览




  oracle edi 接口系统(oracle edi gateway 10.7版)独立于各种edi标准,如ansi x.12 或un edifact。对于企业卖出的业务,edi接口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可被对方edi翻译器识别的标准edi数据接口文件(如图1);对于企业买进的业务,edi接口系统也相应的生成一个由自己edi翻译器翻译的,并且能与企业管理系统,即oracle applications接收的标准的edi数据接口文件(如图2)。这事实上表明,oracle edi接口系统采用一种开放架构,并使用edi数据接口文件与edi翻译器进行连接。这使得它可以适合于各种edi翻译软件及硬件平台,企业也就不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图1 企业卖出业务流程图




  图2 企业买进业务流程图



  oracle edi接口系统通过api函数来和oracle企业管理系统,即oracle applications进行集成。它提供了丰富的api函数,例如rdbms表、公共接口等等。


  oracle edi接口系统的实现


  在oracle edi接口系统中,其企业卖出业务的实现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如图3所示):

  (1) 接收客户传来的参数;

  (2) 执行客户的交叉参数;

  (3) 从oracle applications软件中提取数据;

  (4) 将数据写入客户定制的表格之中;

  (5) 进行编码转换;

  (6) 将数据写入edi接口文件中;

  (7) 设置“正提取数据状态”,防止系统再提取同一数据。




  图3 edi系统卖出业务实现流程

  在oracle edi接口系统中,其企业买进业务的实现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如图4所示):

  (1) 接收贸易伙伴传来的参数;

  (2) 取得贸易伙伴的交叉参数;

  (3) 输入贸易伙伴的商业数据;

  (4) 执行代码转换;

  (5) 将数据载入oracle application公共接口表。


  图4 edi接口系统买进业务实现流程

阅读(58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