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套“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反剽窃软件正在向各大高校推介使用,让即将面临答辩的硕士生刘鹏惴惴不安:“这几天我得把毕业论文再好好检查一下,把"引用"的地方修饰下。班主任还特意提醒我们,现在同学们都忙着调整论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12575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高校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53.4%
的人表示悲哀,“本应最纯净的学术领域竟然还得用"测谎仪"来约束”;22.1%的人认为这可以对学术造假人员产生较强的震慑力;21.8%的人认为这没
什么用,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不是一台机器就能制止的。
73%公众认为职业操守底线被突破首要原因是人们过于追逐利益
反剽窃软件研发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推出这一系统是无奈之举。反剽窃系统能检测出剽窃行为,但是并不能遏制剽窃行为。“反剽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国家问题。”
“对职业底线的突破不单单是学术领域的问题,这一检测做法也可以被其他领域借鉴。像是医院将所有的医药价格等信息公开,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看是否存在高抬药价等现象。”沈阳说。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严重?调查中公众给出的排序依次为:医生(74.2%)、公安干警(57.8%)、教师(51.5%)、法律工作者
(48.4%)、公务员(47.8%)、新闻工作者(37.6%)、会计师(30.7%)、学者(20.3%)、社会工作者(10.9%)。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可怕?调查中公众的排序与对“失去操守最严重职业”的判断完全一致:医生(82.4%)、公安干警(69.4%)、教师
(64.6%)、法律工作者(59.4%)、公务员(46.5%)、新闻工作者(43.8%)、会计师(33.7%)、学者(21.5%)、社会工作者
(13.3%)。
对这样的结果,北医三院医生王亮(化名)一点都不意外。他当初来医院工作,对于病人家属给的红包一概不要,结果不仅
被同事视为异类,连病人都不敢请他做手术。“后来有同事和我说,现在都是这样的风气,在其他医院也一样,不要反而会被排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现在只能
做到不因为红包而影响治疗,这是我唯一还没被突破的底线。”
由于担心法律工作的种种潜规则,北京某高校法律专业的刘飞(化名)毕业后
进入某市级媒体当了记者。干了不到一年,他发现在这里坚守底线同样艰难。“我做的是新闻曝光,只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却因此得罪了太多人。最痛苦的是,
有时候即使不参与,事情也不会因此转变,只会完全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不做假账”是财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底线。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
会计詹非(化名)却告诉记者,上学时老师曾说,如果一个学会计的不会做假账,很难找到工作。他当时不信,工作后却发现不得不信。“没干多久,经理就很含蓄
地要我调账,第一次我找个理由拒绝了,可这样根本干不下去。后来我也就答应了,反正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调查中,73.0%的人
认为职业操守底线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们过于注重对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职业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监管和舆论监督的环境
(52.4%);52.3%的人认为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觉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64.8%公众建议,一旦发现违反职业操守当事人应不能再从事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大学生村官王立涛,工作快一年了,说起职业操守,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村干部。村干部们从来没有节假日,每天8点上班,一些村干部5点就得起来忙田里的活儿,因为一个月800元钱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种田收入才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
“你说他们图啥?有时到镇里开会,在回来的路上就开始打电话,到了村里顾不上吃饭先召集大家布置任务,一分钟都不能耽搁。我觉得他们是最有职业感的人。
”这种状态让王立涛也受到了感染。“也许这和农村不像城市竞争那么激烈有关,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作状态。有点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
多,"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社会现在特别缺乏这种精神,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去想升官发财,也不会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
调查显示,43.3%的人认为职业操守底线被突破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很多资源被垄断,能够竞争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只能采用非常手段;28.3%的人表示,现在整个社会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有些人又急于求成,故不得不突破底线。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表示,职业操守被突破确实和社会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和人们的社会化机制有关,“在香港,学校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规律,学校将社会课贯穿从小学至高中整个阶段。”
他建议,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制,注重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而现在最为紧要的,还是每一行业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起严格自律的行风、
行规。因为行业是每个从业者生存的基本环境,只有基于内部监督才是有效的。行业监督应成为保证从业者职业操守底线的重要环节。
“对违反职业操守的问题就应该发现一个惩处一个。而且要严惩不贷。一旦发现,要使其永不得再从事原职业。只有形成这种压力,才能保证底线不被突破。”一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说。
调查中,64.8%的人赞同此观点。公众提出的建议还有:制定严格的职业操守规定和法律法规(61.1%);建立职业信用等级档案,信用记录伴随每个人
一生(59.8%);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对违反职业操守行为进行媒体曝光(59.6%);加强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宣传教育(49.8%)。
阅读(191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