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164285
  • 博文数量: 7460
  • 博客积分: 10434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7817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02 22:5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669)

2008年(6790)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08-05-31 21:01:59


  telnet登录时口令部分不回显,只能抓取从client到server的报文才能获取明文口令。
  所以一般那些监视还原软件无法直接看到口令,看到的多半就是星号(*)。缺省情况
  下telnet登录时进入字符输入模式,而非行输入模式,此时基本上是客户端一有击键
  就立即向服务器发送字符,TCP数据区就一个字节。在不考虑IP选项、TCP选项介入的
  复杂情况下,整个物理帧长度14 + 20 + 20 + 1 = 55。
  
  我是懒得升级,所以一直用Pwin98下的Sniffer Pro 2.6(就是deepin上传到spp那里
  的那个)和古老的NetXray。下面的举例以Sniffer Pro 2.6为准,更高版本基本类似,
  不想切换到2K下测试4.5版了。
  
  Capture --> Define Filter... --> Profiles... --> New...
  
  如果你已经有TCP模板或者更精确的模板,就选它们,没有的话,选择根据Default模
  板创建,起个相关点的名字,别什么test1、test2的就来了,我起名
  telnet_username_passwd。一路确定(Done),回到Define Filter对话框。
  
  进入Advanced设置页,选中IP/TCP/TELNET。
  
  Packet Size Packet Type
  Equal 59 只选中Normal
  Size = 59
  
  进入Data Pattern设置页,Add Pattern,选择
  
  Packet 46 2 Hex
  
  数据区设置50 18
  
  描述成"tcp头20字节、ack+psh"(这里任意描述,但应该有意义)
  
  进入Address设置页,设置根据IP地址过滤,设置"clientIp --> serverIp"的过滤模
  式。不要设置成双向或者"serverIp --> clientIp",否则干扰信息太多。
  
  点击确定后这条"telnet_username_passwd"过滤规则就设置完了。什么意思?很直白,
  只捕获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TCP数据区只有一个字节的、带ACK+PSH标志的、不带IP
  选项和TCP选项的正常TELNET报文。
  
  可能你有疑问,为什么设置Size = 59,而不是55。我也很想知道Sniffer Pro哪里吃
  错药了。以太网帧的确应该是55,可是如果加上4字节的CRC校验和,就是59了。
  Sniffer Pro在decode显示中没有显示这个4字节CRC校验和,却在设置Packet Size的
  地方包含了它,简直就是毛病。NetXray在decode显示中显示了4字节CRC校验和,在
  设置Packet Size的地方并不包含它,也就是说,同样的规则如果换到NetXray那里,
  应该是Size = 55。显然我们习惯NetXray的这些地方,可惜sniffer pro丢弃了太多
  NetXray好的一面,这次又是一个例证。
  
  顺便问一下,谁知道在Unix/Linux下编程的时候如何得到这4字节的CRC校验和,链路
  层编程收包得到的仅仅是以太网帧,没有CRC。
  
  回到看口令的问题上来,设置了上述规则后,实际就可以看到用户名、口令以及登录
  后的击键了。干扰信息相当少,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是哪个。
  
  如果要玩点玄的,比如Trigger,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问题。第一个有效包应该是59字
  节,前面的其他报文在做三次握手、TELNET协商,长度都不是59字节(可以抓包确认
  这个结论)。定义一条规则"telnet_username begin",对于这次的举例,实际就和
  "telnet_username_passwd"一样,但是最好选择后者做模板单独重新定义一次,为什
  么?这个以后自然就会明白,至少可以让设置清晰、直观些。
  
  最后一个有效包(就是说看到这个包后停止抓包)应该是什么呢?不能是60字节的0D
  0A(对于微软平台的telnet)或者0D 00(Unix平台),因为用户名输入结束的时候就有
  一次60字节的报文出现,如果选择这样的报文做结束报文,口令就抓不到了。考虑登
  录成功后服务器都会向客户机发送"Last login:"一类的信息,同一个包中还包括登
  录后的shell显示,这个包显然要比前后附近的包大很多(不是三四个字节的问题)。
  我们以此包为结束触发报文。定义一条规则"telnet_passwd end",以
  "telnet_username begin"为模板创建,修改两个地方,一个是"Size > 100",一个
  是"clientIp <-- serverIp"(反向,因为这个报文是从服务器到客户机的)。
  
  至此我们定义了三条规则,一个开始触发规则、一个持续抓包规则、一个结束触发规
  则。开始设置Trigger:
  
  Capture --> Trigger Setup...
  
