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0660
  • 博文数量: 120
  • 博客积分: 303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44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05 01:00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2)

2008年(32)

2007年(33)

2006年(52)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6-04-02 17:51:55

深入分析原始套接口

作者:noble
日期:2003-06-03

深入分析原始套接口

1.约定

1.1 其中涉及到的内核代码都源自于linux kernel 2.4.7。
1.2 没有其他说明情况下,我们用sk表示struct sock类型变量,用sock表示struct socket{}类型变量。
1.3本文涉及到数据包在协议栈上的流程。
1.4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指出,请联系指导。
1.4联系方式:noble_shi@21cn.com

2.套接口简介

    为了执行网络I/O,一个进程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口"。一个套接口在逻辑上有三个特征,或者说三个要素,那就是网域、类型和规程。
    
    首先是"网域",它表明一个插口用于那一种类型的网络,如AF_INET表示互联网套接口,而AF_IPX则为Novell网的IPX套接口,AF_X25为X.25网套接口,等等。其中有个特例,那就是什么网也不是,只是在一台计算机上用于进程间通信,BSD为这种特例定义的域名为AF_UNIX。后来,在POSIX标准里又定义了一个AF_LOCAL,以示对别的操作系统也一视同仁。
    
    其次为"类型",它表明在网络中通信所遵循的模式。网络通信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称为"有连接"或"面向连接"(connection oriented)的通信。另一种称为"无连接"(connectionless)通信,也常常称为"数据包"(datagram)模式,也称"面向报文"(message oriented)的通信模式。
    
    最后是"规程",它表明具体的网络规程。一般说来,网域和类型结合在一起大体上就确定了使用的规程。例如,要是网域为AF_INET,而类型为"无连接",则规程基本上就是UDP了。但是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会有别的选择,此时就由它来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程。
    
    总之,套接口的三个特性是互相联系的,归根结底就是反映了一个套接口所运行的网络规程。由于在每个套接口的后面都隐藏着网络规程,对套接口的比较详尽的讨论就势必设计到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协议栈具体实现。

3.原始套接口简介

    当"类型"是SOCK_RAW时,调用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口。第三个参数(协议)一般不应为0。例如,为创建一个IPv4原始套接口,我们可以这样写:
    int sockfd;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RAW, protocol);
    其中protocol参数为形如IPPROTO_xxx的常值,由头文件定义,如IPPROTO_IGMP。但是要注意,头文件里定义了一个协议名,如IPPROTO_EGP,并不意味着内核肯定支持它。(后面附有所有的协议类型)
    为了防止普通用户向网络上写自己的IP数据包,只有超级用户才有权限创建原始套接口。
    

4.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创建

    当我们调用:
socket(AF_INET, SOCK_RAW, protocol)
该函数会返回一个套接口描述符,linux下每个文件描述符都用一个非负整数来描述(包括套接口描述符),在内核都有一个对应的struct file{}结构。

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口时,其函数调用过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套接口创建流程图
    
创建后的套接口在内核中的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     套接口在系统内核中的结构图

其中socket{}结构是在sock_create()函数中分配,该结构是inode{}结构的一部分,sock->type(注意,变量sock是socket{}类型,见前面约定,下同)被设置为用户指定的类型,这里为SOCK_RAW,sock->sk指向一个struct sock{}结构,sock->ops(图中未画出该成员)被指定为inet_dgram_ops。该结构定义于/net/ipv4/af_inet.c,如下所示:

struct proto_ops inet_dgram_ops = {
    family:        PF_INET,

    release:        inet_release,
    bind:        inet_bind,
    connect:        inet_dgram_connect,
    socketpair:    sock_no_socketpair,
    accept:        sock_no_accept,
    getname:        inet_getname,
    poll:            datagram_poll,
    ioctl:        inet_ioctl,
    listen:        sock_no_listen,
    shutdown:    inet_shutdown,
    setsockopt:    inet_setsockopt,
    getsockopt:    inet_getsockopt,
    sendmsg:        inet_sendmsg,
    recvmsg:        inet_recvmsg,
    mmap:        sock_no_mmap,
    sendpage:        sock_no_sendpage,
};

sock{}结构是在inet_create()函数中分配并初始化的,sk->protocol(注意,变量sk是sock{}类型,见前面约定,下同)被设置为用户指定的协议,sk->prot被指定为raw_prot。该结构定义于/net/ipv4/raw.c,如下所示:

