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的家庭小药箱
《康复》2005 年第 12 期 发布日期:2006年2月13日,作者:叶 晟,来源:龙源期刊网
天气渐冷,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在不断下降。与之相反,慢性胃病发作的频率却在上升。尤其是那些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整个冬天都处于“一级战备”的状态。肠胃一有“风吹草动”就得马上用药,溃疡发作可不是好玩的,疼痛只是小事,要是引发出血或穿孔麻烦就大了。老胃病患者大多是“药罐子”,家中往往备有多种胃药,有中药,有西药,有止酸的,也有护膜的……一旦疾病发作该如何选用呢?是吃平时常用的,还是多管齐下呢?所以,很有必要把柜子里的胃药归归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使用。
中和性止酸剂
人的胃酸中含有5%的盐酸,因此,一旦其分泌过量或胃黏膜抗消化的能力下降,酸液便会侵蚀胃壁而产生疼痛。中和性止酸剂便是弱碱性的药物,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使胃液pH升高,如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钙、硫糖铝、胃舒宁以及铝碳酸镁(达喜)等。这类药物是“元老”级的,临床使用很广泛,价格也较便宜。
但这些药的止酸作用完全是“事后诸葛亮”,并不能从源头上阻止胃酸的分泌,因此,只能用于病情较轻或情况紧急时。由于碳酸钙会导致便秘,碳酸氢钠等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反射性的增加,所以,不宜长期使用。更重要的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中和性止酸剂多半为含有铝的复方制剂,而长期摄入铝元素对神经系统的健康是不利的。
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
提到H2受体阻断剂这个专业名词,估计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但要是谈起“泰胃美”,相信老胃病患者就知道了,它是该类药物的代表。在此基础上,还产生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品。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比较独特,通过阻断引起胃酸分泌的神经冲动的传导,而起到抑酸的作用。此类药还有个特点,用量比较小,对于一般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一粒就可以了,避免了中和性止酸药需要多次服用的麻烦。
引起胃酸分泌的神经冲动有3条通路,除了上述的H2受体,还有胃泌素受体与高级神经活动受体。单纯的H2受体阻断剂并不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这时,就需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了。因为上述3条途径最后都要经过质子泵的运作来实现胃酸的分泌。洛塞克和奥美拉唑是代表性药物。虽然疗效迅速,但价格昂贵,因此多半用于症状较重或伴有溃疡出血的患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洛塞克和奥美拉唑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区别只是前者为进口而后者是国产,但疗效差不多。
胃黏膜保护剂
胃酸分泌过量是引发胃痛一个方面,胃黏膜抗消化能力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所以,在止酸的同时,再配合使用护膜的药物,对于缩短病程是很有好处的。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胃黏膜保护剂是氢氧化铝。该药为弱碱性,除了能够温和地中和过量的胃酸外,还可与胃液混合溶解后形成胶体,覆盖于黏膜及溃疡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薄膜,从而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有利于溃疡的愈合。除此之外,胃必灵、胃必治等也是常用的护膜剂。和其他药物不同的是,这类药物应在饭前15分钟左右服用,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疗效。
养胃的中成药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西药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病症发挥药理作用,而中医则不然,它将胃痛这个症状置于人体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从调理根本入手,往往疗效比较持久。虽然祖国医学将胃病分成多种类型,但总体上归为胃寒和胃热两大类。胃寒者多在着凉或吃生冷食物后发病,喝些热水并用手掌按压即可缓解病情。中成药温胃舒和养胃颗粒是不错的选择。胃热者的疼痛多呈烧灼样,喝凉水反而能使疼痛减轻,而用力按压局部会使疼痛加剧。符合这些症状的患者,不妨服用香砂养胃丸或正胃片。
阅读(49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