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28366
  • 博文数量: 42
  • 博客积分: 1003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2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7-18 17:08
文章存档

2011年(3)

2010年(3)

2009年(5)

2008年(31)

分类: LINUX

2008-12-03 19:01:19

如题而言,仅三大流行版本,是对fedora,opensuse,ubuntu而言的,希望能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一些原因,寻找内在的问题,寄希望于自己的趋势把握。
下面对上述版本的变化逐一描述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前的版本,我们只需将内核镜像vmlinuz和内存系统initrd文件,用grub引导,然后在相应的步骤中简单的指定ISO即可,但是新的版本有些变化。
1、Fedora 10
   虽然没有其官方所宣传的那么好,但是硬盘安装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vmlinuz和initrd已经找不到stage2.img了,这个时候必须将光盘上的/images/install.img复制到可见区,并将此路径指定到ISO的所在目录。
   Yum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在安装软件包是由于python的原因,很慢。

2、Ubuntu,其实变化倒不是引导image的问题,而是不能分区,必须在分区的时候,切换到终端下,然后执行umount -k /iso所在分区 。然后在切换回来就可以分区了。

3、OpenSUSE 11 (dvd)
  将光盘中的/boot/i386/loader/下的linux和initrd.img文件复制到grub可引导的地方,重启,出现的可交互的第一步,要选择后退,在指定ISO时,要指定iso文件的软链接,而不是ISO本身,其他就没有什么变化了。


变化是一直的存在着,因为变化所以郁闷。总有不适应。但总是改进就必须变化。进步是有代价的。
阅读(1545)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anaconda之bug fix

下一篇:学无止境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