struct proto raw_prot = {
    name:        "RAW",
    close:        raw_close,
    connect:        udp_connect,
    disconnect:    udp_disconnect,
    ioctl:        raw_ioctl,
    init:            raw_init,
    setsockopt:    raw_setsockopt,
    getsockopt:    raw_getsockopt,
    sendmsg:        raw_sendmsg,
    recvmsg:        raw_recvmsg,
    bind:        raw_bind,
    backlog_rcv:    raw_rcv_skb,
    hash:        raw_v4_hash,
    unhash:        raw_v4_unhash,
};

file{}结构在sock_map_fd()函数中被分配并初始化,file->f_op被指定为sockfs_dentry_operations,该结构定义于/net/socket.c,如下所示: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socket_file_ops = {
    llseek:        sock_lseek,
    read:            sock_read,
    write:        sock_write,
    poll:            sock_poll,
    ioctl:        sock_ioctl,
    mmap:        sock_mmap,
    open:        sock_no_open,    /* special open code to disallow open via /proc */
    release:        sock_close,
    fasync:        sock_fasync,
    readv:        sock_readv,
    writev:        sock_writev,
    sendpage:        sock_sendpage
};

5.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数据发送

    当我们调用一个原始套接口发送数据时,其函数调用过程图一所示。



                图三    原始套接口发送数据流程

    在发送数据时,我们假设用户进程调用sendto()函数,该函数通过INT 0X80中断切换到内核,内核会调用函数sys_sendto(),在该函数中,会构造一个strcut msghdr{}结构,作为发送数据的数据结构,并将用户空间的数据复制到该结构中。然后调用函数sock_sendmsg()继续发送数据,sock_sendmsg()函数很简单,基本上只调用了sock->ops->sendmsg(),从上一节我们可以看到sock->ops被赋值为inet_dgram_ops,指针sendmsg指向inet_sendmsg()。函数inet_sendmsg()也很简单,其实只是调用了函数sk->prot->sendmsg()。我们已经介绍过,在socket创建时sk->prot被赋值为raw_prot,指针sk->prot->sendmsg其实指向raw_sendmsg()函数。在函数raw_sendmsg()中,内核会调用函数ip_route_output()获取路由,然后调用函数ip_build_xmit()进行数据发送。
    
    函数ip_build_xmit()是我们介绍的重点部分之一,这是IP层的函数,在该函数中,首先判断数据包长度,如果大于MTU,并且没有设置IP_HDRINCL选项,那么调用函数ip_build_xmit_slow()进行数据分片;如果设置了IP_HDRINCL选项,则返回出错码EMSGSIZE。如果数据包长度本身就没有超长,则调用函数sock_alloc_send_skb()分配一个struct sk_buff{}结构,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如果我们没有设置IP_HDRINCL选项,内核会为我们分配并初始化IP头,相应的初始化情况如下(其中iph代表IP头):



iph->version    4
iph->ihl    5
iph->tos    sk->protinfo.af_inet.tos
iph->tt    sk->protinfo.af_inet.mc_ttl
iph->id    调用函数ip_select_ident()选择
iph->protocol    创建套接口时用户输入的第三个参数
iph->check    调用函数ip_fast_csum()进行赋值


然后会调用函数raw_getfrag(),该函数其实只是调用了函数memcpy_fromiovecend()将数据从struct msghdr{}结构复制到刚刚分配的那个struct sk_buff{}结构中。
然后会调用防火墙函数:
NF_HOOK(PF_INET, NF_IP_LOCAL_OUT, skb, NULL, rt->u.dst.dev,
              output_maybe_reroute);
最终会调用函数output_maybe_reroute()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发送。

    (2)如果我们设置了IP_HDRINCL选项,内核会直接调用函数raw_getrawfrag()进行处理。该函数首先调用了函数memcpy_fromiovecend()将数据从struct msghdr{}结构复制到struct sk_buff{}结构中,然后判断如果IP头的标示部分是否为0,如果为0,则调用函数ip_select_ident()由内核分配一个标示号。最后调用函数ip_fast_csum()为IP头设置校验和。
    
    同样,经过防火墙过滤以后,最终会调用函数output_maybe_reroute()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发送。

    函数output_maybe_reroute()只有一条语句,就是调用函数skb->dst->output(skb),进行数据处理,一般的,该指针直接指向硬件层的ip_queue_xmit()函数。


