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06-14 15:14:15
在天涯职场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天之内入门会计", 觉得很适合初学者,遂把个人认为一些好的地方作了一些笔记,记录如下:
一、会计思维编
二、基础知识编
三、统驭会计学的东西
四、复式记帐法研究
五、现金流动的四种情况及其会计分录形式
六、会计报表研究
七、会计工作的基本模型
一、会计思维编
会计的思维无非是“能发现决算表中有疑点的地方”,并“能快速记忆复杂的交易”等能力。笔者认为如果能找到两种方法做出下面的题目,从中可以就归纳出基础会计的几个基本思维方式。
题目是:小明是个小朋友,他的同学小甲会制作弹弓,于是他就花了10块钱向小甲买了个弹弓玩,不久就玩腻了,于是小明就以12元的价格把弹弓卖给了小乙,可后来小明又想拿弹弓弹人家玻璃,于是想问小乙买回,小乙趁机喊价14元,小明不得不多花2元买下,不久他又玩腻了,于是以16元的价钱卖给了小丙。题目的问题是:小明最终是赚了还是亏了?赚了或者亏了多少?此题包括基础会计的三个基本思维方式,也要一一总结出来。
笔者用周易的哲学指导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要研究小明最终赚了多少,根据周易的阴阳平衡哲学,这里用损益代替阴阳,那么其实就是损益平衡。要研究小明最终是赚了还是亏了,就得研究其他几个人的总损益,其他人总的损失了多少,小明就必然赚了多少;其他人赚了多少,小明就必然亏了多少。
假设弹弓的成本是X元,现在开始分析小明之外的其他人的损益。
小甲是赢利的,赢利的金额是:10-x(元)
小乙很明显是赢利的,金额是:14-12=2(元)
小丙是亏损的,因为他用16元买了价值为X元的弹弓,当然了,你要说做弹弓的小甲是傻瓜,做了个成本大于16元的弹弓却以10元卖给小明,那我无话说,但算法是基本相似的,小丙亏损的金额是:16-x(元)
由此上面的分析可见,小甲和小乙都是赢利者,赢利之和为:A=10-x+2=12-x(元);小丙是亏损者,亏损的金额为:B=16-x(元)
B-A=16-x-(12-x)=4(元)
可见,如果没算上小明,那么亏损金额是大于赢利金额的,根据损益平衡,亏损必然等于赢利的,可见小明一定是赢利的,才能平衡,赢利了多少呢,就是上面的4 元。在这里运用的“损益”平衡的思维方式,从高处着眼是一分为二的思想,一阴一阳两个面,有着必然的关系,例如出与进、原因和结果、现象与本质等等,这就是会计要具备的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体现了这种思想,也因此,会计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成倍增加。
第二种方法,我们要从资金运转的流程角度去分析损益。小明第一次进货花了10元,而销售出去收入了12元,这就是一个资金运转的流程,他赚了 12-10=2元。他第二次进货花了14元,再以16元卖出。又赚了2元。两个资金运转的流程,他总共赚了4元。这就是会计学需要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二,着眼于资金运转过程。这个题目是简单化的流程,一般企业资金的运转过程为: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是:资金来源→资产财产→费用支出→收益→分配。这五个过程,可以类比我们尖端武器终极哲学里五行的相生过程“水→木→火→土→金”,根据周易哲学,物极必反,五行到了金会回归到水,同样我们的资金运转过程到了分配步骤,投资者会把一部分资金返回企业,重新成为资金来源。
笔者在这里同时找到了另外一个思想,就是正确计算利润的思想。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正确的利润值。而另外一种会计,纳税会计,它是国家为了避免企业偷税漏税而强制性设置的一种会计。企业会计和纳税会计的目的不同,采取的科目有所区别,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另外,笔者还找多了一种思维方法,就是除法运算,这是日本会计师山田真哉在他的大作《知道点儿:会计常识》和《知道点儿薄记常识》里面提到的。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我们能在两个数的基础上,得出第三个数,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一种运算方法。
基础会计学的四个基本思维方式已经找到了。
●一分为二的思想
●着眼于资金运转的流程
●正确计算利润的思想[这适用于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的目的就是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税额]
●除法运算
二、基础知识编
1、复式记帐法、基本会计等式
上面已经提到:“会计区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记帐类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会计的本质所在。” 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是:资金来源→资产财产→费用支出→收益→分配。再简易一下,则是“资金来源→资金用途”。也即是说,只要我们能够搞清楚“资金来源 ”、“资金用途”,其实,就已经可以了解一项资金活动的来龙去脉了,任何资金活动都可以抽象为“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笔者认为,复式记帐法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而创立的,也同时体现了周易一分为二的哲学。复式记帐法,反应出一个交易同时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由于是同一个交易,所以记录的时候肯定是用相等的金额的。
基本会计等式,体现的也是“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这个简易的资金运动形式,等式的左边是“资金用途”,而右边则是“资金来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2、基本的会计概念定义及举例
笔者在《周易?逻辑学基本原理概念?应用实例》中,讨论了定义是什么?定义即是描述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特征的句子,明确了这个之后,下面将给出基本的会计学的一些概念的定义,为我们进一步破译会计密码打下基础。
★资产★
指的是为公司拥有、能创造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
举例:
创造未来现金流入,例如货币资金(能取得利息)、存货(能通过销售得到现金)、投资性房地产(能得到租金)、设备(能制造货品以供销售)
