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4874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1753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46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1-02 15:5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9)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3年(6)

2012年(11)

2006年(31)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03-01 17:36:29

 
一样雪景,别样情怀
  
  前天夜里,一场春雪翩然而至。早上睁开眼隔窗望见院里树杈上堆满了雪,足有二寸多厚。
  听到下雪,儿子已经按奈不住,跃跃欲试,兴奋异常。我知道他的意思:终于可以满足他堆雪人的愿望了。
  悠悠思绪把我带回了许多许多年前。。。
   
  三十年前儿啼时代,看着天上飘着白茫茫的雪片,围着锅台取暖的哥哥姐姐们就给我讲起了古老的传说:“从前天上下的是雪白的面粉。。。”那时候我的生活中吃白面还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除非过年过节或者过生日,一般是吃不到的,这美丽的传说带我憧景着对明天的期望,对未来的梦幻,锅台边仅仅加了些许咸盐烤出来的野蘑菇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轻轻飘散,浸入童年最美的记忆。
   
  1985年的初春,也是这个时节(大约是3月几日),在那个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典型小村边上,初中的同班也是同寝室好友们相约,踏着白雪铺就的“地毯”,进行着开心、调皮、友好的“战争”,没有“国界”,所有的伙伴都是“敌人”,也都是朋友,任何你想不到的时候都会成为雪弹攻击的目标。生活上的艰苦(初中一年级时每月伙食费仅8.1元),学习上的压抑都一扫而光。
  近半年来,和初中时的两位班长、我的室友相聚的几回,每每谈起这段生活,都不住地提起当年趣事,也默默认可那一段世外桃园般的学生习活。
   
  我有生以来记忆中下得最晚的一场大雪是1987年3月21日。本来我们提前一周就已经计划好,约了几位高中的同学一起上蒙山的。 “蒙山烟雨”是我县八大景之一,前一周我们班上其他同学已经组织了一批人去过了。老天爷可能成心和我们作对,周五(20日)晚上就开始飘起雪片,雪花很大,成片成片的,真的可以用“鹅毛大雪”来形容。22日一大早集合时,雪飘依旧,很多人都没有来,加上我自己共五个人,4男1女。大伙一合计,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坚定不移执行我们的计划。
  二寸半的积雪上,自行车是不能骑的,那就靠我们的“11号汽车”吧,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能走过来,三十里路我们还走不过(其实来回算应该是60里路)?
  一路上大家走一会儿,跑一会儿,打一会儿,闹一会儿,反正地上是厚厚的积雪,摔上几跤既不伤人,又不脏衣服,沾到衣服上的雪一拍即落,整个行程竟没感到疲累。心无牵绊,着实体味了一回山川、大地、峰峦叠障的壮美,体味到了什么是“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毕竟已经是三月天,天气回暖。早上还下着雪,但并不冷,到半上午雪基本已经停了下来,等我们到了山顶,已经是云开日出。
  峰顶有两座塔,北面一座是近几年刚刚建成的电视转播塔,有几十米高,塔身半腰有一个约两米见方的平台,离地面有20米左右。我们几个男士爬了上去,纵览周围雪景。烈烈北风拂荡,再架上两个调皮鬼故意晃动,巅来荡去,既有几分兴奋,更有几分恐惧。
  南面是有一座小小的砖塔,两间瓦房,一间西房,一间南房,组成一个半封闭的小院落。院中央有一口水井,里面有约二十厘米深的水。我们很纳闷,这里地势比周围至少要高出几十米,水井里的水从哪里来?朋友们有的说可能是雨水,有的说是泉水,井底与其它地方的潜流相连所以有水。毕竟是猜测,真实情况不得而知。西房北侧有很多残破的石碑,有半掩在土中的、有斜躺在一边的,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碑面被大自然风霜雪雨侵蚀了几百年,再加上人为的破坏,已经是字迹模糊,很少能连贯下来。
  南房后面临近山涯的地方有一块人工铺就的、向外突出的长方形青石条,上面隐隐约约还有前一批同学在上面题的诗句。近20年了,已经记不起准确的原诗了,但还记得我改动后的诗句:“郁郁苍苍蒙山松,英姿勃勃万山中。我辈少年志凌云,烟雨朦胧比苍松。”
   
  “爸爸,回家我们堆雪人?!” 儿子的话既象是一种决定,又象是在征询我的意见。“好的!今天比较暖和,雪稍微带点儿融,这样雪就比较粘,容易堆!” 骑着自行车,带着中午放学归来的儿子,我们制订着一项“重要的计划”。 “不过,回家爸爸要先干活,先把平房顶上的雪扫下来,才能陪你堆雪人!”“啊!不能先堆吗?”“不能!”不用回头也知道,儿子的小嘴肯定撅得老高,肯定能拴住一头小毛驴儿。
  回到家里立即分工,妻作饭,我上房扫雪,儿子呢,磨来磨去“堆”他的雪人,直到我把雪都扫下来了,他也没堆出个长短来。妻已经在叫我们吃饭了,儿子还在抱着铁锹使劲地干,铲来铲去,就是铲不到雪。唉,没办法,力气太小了,抱不动铁锹,再加上粘到锹头的雪,就更抱不动了。我哈哈直笑,对儿子说:“先吃饭吧,待会儿爸爸帮你!”
  我挥动着铁锹,把积雪堆得老高,儿子挥动着条帚,打扫地上的残雪,很快就堆起了一个比儿子身体还高的雪堆。“爸爸已经给你堆起来了,打扮、雕刻的工作就归你了。”“好的。” 没过一会儿,儿子喊我:“爸爸,你看象不象蜡笔小新?看侧影!”我赶紧跑出来看,那脸形还真像是蜡笔小新! 儿子用红萝卜作了鼻子,用6个鞭炮,分成两组作了眼睛,把我们洗脸用的绿色脸盆扣上去,作成了一顶美丽的“帽子”,再看看儿子得意的神情,那成就感和满足感,真的真的希望他一生都能象今天一样快乐。。。
   
  匆匆忙忙走过了三十多年,惊回首,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能吃上白面、大米,能吃饱穿暖曾经是童年的梦幻,而今早已是现实,但是,内心的失落依然依旧。。。

 

                  2006年2月28日


   
阅读(126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软件实验笔记

下一篇:儿子画作(三)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