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3149
  • 博文数量: 62
  • 博客积分: 1441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61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4-15 02:2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2)

文章存档

2015年(4)

2011年(6)

2010年(19)

2009年(9)

2008年(8)

2007年(4)

2006年(12)

分类:

2007-12-27 16:31:12

小弟上高中了,转眼就到了高二,我又想到了我当年从中专毕业的时候以社会零散考生的身份去报高考的时候。那天,选择文理科就像中午饭选择吃饭还是吃面一样简单,出于对计算机的绝对热爱,我基本上想都没有想就报了理科,经过一系列过程之后,我进入了大学的计算机系。关于复习、高考备战、高考等大家都知道的过程我就不想讲了,大同小异的,我在这里只想说说我当时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我小弟和能看到这篇blog的人侃侃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问题。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宁愿选择专业而不是学校。

第一,你从大学出来之后陪伴你一生的是你的专业而不是你的学校的名声。我不否认在当今社会,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是比较好找工作,不过那也仅仅是限于比较少的企业,现在随便去哪个报刊杂志上看看就会知道,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选择新人也越来越理智了,不在一味看中毕业生的学校名气,而更多的是看中学生的能力,也有的企业甚至打出了“清华北大学生不要”这类似的标语来。现在,学校的名声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据我观察,我周围的那些同学们,对自己为什么会进入到现在的这个专业来学习持那种“毫不知情”的态度。大多的回答无非是“不知道”或者“专业调剂”再或者是“院校调剂”,“现在考学校很难,先考上一个读读”(各位不要只想着学校在扩招,也要看看每年的考学大军的增长)的想法也不在少数,各位不要不信,自己去学校里走走问问就知道了。有时我会出于好奇,问问他们对自己毕业后的打算,说“不知道”的同学绝对不在少数,“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回答比例也不少,大都是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失望、对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感到悲观,而导致出现“混世魔王”,当然,对那种本来已经是混世魔王的人,就不归为此列了。那种报考学校只冲着学校名气而去的那些人,我想很大一部分出来之后找工作会比较难,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随意地去撞运气,也许只会埋没自己。

第二,考学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到什么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某一行业的行家,能吃大苦,耐大劳,成大器。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就以艺术专业为例,《天下无贼》里的傻根王宝亮,我是从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认识他的,《解放军生活》杂志有一期就花了一个专访的篇幅去介绍这个人,包括他的一些辛酸往事,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多挣钱,改变家里的贫穷的现状,是那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后来去当俗家弟子,练就一个好身体,找到了一个当傻根的机会,我相信慢慢地会有更多更好的片子去找他,时间长了,成为一个大名星的机会也就指日可待了。

还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叔叔,用电视里的话说应该算是我老爸的师兄弟,他的儿子比我有出息,属于那种读书高手,能把死书读活的那种高手。如果按照一般世俗的观点,应该是读清华北大的料,他确实也报了清华(或者北大,同我一年高考的,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他没有盲目去追随学校的名气,而是选择了管理专业,想以后读个MBA出来,做一个管理者,一个企业家,后来的录取结果是,上交大以优厚的条件将他录取了,就是他想读的管理专业。我就认为他的选择很好,至少至少他知道自己到底想到什么,以后想干什么,就冲他这点,我相信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他来说不难。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他当时一门心思喜欢北大清华,而不论是哪个专业录取了他,我就要先替他遗憾一下,那样的话,他也许会在毕业后从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想要另起炉灶,那个过程将会非常的艰辛,尤其是一个男人进入青黄不接的二十多岁的时候。

说到这里,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我不排除他进入大学后会喜欢上新的专业,这是他的权利,我只是想强调的是,他是带着目标去读大学的,就像我们以前常说的“带着问题去上课,事半功倍”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有目标地去学习,有助于成为一个“专业”而“博学”的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你的才能。这里的专业是精通你所学,博学是指对专业有帮助的相关专业也有比较深的功底。有“老骨头”级的科学家、文学家等人做证:安培、牛顿等物理学界的代表,道尔顿、居里夫人一家等化学界的代表,以孔子、孟子、鲁迅等文学界的代表,有孙子、毛伯伯等军事界的代表,哪个一个的头衔都是很长的,都是些什么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或者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再或者军事家、政治家等等。最后他们都是有名的老人家,当然只是说笑而已,他们都是那种对某一行业很在行而且对“相关”,尤其指出是对“相关”知识有着比较很深厚的造诣,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都是“专业”而“博学”的人。如果你叫孔子、孟子去搞数学,他们未必能搞得过张衡、杨辉等人;孙子、毛伯伯等人去搞文学,也不会是孔孟的对手,鲁迅先生来指挥打仗的话,估计今天的中国也难以成立。虽然孔孟、道尔顿、居里一家是否是因为对他们的专业很感兴趣而从事该行业不敢肯定之外,先生的弃医从文、毛伯伯带兵打仗、詹天佑修铁路等事例,不难验证我今天所说的这个观点。

最后,我想提醒的大家的是,有目标是好事,但不要太过投入钻个牛角尖。科学家和疯子就隔一条线,有目标+好方法才能成为科学家,光有目标没有合理的方法,也许结果只能是被人研究而已,大家需结合自身情况来考虑,此文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BTW:发疯了表来找偶,偶没钱医你。^_^

阅读(117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