减少未来现金流出,例如预付房租、保险费等各种预付项目,由于已预先付清,未来可享受居住服务及保险保障,不必再付出现金。
★负债★
指的是公司对外在其他组织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包括部分的估计值。
举例:
应付及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
部分的估计值方面,例如公司需要估计法律诉讼案所造成的可能损失。
★所有者权益★
指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公司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或“账面价值”。
★收入★
一般指企业营业活动所提供的劳务或商品收入。
★成本与费用★
在营业活动中,公司提供劳务或商品的相关成本。
★损益★
简单的概念,不必定义
三、统驭会计学的东西
司马迁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会计,是为企业本身记帐的,企业也是为了“利”而存在,但企业不可能时刻都盈利,但必然时刻都把“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企业关心的是自身的“损益”,即本身赚了多少,亏了多少;而企业之外其他单位的损益,并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复式记帐法必然体现这样的一个特点,记录了资金用途和资金来源之后,必然要能体现企业的关心的东西,其实,我们的会计科目,每一个都是从企业的视角去设置的,这就能体现这样的一点。而且,企业会计的目的是计算出准确的利润,这也是“利”字当头的体现。
四、复式记帐法研究
笔者认为,复式记帐法首先是“资金用途”记在借方,而“资金来源”记在贷方。在传统的教课书说到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表述的:在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费用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方向相同,收入成果类账户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方向相同。
会计学有一条公式,反映期间关系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事实上,这条公式反映的事实是经常出现的。收入-费用=利润,笔者理解,也就是利润在未分配前,也是构成资产的来源之一。其实这条公式可以变化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那么“资产+费用 ”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是周易的一“阴”一“阳”或者一“阳”一“阴”两个面。其实所有者权益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负债而已,所以我们把“负债+所有者权益”就统一为“负债”,因此,构成会计的要素,就是“资产+费用”和“负债+收入”。这就是会计要素的两个系统,很明显,“资产+费用”是用途类科目,而“负债+收入”是来源类科目。而其实,费用可以说是一种消极资产,资产是一种积极资产;而收入可以说是一种消极负债,因此,把积极资产和消极资产都归入资产,负债和消极负债放在负债里的话,那么会计的要素其实就是资产和负债两个系统。写成公式,就是资产系统=负债系统。积极、消极之分只是现象的区别,积极资产和消极资产本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负债和资产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都是企业有权利控制的经济资源;而消极负债和积极负债本质也是一样,即是负债和收入本质一样,都是企业没有权利控制的经济资源。资产和费用是属于企业的权利,而收入和负债是属于别人的权利。负债企业要还给其他单位,收入这个资源别人给不给你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在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费用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方向相同,收入成果类账户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方向相同。”事实上,可以表达为“资产系统的科目,“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负债系统的科目,,“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还可以表达为:企业有权利控制的资源,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权利不在企业的资源,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五、现金流动的四种情况及其会计分录形式
参考书目《知道点儿薄记常识》(日本:山田真哉)
四种情况:
1、获取现金
2、支付现金(没有得到其他商品,所以借方为费用等等)
3、用现金去换取自己某资源的控制权利
4、用自己有权利控制的资源去换取现金
会计分录形式
1、借:现金 贷:所有者权益
2、借:费用 贷:现金
借:所有者权益 贷:现金
3、借:资产 贷:现金
借:费用 贷:现金
4、借:现金 贷:收益
借:现金 贷:资产
六、会计报表研究
一笔交易,必然产生一借一贷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分录,随着交易的不断增多,会计分录也积累越来越多,多了就要系统化,系统化后就产生报表。交易的发生借贷平衡原则将可以检查报表的正确与否。不同的报表就是不同的系统,有的系统比较大,有的中等大小,有的比较小,有的专业,有的粗糙...簿记流程为:整理单据→做会计分录→日簿记→财务总帐→财务报表。财务总帐的最终余额将成为财务报表的基础。
表内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表内重要“勾稽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笔者不明白为何这条等式能够成为会计的基本等式,其实“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才是大部分资金运动的体现)
利润表的表内重要“勾稽关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
现金流量表的表内重要“勾稽关系”:“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等于余下的现金”