6.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数据接收

用户接收数据流程如下:



网卡接收并提交数据流程如下:



                        图四    原始套接口接收数据流程

这里,我们首先分析用户接收数据过程。我们假设用户调用read()进行原始套接口的数据接收,read()函数经过INT 0X80中断切换到内核,内核会调用函数sys_read(),该函数调用函数file->f_op->read()。根据原始套接口建立一节中讲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指针指向了函数sock_read(),在sock_read()函数中,内核创建了一个用于数据接收的数据结构struct msghdr{},并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sock_recvmsg(),sock_recvmsg()函数调用了函数sock->ops->recvmsg(),根据原始套接口建立一节中讲的内容,我们得知该指针指向函数inet_recvmsg()。inet_recvmsg()函数也很简单,基本上只是调用了函数sk->prot->recvmsg(),从原始套接口建立一节中可以知道,该指针指向函数raw_recvmsg()。
在函数raw_recvmsg()中,首先通过函数skb_recv_datagram()接收sk_buff{}结构的数据,然后调用函数skb_copy_datagram_iovec()将数据从sk_buff{}结构中复制到内核分配的那个struct msghdr{}结构中。
函数skb_recv_datagram()要做的工作是调用函数wait_for_packet()一直等待sk->receive_queue队列上的数据到来,在两种情况下被唤醒:

(1)超时。(默认情况下,会一直阻塞等待)
(2)队列sk->receive_queue上有了数据。

如果是情况(1),则退出函数。如果是情况(2)发生,则调用函数skb_dequeue()从sk->receive_queue队列上接收数据。

    下面我们分析数据在协议栈底层的流程。
    当网卡收到数据后,产生硬件中断,由中断处理程序(一般为网卡驱动程序所注册)从网卡内读取数据,并封装称sk_buff{}结构,然后把这些数据传递给函数netif_rx()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函数netif_rx()根据当前接收队列的拥挤情况,选择丢弃还是接收,如果是接收,则将接收到的sk_buff{}挂到接收队列softnet_data[CPU]->input_pkt_queue上,并调用函数__cpu_raise_softirq()激活软中断NET_RX_SOFTIRQ,相应的处理函数是net_rx_action()。
    在函数net_rx_action()中根据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对于IP包,处理函数是ip_rcv()。
    函数ip_rcv()对IP包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包括检查校验和),最终调用函数ip_rcv_finish()对数据包进行向上传输。
    函数ip_rcv_finish()首先调用函数ip_route_input()获取路由,检测该包是发给本机的还是要进行转发的,如果要进行转发,则调用调用函数ip_forward()进行转发,否则调用函数ip_local_deliver()进一步向上传递数据包。
    函数ip_local_deliver()首先进行了防火墙的过滤工作,最终调用函数ip_local_deliver_finish()向上传递数据。
    在函数ip_local_deliver_finish()中,会检查是否有匹配协议(如根据IP头判断我们的数据包是TCP包,则要判断是否有接收TCP包的原始套接口。当然,如果有接收所有IP包的原始套接口存在也是可以的)的原始套接口。如果有,则调用函数raw_v4_input()进行处理。
    在函数raw_v4_input()中,要进一步进行匹配,这次匹配的依据有四个,依次是:协议、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接收接口。分别对每一个匹配成功的原始套接口调用函数raw_rcv()传递一个克隆的以sk_buff{}为结构的数据包。
    接下来的几个函数都很简单,调用顺序依次是raw_rcv()、raw_rcv_skb()和sock_queue_rcv_skb()。这几个函数基本上都是简单的依次调用关系。最后调用函数sock_queue_rcv_skb(),该函数经过skb_queue_tail()函数将数据包sk_buff{}放入了接收队列sk->receive_queue的末尾。
    

7.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绑定

    这里我们简略分析,对原始套接口绑定调用的是函数sk->prot->bind,在原始套接口的创建中我们给出了套接口的sk->prot即struct proto 结构变量raw_prot,从中可以看出和sk->prot->bind指针实质指向函数raw_bind()。
    
    在这个函数中首先判断套接口状态,如果是TCP_CLOSE的话,就退出。然后有对参数进行了一些常规检查。同时,如果发现要绑定的地址是广播或多播的话,也会退出。如果通过了这些检查,就进行一些赋值操作,将用户要绑定的地址赋值到sk->rcv_saddr和sk->saddr中,即:
    sk->rcv_saddr = sk->saddr = addr->sin_addr.s_addr
    然后会正常退出。
    注意,这里没有对端口做任何操作,即使用户指定了要绑定的端口,内核也不予理睬。

