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儿时的认知,鼓浪屿有两个特产:林巧稚和钢琴。林巧稚只有一个,钢琴却是家家都有。因为人人好琴,所以鼓浪屿也有琴岛的美称。鼓浪屿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气质,这种温文儒雅的气质是靠岁月沉淀,靠文化酝酿,靠音乐熏陶的。在钢琴博物馆,我就已经参观了各种各样的老式钢琴,但那些毕竟只是历史的遗赠。那种气质是否被传承,则需要现场的考察。所幸,鼓浪屿并不吝啬给人聆听的机会。
刚刚上岛,就听见本地人说鼓浪屿似乎每天都有免费的音乐会对所有人开放。在悠庭,看见一本印刷精美而淡雅的宣传册,正是鼓浪屿音乐厅派送的,是12月份欧洲音乐专题的活动手册,里面罗列了很多场交响音乐会,还是欧洲乐团巡演的,让我煞是羡慕。只是time不对。在岛上的第一天,吃过晚饭,我就冒着雨一路打听的去了音乐厅,但是门口灯光昏暗,好像并没有活动的样子,让我悻悻而归。在门口看到了他们31号举行新年音乐会的大型海报,可惜又错过了。踏着鼓浪屿专有的音符地转的石板路往回走,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雨声似乎也在为我演奏《雨中曲》来安慰我。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又转悠到了音乐厅,依旧灯光昏暗。我不甘心,还是走了进去。原来真有一场音乐会,而且刚刚开始,门口还有派发曲目资料的。原来鼓浪屿上有音乐学校,想来那些学生经常组织起来再这里做汇报表演,一来可以练手积累舞台经验,二来也免费给各地游客奉献音乐,是个双赢的结果。今天这场音乐会就是一场专场的民乐琵琶的汇报演出。曲目单做的简单而精致,一面用红色纸张印着曲目,另一面印有西厢的昆曲脸谱,民族风十足。音乐会时间也不长,8支曲子一个小时。但是学生们显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从服装到设备都一丝不苟。虽然报幕的女孩非常青涩,虽然表演者的指法有时候透着稚嫩,但没有人可以怀疑他们的诚意和认真。因此每支曲子完毕,台下的观众也会给予发自内心最诚挚的感谢的掌声。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最后两只曲子,《春到沂水》和《春江花月夜》。应该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指法非常娴熟,弹奏的曲子里有着充沛的感情。而且采用了钢琴伴奏和古筝及箫伴奏的形式,可谓是琴瑟和鸣。《春江花月夜》我是多年没听过了,今夕重温,竟有种老友异地久别重逢的亲切感觉。鼓浪屿的夜因为音乐而浪漫,音乐因为鼓浪屿的夜而风情。
阅读(14509) | 评论(17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