表间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支付成本费用,取得收入,然后交了税金,付完利息后,将余下的利润分给股东之后,最后余下的钱,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到最后,都要体现到未分配利润下来,做个最后的了结)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七、会计工作的基本模型
会计工作大概有两大类:1、管理帐簿[决算表、预算(会计业务、计算业务)]2、管理金库[控制资金、现金管理(财务业务、出纳业务)]。管理帐簿是指利用帐簿编制决算表、税务申报表和预算表等。管理金库是指保管、管理每日的流动现金,负责向银行贷款、还款等事宜。会计一般负责预算计划和现金管理等这些与企业的经营计划密切相关的工作。笔者认为,我们的会计教材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等,不同的课本,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
下面研究一下管理帐簿的工作,其流程基本是:收据(收集)→帐目(记录到帐单)→财务账本→财务总帐→财务报表→决算表。当然,这是或者说类似形式逻辑的顺序,笔者在《从行为系统看形式逻辑的局限性》文中提高过一个逆推法,大家不妨试试。虽然现在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用会计软件记录帐目,之后财务账本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同样可以利用软件自动完成,因此,部分企业的管理帐簿工作主要只是负责收取各部门的收据,利用电脑会计软件录入帐簿即可,轻松多了,但是,笔者认为,仍然有必要学好手工做账的知识,否则就不是合格的会计。
现在要再进一步研究复式记帐法,笔者认为,复式记帐法其实可以反应到这样的一个模型上来:要点就是当一个会计经济联系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记帐,用到一“借”一“贷”两个符号,我们应该认为,其实这样会计记帐反映出经济资源流动其实是在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帐户里面流动的,而每一个会计科目,就是一个帐户,我们假想会计主体都拥有这样的一个帐户,那么,我们的每一笔业务,经济资源都是在会计主体的帐户里面流动,首先并没有流向其他人其他企业的手里,当然,可能最终它们流向了其他人或者企业的手里,但是这不关我们的事了。所有的帐户都是会计主体所有权利去控制的,但是有一些是别的单位也有权利去控制。例如:
A企业的一笔分录
借:应付帐款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这个分录就代表了资金从A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流向了A企业的应付帐款帐户,我们认为企业都是具备这些帐户的,而最终可能应付帐款帐户的资金是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我们就认为,是其他单位有权利控制本企业的应付帐款帐户。但是,首先这个帐户是A企业拥有的,只不过其他单位对其拥有控制权而已,可以获取期中的资金而已。
那么,我们把复式记帐法统一到一个企业一个会计主体的视觉上来,认为任何交易都是资金在一个会计主体自己所具有的帐户中流动,由贷方的帐户流向借方的帐户。
为什么会计主体有权利控制的资源减少记在贷方呢,即是作为“资金来源”而存在呢?那是因为,会计主体只能让其有权控制的资源减少,不可能令到其增多,因为增多这个不是会计主体控制范围内的,也就是会计主体只能对其有权控制的资源做一个动作,就是“减少”,那么,这个是源头性的动作,之前不可能有其他动作了,它是一个产生资金用途的动作,也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资金来源的意义,也因此,会计主体有权利控制的资源减少的时候必然是一个资金来源。而当会计主体有权控制的资源增多的时候,那么,它对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而言必然是一个结果,而不可能是原因,必然是由其他资金来源而导致的一个资金用途的结果。我们的复式记帐法都是站在一个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看的嘛。
当会计主体无权控制的资源增加的时候,那么,也是会计主体的一个本原性的动作,即是之前不会有其他动作,为什么?因为企业只能对其无权控制的资源直接做出“增加”这样的动作,不可能“减少”的,例如会计主体向另外一个单位借款100万,那么,会计主体
就要增加了100万的债务,而不能直接向另外一个单位要求减少50万债务,因为要减少债务之前必须得做一个就是从相关帐户里面提取金额去还债。也因此,企业无权利控制的资源增加记在贷方。而当企业无权利控制的资源减少的时候,就是一个结果,一个资金用途的意义,例如借款后,借款金额减少了,必然是因为企业先做了提取了还款金额这样的一个动作,先实现了资金来源的获取,然后才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因此,我们看到了,贷方即“资金来源”有两种情况:
1、企业有权控制的资源减少
2、企业无权利控制的资源增多
而借即“资金用途”有两种情况:
1、企业有权控制的资源增多
2、企业无权控制的资源减少
(其实“有权控制”“无权控制”这样的表达是不够严谨的,希望大家意会笔者的意思就行)
了解的复式记帐法的基本情况,并且创造性地将视觉放到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帐户这样的角度上来,下面认识一下复式记帐法需要用到的基础材料: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上对交易内容进行分类所反应的项目名称,它是分类之后的结果,笔者这里,认为它们同时也是会计主体所拥有的帐户的名称。笔者在《帮你快速入门<易经>.》帖子中提到我们占一个卦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变卦,那么有些会计科目也很有意思的,一些科目就像是本卦,而一些科目就像是它的变卦,例如: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贷款和贷款损失准备等等,都类似着本卦与变卦的关系。会计科目分为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类。为什么有一个损益类呢?这反应了损和益配对原则,会计往往重视的是利润有多少嘛,那么,需要考虑会计资源损的时候,也是为了得出利润的大小,那么就必然要考虑到益,同理,考虑到益,就一定要考虑到损,否则,就没多少必要考虑它们,损益是相对应的,笔者猜测,所以会计的学者们将损类和益类科目放到一起,成为一个损益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