8.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连接

    从原始套接口的创建一节中给出的struct proto 结构可以看出,原始套接口的连接其实调用的是函数udp_connect(),好兴奋,终于见到了不那么"原始"的东西了。
    
    在这个函数中,首先对用户的参数进行了一些检查。当然,它也检查了用户指定的网域是否是"AF_INET",如果不是,会返回一个EAFNOSUPPORT错误。
然后,该函数调用了函数ip_route_connect()来获取一个到目的地址的路由,如果失败,也会返回错误。
接下来的工作看起来就有点令人难以理解。
它检查了套接口是否指定了源地址,如果没有指定,则将寻找到的路由的源地址赋值给这个套接口的源地址,即:

      if(!sk->saddr)
          sk->saddr = rt->rt_src;        /* Update source address */
    if(!sk->rcv_saddr)
        sk->rcv_saddr = rt->rt_src;
        
其中sk代表我们套接口的sock{}结构,rt代表我们找到的路由,是一个struct rtable{}结构。
    最后,就是将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赋值到我们的套接口的指定字段中,同时更新套接口状态,即:
    
        sk->daddr = rt->rt_dst;
        sk->dport = usin->sin_port;
        sk->state = TCP_ESTABLISHED;    

9.原始套接口的协议栈实现――原始套接口的关闭

    根据上面的经验,原始套接口的关闭应该调用函数raw_close(),这个函数只是简单的调用了函数ip_ra_control(),在函数ip_ra_control()中,将该套接口从链表ip_ra_chain中删除,然后释放到该套接口占用的所有空间。


10.原始套接口的应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针对原始套接口的应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0.1 绑定的问题

可以对原始套接口调用bind函数,但并不常用。该函数仅用来设置本地地址。对于一个原始套接口而言,端口号是没有意义的。当进行输出的时候,bind设置在原始套接口上所发送的数据报中将要用到的源IP地址(仅当IP_HDRINCL套接口选项未设置时);若不调用bind,则由内核将源IP地址设成外出接口的主IP地址。

10.2 连接的问题

在原始套接口上可调用connect函数,但也不常用。connect函数仅设置目的地址。再重申一遍:端口号对原始套接口而言没有意义。对于输出而言,调用connect之后,由于目的地址已经指定,我们可以调用write或send,而不是sendto了。

10.3 输出的问题

1)普通输出通常通过sendto或sendmsg并指定目的IP地址来完成,如果套接口已经连接,也可以调用write、writev或send。
2)如果IP_HDRINCL选项未设置,则内核写的数据起始地址是IP头部之后的第一个字节。因为这种情况下,内核将构造IP头部,并将它安在来自进程数据之前。内核将IPv4头部的协议字段设置成用户在调用socket函数时所给的第三个参数。
3)如果IP_HDRINCL选项已设置,则内核写的数据其实地址是IP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必须包括IP头部。此时进程构造除了以下两项以外的整个IP头部:
(1)IPv4标示字段可以设为0,要求内核设置该值。而且仅当该字段为0时,内核才为其设置。    
(2)IPv4头部校验和由内核来计算和存储。
4)如果创建原始套接口时指定了协议类型,即第三个参数protocol,那也并不是说只能发该类型的数据包。如,即使将protocol指定为IPPROTO_TCP,也可以发送用户自己组装的UDP报文,不过此时如果IP_HDRINCL选项未设置,那么内核将会在IP头的协议字段指明后面的报文为TCP报文(不过此时却为UDP报文)。等数据包发送到对方TCP层,一般说来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TCP套接口接收该数据包而被丢弃。不过该包可以在目标主机的原始套接口上接收到。
5)正如前面所述,任何时候,IP头的校验和都是由内核来设置的。
6)内核任何时候那会都不会对IP包以后的字段进行校验和验证。如,即使我们指定第三个参数protocol为IPPROTO_TCP,在数据发送时内核也不会对进行TCP校验和计算和验证。
7)如果IP_HDRINCL选项已设置,按照常规,我们应该组建自己的IP头,但是即使我们没有组建IP头,用sendto或sendmsg并指定目的IP地址来发送数据是照样可以完成的。但是这样的数据包在目标机上用原始套接口是接收不到的,因为在ip_rcv()中要对IP头进行验证,并且要分析校验和,所以该包会被丢弃,不过在链路层应该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
8)如果设置了IP_HDRINCL选项,并且数据包超长,那么数据会被丢弃,并会返回出错码EMSGSIZE。如果未设置IP_HDRINCL选项,并且数据包超长,那么数据包会被分片。

