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08669
  • 博文数量: 74
  • 博客积分: 18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3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3-14 20:4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4)

文章存档

2017年(3)

2016年(7)

2015年(4)

2014年(6)

2013年(7)

2012年(10)

2011年(10)

2010年(4)

2009年(5)

2008年(4)

2007年(7)

2006年(6)

2005年(1)

分类: 系统运维

2016-06-01 17:23:59

转自:

1. 几大实时同步工具比较

1.1 inotify + rsync

最近一直在寻求生产服务服务器上的同步替代方案,原先使用的是inotify + rsync,但随着文件数量的增大到100W+,目录下的文件列表就达20M,在网络状况不佳或者限速的情况下,变更的文件可能10来个才几M,却因此要发送的文件列表就达20M,严重减低的带宽的使用效率以及同步效率;更为要紧的是,加入inotifywait在5s内监控到10个小文件发生变化,便会触发10个rsync同步操作,结果就是真正需要传输的才2-3M的文件,比对的文件列表就达200M。使用这两个组合的好处在于,它们都是最基本的软件,可以通过不同选项做到很精确的控制,比如排除同步的目录,同步多个模块或同步到多个主机。

搭建过程参考  。

1.2 sersync

后来听同事说  这么个工具可以提高同步的性能,也解决了同步大文件时出现异常的问题,所以就尝试了一下。sersync是国内的一个开发者开源出来的,使用c++编写,采用多线程的方式进行同步,失败后还有重传机制,对临时文件过滤,自带crontab定时同步功能。网上看到有人说性能还不错,说一下我的观点:

  • 国产开源,文档不是很全,在2011年之后就没更新了(googlecode都要快关闭了,其实可以转交其他人维护),网上关于它的使用和讨论都止于10年了
  • 采用xml配置文件的方式,可读性比较好,但是有些原生的有些功能没有实现就没法使用了
  • 无法实现多目录同步,只能通过多个配置文件启动多个进程
  • 文件排除功能太弱。这个要看需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排除子目录。而对于我的环境中,这个功能很重要,而且排除的规则较多
  • 虽然提供插件的功能,但很鸡肋,因为软件本身没有持续更新,也没有看到贡献有其它插件出现(可能是我知识面不够,还用不到里面的refreshCDN plugin)。

虽然不懂c++,但大致看了下源码 ,拼接rsync命令大概在273行左右,最后一个函数就是排除选项,简单一点可以将--exclude=改成--eclude-from来灵活控制。有机会再改吧。

另外,在作者的文章  评论中,说能解决上面 rsync + inotify中所描述的问题。阅读了下源码,这个应该是没有解决,因为在拼接rsync命令时,后面的目的地址始终是针对module的,只要执行rsync命令,就会对整个目录进行遍历,发送要比对的文件列表,然后再发送变化的文件。sersync只是减少了监听的事件,减少了rsync的次数——这已经是很大的改进,但每次rsync没办法改变。(如有其它看法可与我讨论)

其实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软件功能都十分健全,关键是看能否满足我们当下的特定的需求。所谓好的架构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进化来的。目前使用sersync2没什么问题,而且看了它的设计思路应该是比较科学的,特别是过滤队列的设计。双向同步看起来也是可以实现。

1.3 lsyncd

废话说这么多,本文就是介绍它了。有些博客说lsyncd是谷歌开源的,实际不是了,只是托管在了googlecode上而已,幸运的是已经迁移到github了: 。

Lysncd 实际上是lua语言封装了 inotify 和 rsync 工具,采用了 Linux 内核(2.6.13 及以后)里的 inotify 触发机制,然后通过rsync去差异同步,达到实时的效果。我认为它最令人称道的特性是,完美解决了 inotify + rsync海量文件同步带来的文件频繁发送文件列表的问题 —— 通过时间延迟或累计触发事件次数实现。另外,它的配置方式很简单,lua本身就是一种配置语言,可读性非常强。lsyncd也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选择,本地目录cp,本地目录rsync,远程目录rsyncssh。

实现简单高效的本地目录同步备份(网络存储挂载也当作本地目录),一个命令搞定。

2. 使用 lsyncd 本地目录实时备份

这一节实现的功能是,本地目录source实时同步到另一个目录target,而在source下有大量的文件,并且有部分目录和临时文件不需要同步。

2.1 安装lsyncd

安装lsyncd极为简单,已经收录在ubuntu的官方镜像源里,直接通过apt-get install lsyncd就可以。
在Redhat系(我的环境是CentOS 6.2 x86_64 ),可以手动去下载 ,但首先你得安装两个依赖yum install lua lua-devel。也可以通过在线安装,需要epel-release扩展包:

