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2551
  • 博文数量: 48
  • 博客积分: 1981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429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9-09 20: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8)

文章存档

2011年(3)

2007年(13)

2006年(28)

2005年(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7-10-23 15:10:54

等待发射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图片来源:路透社
等待发射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

等待发射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图片来源:路透社
等待发射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

  上午西昌举行发布会 航天科技集团透露如 燃料充足卫星可从200公里变110公里探月 绕月一年“嫦娥”有望飞得更近

  运载火箭是按照载人航天飞船标准设计 我国正在研制 “长征5号”可直接送卫星到地月轨道

  今天上午8点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透露,在绕月一年后,如燃料充足,嫦娥一号将更低距离探测月球。

  发射倒计时·发布

  火箭按载人标准设计

  赵小津介绍,嫦娥一号卫星具备3种能力,因为要对月球进行探测,卫星本体要对准月球定向;卫星的太阳帆板需要接收太阳能,所以要对日定向;卫星拍摄的月球三维画面要传输给地球,所以还要对地球定向。这比以往的卫星多了对月定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国首次使用了紫外线敏感器监测和控制卫星。

  他介绍,嫦娥一号运载火箭的选择比以往的级别高,它的运载能力是按照载人航天飞船的标准来设计的,并且还采用了其他运载火箭的经验,采取了可靠性更强的技术。

  有望更近距离探测

  赵小津介绍,在卫星的选择方面,选择的卫星平台是最可靠的平台。它在绕月飞行一年后,如果卫星还有燃料就开始变轨,从200公里变成110公里,以便更近探测月球。

  我国正研制新火箭

  航空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嫦娥一号卫星和以往我国研制的人造卫星有很大不同。以往的卫星叫人造地球卫星,因为嫦娥一号卫星要飞到月球,就叫做月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最远的轨道有8万公里,而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轨道有38万公里。

  赵小津介绍,将卫星发送到月球,从大的方面讲,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火箭直接送到地月轨道,这需要大吨位的运载火箭,我国目前不具备这个能力。他说,目前,我国正在研制“长征5号”大吨位运载火箭,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目前“长征5号”正在进行方案的设计,发射场选择在海南。

  赵小津介绍,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采取了第二种方法,即通过绕地球轨道以及自身的重力,进行变轨进入地月轨道。

  文/特稿记者杨章怀西昌报道

  “嫦娥”发射首选明天

  昨晚,国防科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以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已转入发射区。

  卫星和火箭已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满足技术条件要求,计划于10月24日-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即发射时机)为10月24日18时左右。

  发射倒计时·合作

  将邀国外代表现场观摩

  国防科工委表示,此次发射活动已邀请了部分国外航天局的代表现场观摩。中国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同国际同行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10月21日,发射场气象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施放高空探测气球,搜集高空风速等变化情况 新华社发
10月21日,发射场气象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施放高空探测气球,搜集高空风速等变化情况 新华社发

村民在发射基地门口附近摆起了地摊 摄//特稿记者杨章怀

  发射倒计时·准备

  发射中心25项技术改造

  承担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先后完成了25项技术改造确保发射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绕月探测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李尚福22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自200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发射场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

  在测试发射分系统、测控分系统、通信分系统、气象分系统和保障分系统等5大分系统中,进行了100多项改造,其中25项是专门针对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需要进行的。

  虽然嫦娥一号卫星将在发射场的3号工位升空,但作为备份,2号工位也具备了发射能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工位的发射塔进行了大修,对吊车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照明系统也作了更新。

  首次引入天文测量手段

  用于观测恒星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将在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的测控中引入天文测量手段。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室副主任王霞介绍说,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密云新建了50米口径的大型天文射电望远镜,云南天文台在昆明新建了4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再加上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上海天文台佘山站原有的两个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以及上海天文站的处理中心,共同构成了支持嫦娥一号卫星测量任务的天文手段测量网。

  远望号船队布阵南太平洋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2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22日顺利抵达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海上测控任务。

  据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饶顺和介绍,远望号航天测量船作为中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嫦娥一号”飞行任务中,主要承担火箭发射段的遥、外测任务和卫星发射段及入轨段的遥、外测任务,同时承担卫星3次近地点变轨段、调相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及环月运行轨道段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任务。 新华社电

  气象部门选准“窗口”

  “气象预报难,航天发射的气象预报难上加难。这不仅是因为预报的范围广、内容多,而且预报的准确度要求高,有时要精确到小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郭学文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窗口’——也就是适宜发射的时间范围只有3天,这就对气象预报的要求更高。”郭学文说,“经过充分准备,我们对嫦娥一号卫星的气象保障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气象室对近30年10月份的天气进行了统计总结,开展了降水、雷暴和闪电、高空风等专题研究。”郭学文说,他们制订了多套应对突发天气情况的紧急预案。

  发射倒计时·花絮

  北京游客坐车40余小时

  昨天中午,来自北京的李其震老先生下了火车后,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口。

  李老先生几年前从海淀科技馆退休,他还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他介绍,他热爱科普已经大半辈子了。这次他在家看到报纸上有旅行团组织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实况,马上就联系当地的旅行社,花了近千元的报名费。他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昨天凌晨到达西昌。

  李老说,他此次来观看“嫦娥一号”发射,主要是想来体验一下现场激动人心的时刻。

  他强调,这次他还不满足于观看卫星发射现场,还要多了解嫦娥一号相关的科普知识。等到回去后,通过讲座和写文章的形式,告诉北京的孩子们。

  游客今天迎来最高峰

  10月23日、24日两天,西昌许多家酒店都被旅行社订满,据金英旅行社的负责人杨青介绍,他们旅行社卖出的2000张观看“嫦娥一号”现场发射的门票中,一部分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买走,真正的游客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将陆续抵达西昌。

  因为有许多家媒体记者无法办到“嫦娥一号”发射现场采访证,这些记者同行只好报名参加旅行社购买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门票。

  因此,在几天前,在西昌采访的记者背着相机跟随旅行社去机场接“游客”时,发现接来的游客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同行。

  村民地摊物价比城里贵

  发射基地附近的村民姜大妈和同村的村民挑着核桃、板栗等自家产的“土特产”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口摆起了地摊。她告诉记者,他们卖给游客的这些土特产比城里的都贵,但还是十分畅销。

  记者在一个月前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这里门庭冷落,除了穿制服的航天人外,很少有人在此滞留。如今,因为嫦娥一号发射期临近,发射中心门口就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市场。

  防惊吓家禽被关进圈里

  发射基地附近那基村的王姓村民告诉记者,在卫星发射前2个小时,在撤离区的村民将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往安全区域走。许多村民已考虑在安全区域找一个高一点的地方,观看“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目前,许多村民已经将家禽、牲口等都关在圈里喂养,以免在卫星发射时它们受到惊吓。

阅读(174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