10.4输入的问题

1)原始套接口可以接收到任何TCP或UDP报文。
2)要想接收到原始套接口,首先要接收的数据包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IP头,否则不能通过ip_rcv()中的包头检查和检验和验证。
3)在原始套接口接收的数据包过程中,内核会对接收的IP包进行校验和验证,但不会对IP包以后的任何字段进行检测和验证。如,我们创建原始套接口时,所指定的protocol参数为IPPROTO_TCP,内核也不会进行TCP校验和验证,而是直接把IP头中协议字段为TCP的所有数据包都复制一份,提交给该原始套接口。
4)用原始套接口接收到的TCP包都是进行了IP重组以后,TCP排序以前的报文。
5)如果在创建原始套接口时,所指定的protocol参数不为零,(socket的第三个参数),则接收到的数据报的协议字段应该与之匹配。否则该数据报不传递给该套接口。
6)如果此原始套接口上绑定了一个本地IP地址,那么接收到的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应该与该绑定的IP地址相匹配,否则该数据包将不传递到该套接口。
7)如果此原始套接口通过connect指定了一个对方IP地址,那么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源IP地址应与该以连接地址相匹配,否则该数据包不传递给该套接口。
8)如果一个原始套接口以protocol参数为0的方式创建,并且未调用connect或bind,那么对于内核传递给原始套接口的每一个原始数据报,该套接口都会收到一份拷贝。
9)原始套接口接收不到任何的ARP或RARP协议类型的套接口,因为net_rx_action()
会把ARP或RARP协议类型的数据包传递给ARP的接收函数类处理,不会传递给IP层的接收函数ip_rcv()。
10)原始套接口并不是可以接收到任何的ICMP类型的数据包,因为有些ICMP类型的数据包在传递给原始套接口之前已经被系统所响应,并不再向上层传递。
11)如果对方的数据包分片了,由于原始套接口的接收是在IP上层,所以会接收到重组以后的原始IP包。


附录:
协议类型(在netinet/in.h中定义):


    IPPROTO_IP = 0,                  /* Dummy protocol for TCP.  */
    IPPROTO_HOPOPTS = 0,           /* IPv6 Hop-by-Hop options.  */
    IPPROTO_ICMP = 1,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IPPROTO_IGMP = 2,                 /*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
    IPPROTO_IPIP = 4,                  /* IPIP tunnels (older KA9Q tunnels use 94).  */
    IPPROTO_TCP = 6,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PPROTO_EGP = 8,                   /*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IPPROTO_PUP = 12,                  /* PUP protocol.  */
    IPPROTO_UDP = 17,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IPPROTO_IDP = 22,                  /* XNS IDP protocol.  */
    IPPROTO_TP = 29,                   /* SO Transport Protocol Class 4.  */
    IPPROTO_IPV6 = 41,                 /* IPv6 header.  */
    IPPROTO_ROUTING = 43,             /* IPv6 routing header.  */
    IPPROTO_FRAGMENT = 44,         /* IPv6 fragmentation header.  */
    IPPROTO_RSVP = 46,                /* Reservation Protocol.  */
    IPPROTO_GRE = 47,                  /* General Routing Encapsulation.  */
    IPPROTO_ESP = 50,                  /*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
    IPPROTO_AH = 51,                   /* authentication header.  */
    IPPROTO_ICMPV6 = 58,               /* ICMPv6.  */
    IPPROTO_NONE = 59,             /* IPv6 no next header.  */
    IPPROTO_DSTOPTS = 60,          /* IPv6 destination options.  */
    IPPROTO_MTP = 92,                  /* Multicast Transport Protocol.  */
    IPPROTO_ENCAP = 98,            /* Encapsulation Header.  */
    IPPROTO_PIM = 103,                 /*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
    IPPROTO_COMP = 108,            /* Compression Header Protocol.  */
    IPPROTO_RAW = 255,             /* Raw IP packets.  */
阅读(3718) | 评论(1)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