1 2 
# rpm -ivh  # yum install lsyncd 


源码编译安装
从源码编译安装可以使用最新版的lsyncd程序,但必须要相应的依赖库文件和编译工具:yum install lua lua-devel asciidoc cmake。

从  上下载的lsyncd-2.1.5.tar.gz,直接./configure、make && make install就可以了。

从github上下载 的2.1.5版本使用的是 cmake 编译工具,无法./configure:

1 2 3 4 
# uzip lsyncd-master.zip # cd lsyncd-master # cmake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lsyncd-2.1.5 # make && make install 


我这个版本编译时有个小bug,如果按照INSTALL在build目录中make,会提示:

1 2 3 4 5 6 
[100%] Generating doc/lsyncd.1 Updating the manpage a2x: failed: source file not found: doc/lsyncd.1.txt make[2]: *** [doc/lsyncd.1] Error 1 make[1]: *** [CMakeFiles/manpage.dir/all] Error 2 make: *** [all] Error 2 


解决办法是要么直接在解压目录下cmake,不要mkdir build,要么在CMakeList.txt中搜索doc字符串,在前面加上${PROJECT_SOURCE_DIR}。

2.2 lsyncd.conf

下面都是在编译安装的情况下操作。

2.2.1 lsyncd同步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cd /usr/local/lsyncd-2.1.5 # mkdir etc var # vi etc/lsyncd.conf settings {  log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log",  status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status",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maxProcesses = 7,  -- nodaemon =true,  }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  --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  } 

到这启动 lsycnd 就可以完成实时同步了,默认的许多参数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非常简单。

2.2.2 lsyncd.conf配置选项说明

settings
里面是全局设置,--开头表示注释,下面是几个常用选项说明:

  • logfile 定义日志文件
  • stausFile 定义状态文件
  • nodaemon=true 表示不启用守护模式,默认
  • statusInterval 将lsyncd的状态写入上面的statusFile的间隔,默认10秒
  • inotifyMode 指定inotify监控的事件,默认是CloseWrite,还可以是Modify或CloseWrite or Modify
  • maxProcesses 同步进程的最大个数。假如同时有20个文件需要同步,而maxProcesses = 8,则最大能看到有8个rysnc进程
  • maxDelays 累计到多少所监控的事件激活一次同步,即使后面的delay延迟时间还未到

sync
里面是定义同步参数,可以继续使用maxDelays来重写settings的全局变量。一般第一个参数指定lsyncd以什么模式运行:rsync、rsyncssh、direct三种模式:

  • default.rsync :本地目录间同步,使用rsync,也可以达到使用ssh形式的远程rsync效果,或daemon方式连接远程rsyncd进程;
    default.direct :本地目录间同步,使用cp、rm等命令完成差异文件备份;
    default.rsyncssh :同步到远程主机目录,rsync的ssh模式,需要使用key来认证

  • source 同步的源目录,使用绝对路径。

  • target 定义目的地址.对应不同的模式有几种写法:
    /tmp/dest :本地目录同步,可用于direct和rsync模式
    172.29.88.223:/tmp/dest :同步到远程服务器目录,可用于rsync和rsyncssh模式,拼接的命令类似于/usr/bin/rsync -ltsd --delete --include-from=- --exclude=* SOURCE TARGET,剩下的就是rsync的内容了,比如指定username,免密码同步
    172.29.88.223::module :同步到远程服务器目录,用于rsync模式
    三种模式的示例会在后面给出。

  • init 这是一个优化选项,当init = false,只同步进程启动以后发生改动事件的文件,原有的目录即使有差异也不会同步。默认是true

  • delay 累计事件,等待rsync同步延时时间,默认15秒(最大累计到1000个不可合并的事件)。也就是15s内监控目录下发生的改动,会累积到一次rsync同步,避免过于频繁的同步。(可合并的意思是,15s内两次修改了同一文件,最后只同步最新的文件)

