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05-10-10 23:29:13
和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其业务范畴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2Mbit/s。由于它在速率、传输距离、安全性、电磁兼容能力及服务质量方面均不尽人意,从而产生了其系列标准;
802.11b,将速率扩充至11Mbit/s,并可在5.5Mbit/s、2Mbit/s及1Mbit/s之间进行自动速率调整,亦提供了MAC层的访问控制和加密机制,以提供与有线相同级别的安全保护,还提供了可选择的40位及128位的共享密钥算法,从而成为目前802.11系列的主流产品。而802.11b+还可将速率增强至22Mbit/s;
802.11a,工作于5GHz频段,借助OFDM技术,使最高速率提升至54Mbit/s;
802.11g,依然工作于2.4GHz频段,与802.11b兼容,最高速率亦提升至54Mbit/s,其系列化为1、2、5、5、6、9、11、12、18、24、36、54Mbit/s。
802.11c为MAC/LLC性能增强;801.11d对应802.11b版本,解决那些不能使用2.4GHz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
802.11e则是一个瞄准扩展服务质量的标准,其分布式控制模式可提供稳定合理的服务质量,而集中控制模式可灵活支持多种服务质量策略;
802.11f用于改善802.11协议的切换机制,使用户能在不同无线信道或接入设备点间可漫游;
802.11h可用于达到比802.11a更好地控制发信功率(借助/PC技术)和选择无线信道(借助动态频率选择技术DFS),而与802.11e一道可适应欧洲的更严格的标准;
802.11i及802.1x主要着重于安全性,802.11i能支持鉴权和加密算法的多种框架协议,支持企业、公众及家庭应用,802.1x的核心为具有可扩展认证协议EAP,可对以太网端口鉴权,扩展至无线应用;
802.11j的作用是解决802.11a与欧洲HiperLAN/2网络的互连互通;
802.11/WNG解决IEEE802.11与欧洲ETSI的BRAN—HiperLAN及日本ARAB--HiSWAN统一建成全球一致的WLAN公共接口;
802.11n已将速率增强至108/320Mbit/s;并已进一步改进其管理开销及效率802.11/RRM与无线电资源管理有关的标准,以增强802.11的性能;
802.11/HT,以进一步增强802.11的传输能力,取得更高的吞吐量;
802.11Plus,拟制订802.11WLAN与/UMTS之类多频、多模运行标准,可有松耦合及紧耦合两种类型。松耦合时两种网络分别部署,WLAN仅利用GPRS之类网络的用户,可通过Mobile IP(MIP)提供两网络间的性,
通过RADUIS(Remote Access Dail—In User Service,远程接入拨号用户业务)实现AA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鉴权,授权和计帐),由于MIP可能导致高传输时延,从而不容易达
到无缝隙会话切换;而紧耦合时,WLAN直接连至业务支持节点SGSN或标准化接口Gb、lu等,WLAN数据需经_LTGPRS之类核心网转发,完全按
GPRS方式进行AAA,此时,能在两网络间提供很强的移动性。为与蓝牙在2.4GHz频段较好共存,亦采用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及自适应跳频信道分
配技术
b、HiperLAN/x系列
HiperLAN是由ETSI的RESl0工作组提出的欧洲WLAN标准。工作频段为5.12—5.30GHz及17.1—17.Hz。早期的HiperLAN/1采用GMSK调制,最高传输速率为23.5Mbit/s,与当时技术上较成熟的IEEE802.11b相比,无明显优势;
HiperLAN/2采用OFDM作物理层手段,可将速率提高至54Mbit/s,并能有效对抗多径干扰,以及与IEEE 802.11a共
享一些相同部件,在较大范围内取得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其信道带宽为22MHz,调制方式亦为OFDM--BPSK/QPSK/16/64QAM,系列化
传输速率为6、9、12、18、27、36、54Mbit/s。
HiperLAN/2具备另一些长处,如其接入点可监视相应无线信道并自动选择空闲信道,从而进行自动频率分配,使系统部署简单有效;数据通
过移动终端与接入点间建立的信令链接进行传输,此面向链接的特征可容易实现QoS支持;与802.11协议只能由以太网作为支撑情况有不同,其协议栈具有
很大灵活性,它既可作为交换式以太网的无线接入子网,也可作为3G蜂窝移动网络的接入网,而且,这种接入对网络层以上用户部分来说完全透明,从而目前在固
定网络上的任何应用均可在HiperLAN/2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