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112207
  • 博文数量: 7460
  • 博客积分: 10434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7817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02 22:5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669)

2008年(6790)

分类: BSD

2008-04-06 19:38:22

 

每颗硬盘中最多只能够分割出四个分割区,而分割区又分为底下三种︰
主要分割区
延伸分割区
逻辑分割区 -- 附属于延伸分割区之下

而其中的搭配则任由您选择,你可以全部的空间皆划分给一个主要分割区;也可以将一半的空间划分给主要分割区,另一半空间划分给延伸分割区;当然更可以将空间规划为三个主要分割区与一个延伸分割区,或是划分为四个主要分割区。
底下我们以图表来诠释这部份的概念︰
 

Master Boot Record (MBR:主要启动记录)
Parttion Table (磁盘分割表)
Primary Partition 1(主要分割区 1) Primary Partition 2(主要分割区 2) Primary Partition 3(主要分割区 3) Extended Partition (延伸分割区)
Logical 1 (逻辑分割区 1) Logical 2 (逻辑分割区 2)
上表代表着这颗硬盘中有三个主要分割区以及一个延伸分割区,而在延伸分割区中还包含着两个逻辑分割区。
延伸分割区中可以再分割许多逻辑分割区。

在 FreeBSD 中,将所有的分割区视为分层 (Slice),不管它们是主要分割区、延伸分割区或是逻辑分割区。以上表为例,在 FreeBSD 中的硬盘分割表如下︰
 

Master Boot Record (MBR:主要启动记录)
Parttion Table (磁盘分割表)
Slice 1(分层 1) Slice 2(分层 2) Slice 3(分层 3) Slice 4(分层 4)
Slice 5(分层 5) Slice 6(分层 6)
FreeBSD 将三个主要分割区及一个延伸分割区依序视为 Slice 1、Slice 2、Slice 3、Slice 4,而逻辑分割区则依序视为 Slice 5、Slice 6、........ 依此类推。
也就是说只要是属于逻辑分割区的部份,一定由 Slice 5 开始。

 

 

 

FreeBSD 并不会直接使用分配到的主要分层 (Primary Slice),而是将分配到的主要分层再细分为许多逻辑分层 (Logical Slice),并且将这些逻辑分层命名为 a、b、c、d、e、f、g、h。
而在这个分配到的主要分层最前面,则是记录着 BSD 的磁盘标韱 (BSD disk label),这有点像是硬盘的分割表,用来记载着逻辑分层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档案系统种类。
基本上逻辑分层 (Logical Slice) 的名称都有其特定用途,而非随意使用︰
 
  • 这是指 root 分割区,也就是常说的根目录「/」
  • 这是指 swap (虚拟内存置换装置)
  • 这是指整个分配到的主要分层 (Primary Slice)
  • 这是指整颗硬盘
  • 可任意使用 (比如︰/tmp)
  • 可任意使用 (比如︰/var)
  • 可任意使用 (比如︰/usr)
  • 可任意使用 (比如︰/home)
目前 FreeBSD 的版本对于 ATAPI-Disk (IDE-HDD) 的装置命名为 ad,当然您也可以于核心中指定使用旧有名称 wd。
而第一颗 IDE 硬盘其装置名称为 ad0,第二颗则为 ad1,依此类推。
FreeBSD 对于分割区的命名格式 (装置节点) 是采用装置名称加上分层代号加上分层标韱,假设目前有一颗 IDE 硬盘,FreeBSD 是安装于第二个主要分割区,则其相关分割区之命名如下︰
ad0s2a => /
ad0s2b => swap
ad0s2e => /tmp
ad0s2f => /var
ad0s2g => /usr
ad0s2h => /home
 

假设我们要在一颗 20GB 容量的硬盘上分别安装 MS-DOS (Win 3x/9x/me 视为 DOS) 与 FreeBSD 两种系统,其中 DOS 分配到 3GB 的主要分割区 (C:)与 3GB、4GB 的两个逻辑分割区 (D: & E:),FreeBSD 则分配给 10GB 的主要分割区,我们以图表来做表示,相信会有助于您的理解︰
 

Master Boot Record (MBR:主要启动记录)
Parttion Table (磁盘分割表)
Primary Partition 1(主要分割区 1)
Slice 1(分层 1)
DOS (C:)
Primary Partition 2(主要分割区 2)
Slice 2(分层 2)
FreeBSD
Extended Partition (延伸分割区)
Slice 3(分层 3)
Logical 1 (逻辑分割区 1)
Slice 5(分层 5)
D:
Logical 2 (逻辑分割区 2)
Slice 6(分层 6)
E:

底下为 FreeBSD 分层标韱 (FreeBSD-DiskLabel) 示意图︰
 

Slice 2 (第二个主要分割区)
FreeBSD-DiskLabel (分层标韱记录) 逻辑分层 A
ad0s2a
系统挂载为「/」
逻辑分层 B
ad0s2b
swap 分割区
逻辑分层 C
ad0s2c
逻辑分层 D
ad0s2d
逻辑分层 E
ad0s2e
系统挂载点 (比如︰/tmp)
逻辑分层 F
ad0s2f
系统挂载点 (比如︰/var)
逻辑分层 G
ad0s2f
系统挂载点 (比如︰/usr)
逻辑分层 H
ad0s2f
系统挂载点 (比如︰/home)

经由上述的图解,不知您是否已有初步的了解了呢?如果还是没有的话,没关系,先耐着性子看完,待有了整个通盘概念后,多做个几次就能豁然贯通了。

阅读(4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