  • excludeFrom 排除选项,后面指定排除的列表文件,如excludeFrom = "/etc/lsyncd.exclude",如果是简单的排除,可以使用exclude = LIST。
    这里的排除规则写法与原生rsync有点不同,更为简单:
    • 监控路径里的任何部分匹配到一个文本,都会被排除,例如/bin/foo/bar可以匹配规则foo
    • 如果规则以斜线/开头,则从头开始要匹配全部
    • 如果规则以/结尾,则要匹配监控路径的末尾
    • ?匹配任何字符,但不包括/
    • *匹配0或多个字符,但不包括/
    • **匹配0或多个字符,可以是/
  • delete 为了保持target与souce完全同步,Lsyncd默认会delete = true来允许同步删除。它除了false,还有startup、running值,请参考 。

rsync
(提示一下,delete和exclude本来都是rsync的选项,上面是配置在sync中的,我想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减少rsync的开销)

  • bwlimit 限速,单位kb/s,与rsync相同(这么重要的选项在文档里竟然没有标出)
  • compress 压缩传输默认为true。在带宽与cpu负载之间权衡,本地目录同步可以考虑把它设为false
  • perms 默认保留文件权限。
  • 其它rsync的选项

其它还有rsyncssh模式独有的配置项,如host、targetdir、rsync_path、password_file,见后文示例。rsyncOps={"-avz","--delete"}这样的写法在2.1.*版本已经不支持。

lsyncd.conf可以有多个sync,各自的source,各自的target,各自的模式,互不影响。

2.3 启动lsyncd

使用命令加载配置文件,启动守护进程,自动同步目录操作。

lsyncd -log Exec /usr/local/lsyncd-2.1.5/etc/lsyncd.conf 

2.4 lsyncd.conf其它模式示例

以下配置本人都已经过验证可行,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裁剪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settings {  log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log",  status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status",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maxProcesses = 8,  }   -- I. 本地目录同步,direct:cp/rm/mv。 适用:500+万文件,变动不大 sync {  default.direct,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  delay = 1  maxProcesses = 1  }  -- II. 本地目录同步,rsync模式:rsync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1",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bwlimit = 2000  }   }  -- III.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rsyncd daemon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syncuser@172.29.88.223::module1",  delete="running",  exclude = { ".*", ".tmp" },  delay = 30,  init = fals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password_file = "/etc/rsyncd.d/rsync.pwd",  _extra = {"--bwlimit=200"}  }  }  -- IV.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ssh shell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172.29.88.223:/tmp/dest",  -- target = "root@172.29.88.223:/remote/dest",  -- 上面target,注意如果是普通用户,必须拥有写权限  maxDelays = 5,  delay = 30,  -- init = tru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bwlimit = 2000  -- rsh = "/usr/bin/ssh -p 22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 如果要指定其它端口,请用上面的rsh  }  }  -- V.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rsyncssh,效果与上面相同 sync {  default.rsyncssh,  source = "/tmp/src2",  host = "172.29.88.223",  targetdir = "/remote/dir",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 maxDelays = 5,  delay = 0,  -- init = fals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_extra = {"--bwlimit=2000"},  },  ssh = {  port = 1234  }  } 


上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同步的模式,其中第III个要求像rsync一样配置rsyncd服务端,见本文开头。第IV、V配置ssh方式同步,达到的效果相同,但实际同步时你会发现每次同步都会提示输入ssh的密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在远端被同步的服务器上开启ssh无密码登录,请注意用户身份:

1 2 3 4 
user$ ssh-keygen -t rsa 一路回车... user$ cd ~/.ssh user$ cat id_rsa.pub >> authorized_keys 


把id_rsa私钥拷贝到执行lsyncd的机器上

1 2 3 
user$ chmod 600 ~/.ssh/id_rsa 测试能否无密码登录 user$ ssh user@172.29.88.223 


3. lsyncd的其它功能

lsyncd的功能不仅仅是同步,官方手册  高级功能提到,还可以监控某个目录下的文件,根据触发的事件自己定义要执行的命令,example是监控某个某个目录,只要是有jpg、gif、png格式的文件参数,就把它们转成pdf,然后同步到另一个目录。正好在我运维的一个项目中有这个需求,现在都是在java代码里转换,还容易出现异常,通过lsyncd可以代替这样的功能。但,门槛在于要会一点点lua语言(根据官方example还是可以写出来)。

另外偶然想到个问题,同时设置了maxDelays和delay,当监控目录一直没有文件变化了,也会发生同步操作,虽然没有可rsync的文件。

TO-DO:

  • 其它同步工具:,clsync,btsync,drdb 。
  • lsyncd双向同步:

参考

阅读(11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