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0982264
  • 博文数量: 173
  • 博客积分: 1040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597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3-03 22:0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73)

文章存档

2013年(2)

2012年(1)

2011年(17)

2010年(28)

2009年(76)

2008年(49)

分类:

2008-05-09 09:19:28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小子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和人谈事或者小聚,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我常听到北京同事说“我请你吃饭吧……”;要是出差到上海,似乎上海的同事比较喜欢说“我请你喝咖啡吧……”但事实上,我真正的喜好是反的,在上海,吃饭更是种享受,而在北京,喝咖啡才更有情致。

虽然上海给人的感觉更洋派,但上海人喝咖啡能想到的咖啡馆,多半是“洋品牌”,如美国的星巴克、英国的Costa Coffee、意大利的Coffee Lox,整体气质和肯德基、麦当劳差不多,虽然环境整洁优雅让你挑不出什么毛病,却很难找到真正喜欢它们的理由,总觉得那里少了一点让你把它当成和朋友们 “胡侃海聊据点”的精神牵绊和心灵吸引。

我喜欢北京的咖啡连锁店“雕刻时光”就是因为那里不仅仅提供咖啡,还有一种常规的连锁咖啡馆很难营造的“不规范”氛围。《雕刻时光》是俄国著名导演塔可夫斯基的回忆录,用这个书名来命名咖啡馆,老板庄仔本人的文艺喜好已经呼之欲出,一些文化名人还会选择在这里举办读书会、电影放映活动,我就曾经在这里看过纪录片导演吴文光先生用两年时间跟拍卖艺大棚《江湖》在国内的首映。 

咖啡香包围着的无论是愤青还是文青,空气中还弥漫着有关成长的轻盈无形和漫无边际,那里最有特色的是一本本厚厚的涂鸦本,随性之极,犹如纸上的胶片,记录着此时此地此人的心。说白了,也就是还原了某些发呆发痴发情的片断,但是让后来光临此地的客人读起来,哪怕你刚刚走进咖啡馆的心情有多“商务”,看到这些只字片语,再加上周边书架上的漫画、杂志、小说,配合轻柔的音乐,那些恰到好处的“文艺腔”就会让你适时地进入状态。

或许有人会抱怨那里的咖啡不算地道,但就像有些朋友说的那样,咖啡馆更像是一个“场”,并不只是提供食物那样简单,或者是你和这个环境的互动,或者是你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即便是谈公事,好像我们不太会在饭桌上就一件事情谈到更多的细节,却经常可以在咖啡馆里认真地谈完整个计划,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真锅咖啡馆,很多日后大红大紫的明星就是在这里拿到剧本和导演碰头,从而开始一路“星光灿烂”的。

现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所在的安福路上,有了越来越多气质上和北京 “雕刻时光”相近的咖啡馆,结伴来这里聊剧本、谈创意的人多了,来这里一个人一杯咖啡打发一个下午的人也多了。如果你因为喜欢这里的咖啡而选择一家咖啡馆,说明你只是认可了它,而如果你会因为想发呆独处而选择一家咖啡馆,那才是真正地爱上它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阅读(111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