  四个复选框中只选中"Start Tigger"、"Stop Trigger"。因为以前没有设置过,无法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什么,只能分别定义触发器。以Start Trigger为例,进入Define,
  New一个新的触发器名字,起名"telnet_username begin"(不必和过滤规则一致,但
  是保持一致比较清晰),右边三个复选框只选中最下面的"Event filter",那个下拉
  列表里实际对应过滤规则,选中"telnet_username begin"过滤规则,确定。这里还
  可以设置什么时间开始触发,不过作为演示,简化这些可能。
  
  Capture的下拉列表里也是对应的过滤规则,选中"telnet_username_passwd"过滤规
  则(持续抓包规则)。
  
  "Stop Trigger"的定义类似"Start Trigger",这次选择"telnet_passwd end"过滤规
  则,起名"telnet_passwd end"。同样,演示中不考虑时间设置,简化操作。
  
  可以指定在结束触发条件满足后还多抓几个包,比如指定多抓2个包。
  
  确定后这个触发器生效。什么意思呢。Sniffer Pro自动开始捕获报文,但是并不保
  存,直到碰上一个报文匹配了"telnet_username begin"过滤规则,此时开始保存在
  自己的缓冲区中。然后根据Capture处选择的"telnet_username_passwd"过滤规则持
  续抓包。一直到结束触发条件"telnet_passwd end"被满足。多抓两个包后彻底停止
  抓包。查看结果,就完整地对应了登录过程中用户名、口令的输入过程,很容易恢复
  出口令明文和用户名。
  
  Trigger作用下的显示结果显式标注了Start Trigger和Stop Trigger的位置,这之间
  的就是我们关心的内容。先是用户名,然后紧跟口令明文,最后是两次登录成功的击
  键。0D 0A或者0D 00被过滤掉,登录协商信息也被扔掉了。
  
  如果不熟悉sniffer pro的操作,可能看了之后还是比较模糊,可以对照着实地操作
  一下,其实不难。开始触发规则和持续抓包规则可以不一样,这次举例比较特殊而已。
  现在交换环境以及加密传输越来越普及,单纯靠这些小把戏抓口令已经意义不大了。
  
  很多人估计从来就没有用过Trigger。你验证过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定义
  Trigger,基本思路是,定义三条规则,一个开始触发、一个持续抓包、一个结束触
  发,要区分共性、特性,考虑结合时间触发设置。至于Alarm触发设置,以后有实际
  应用举例的时候再介绍,现在介绍你晕我也晕。
  
  Pwin98下Sniffer Pro 2.6毛病很多,使用Trigger后很容易蓝屏。我没有切换到2K下
  测试4.5版是否还有这个毛病。
  
  今天发现telnet过程使用行输入模式是荒芜陈旧的,不推荐使用,但用户可以Ctrl-]
  进入telnet>模式,输入mode line(可能要两次)切换到行输入模式,Pwin98的
  telnet.exe如何切换进入行输入模式,我也不知道。
  
  如果有人吃疯了,以行输入模式登录,口令明文就在单包中,用户名在另一单包中,
  更容易恢复出来。作为上述Trigger设置却要失效了。Cterm登录的时候用的应该就是
  行输入模式。此时一个办法就是不用Trigger,直接抓包看就可以了。如果要指定
  Trigger,应该修改开始触发规则和持续抓包规则,结束触发规则不必修改。持续抓
  包规则就设置成telnet协议报文即可,因为用户名和口令明文到底多长不清楚,即使
  还做数据区长度限制,也应该换成 58 < Size < 100。开始触发规则换成Size = 70,
  从客户机到服务器,这样的包在login提示符出现前只有一个,是个telnet协商报文,
  也比较靠近login提示符出现的时候,干扰信息较少,我暂时没有更好的想法来设置
  开始触发规则。
  
  修正后的Trigger既可以对付单字符输入模式登录,也可以对付行输入模式登录,不
  过在对付单字符输入模式登录的时候没有前一个Trigger好,干扰信息稍微多了几个。
  
  这里介绍的Trigger不是最好的,仅仅是演示效果。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置
  高效实用的Trigger(我憎恨Trigger,回去睡觉,2001-04-15 07:56)。
  
  下午过来时想到,开始触发规则可以用clientIp <-- serverIp,服务器始终会给客
  户机一个"login:"提示,可以用它做开始触发。对于登录Solaris和Linux有所不同,
  需要分别抓包确认其中区别,比如Solaris提示"login:"之后还有一些协商过程,而
  Linux没有。输入口令错误,第二次提示"login:"的报文就和Linux一样了,也是65个
  字节(包括CRC)。提示"login:"的时候,如果连续两次回车,服务器给客户机的提示
  报文又有不同。根据具体情况抓包分析,按照某种原则选择合适的报文,设置开始触
  发规则。显然没有一劳永逸、放之四海皆准的触发规则。
  
  对于结束触发规则,如果服务器上用户主目录$HOME下有一个.hushlogin文件存在,
  则服务器回显客户机的时候,没有"Last login:"信息,顶多是登录shell的显示(也
  就几个字节),此时前面设置的结束触发规则失效。演示举例中不考虑这些非普遍现
  象,真要对付所有情况,应该自己写程序做内容过滤,确定各种触发条件。
  
  现在来总结一下稍微通用点的Trigger设置:
阅读(64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