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53861
  • 博文数量: 292
  • 博客积分: 10016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338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11-06 11:2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9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4)

2009年(3)

2008年(6)

2007年(47)

2006年(63)

2005年(168)

分类:

2005-11-07 12:07:16

天津的饮食文化驰名中外,不少到天津旅游的人都是奔着吃去的。天津菜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上千个品种,烹饪技术以鲜咸为主,主料突出,配料考究,色鲜味俱全,传统菜有目鱼烧肉、炸熘软硬飞禽、虎皮肘子等。
  另外,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还可以尝到全国各地的风味菜肴。而天津的风味小吃,就更有名头了,除闻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这三样外,还有张记果仁、曹记驴肉、大福来锅巴菜、石头门坎素包子、芝兰斋糕干以及贴饽饽熬小鱼等特色小吃。
  天津市主要的特色食品街有南市食品街、和平区风味食品街、十月美食街。此外,天津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如桂顺斋、祥德斋、正兴德茶庄、一品香糕点店、四远香糕点店、杜称奇蒸食铺、恩发德羊肉包子铺、起士林西餐厅等
        1: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雍贸怨丶?谟谘×稀⑴浞?、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2: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1900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1874年一1962年)由推 独鸵车走街串巷叫卖,到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积攒些资本后 ,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了一间八尺见方的脚行下处(搬运工办事 和休息的地方)挂上刘记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作工细、味 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隆,赢得了 "炸糕刘"的美称,又因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针市街上的染料庄、当铺、银号、布铺、鞋 帽店。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喜寿事。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预约购 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刘记炸糕店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 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虽日伪时期曾改名为 "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铺则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3:18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
   它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俩。其制作考究、料精货实。先用热油和面,撒上桂花、闽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红丝等制成酥馅面,搓成 酥馅条;用糖汁和面后,搓成白条;把一部分白条蘸上芝麻,便成麻条。再把酥馅条、白条、麻条合股拧,对折再拧,然后用花生油文火炸透,成金黄色出锅,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和瓜条等,这才成为"十八街"麻花,这种麻花不仅酥脆香甜,而且存放几个月也不绵软、不变质、不走味。
         4:茶汤
   天津风味小吃。起源于明朝末年。特点是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
      5:糕干
  
  天津制作糕干的店铺很多。其中杨村糕干生产始于明初,历史悠久,为最正宗。杨村糕干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制而成,雪白细腻,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不久,杨村糕干曾作为中国的一件特产,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马赛会,获得〈佳禾〉铜质奖章。   
  
    近年来,天津糕干以芝兰斋糕干最著名。传统的芝兰斋糕干以新稻米和优质江米为主料,配以精制的甜馅,经过精细加工后,洁白绵软,香甜可口,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芝兰斋糕干创始于1928年,创始人是费效曾。他十几岁就在一家糕干店学徒,后来自立门户。他集天津各派糕干之所长,不断创新,制作出别具特色的天津糕干。最初在河东沈庄子大街搭棚立灶做糕干,到上世纪50年代又在河东地道外开了一间门脸;因他本人字芝兰,故取名为“芝兰斋糕干店”,生意十分红火。
  芝兰斋的糕干是以优质稻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去杂质洗净后,用水泡1至一个半小时,控去水上磨,磨成米粉。将松子仁、瓜子仁、青梅、瓜条、蜜饯橘皮、核桃仁等辅料,切成1至1.5厘米长的丝,最后再把洗净晾干的红小豆磨成干粉,与红砂糖,玫瑰酱,熟麻仁和切好的青红丝馇匀成豆沙馅,然后把一个箅子放在案板上,铺屉布埋在一个方形的模子里,将米粉均匀地撒在模子里保持一定的厚度,再放入豆沙馅,最后上面再撒一层米粉,刮平,按规格划成块。将糕干生坯放蒸锅里,用旺火蒸约10分钟,见没有生面,米粉裂开豆馅露出即熟。具有入口柔软、不噎口、不粘牙等特点,出屉后,把糕干翻扣在另一个箅子上,把原来箅子取下装盘包装出售。
  芝兰斋的糕干可热吃、凉吃;存放数日不变质,放干了回锅蒸一下再吃,味道仍然不变,雪白的糕干在表面上撒满了青丝、玫瑰、瓜条橘丁,中间夹杂五颜六色的小料,非常的漂亮。后来,由于天津站改造,老地道外成了车站的后广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迁至南市食品街.点:
  外观洁白,不粘牙、不掉面、绵软筋道、内味独特。
    
 6:蜜麻花
  
  蜜麻花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为夏季炎热,糖稀容易脱落,不易吃。
     7:棒槌果子
  
  馃子(油条),是在天津市最流行、最受群众喜爱的早点品种。
  
  早年,在天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大奸臣、卖国贼秦桧以及他的婆娘王氏害死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为岳飞鸣冤的社会名流活活折磨而死,激起子群众的愤怒。有一叫施全的勇士,就因行刺秦桧而被砍头示众;其兄弟施中夫妇得知秦桧还要灭九族的消息,便装扮成渔民从临安(现杭州)乘一小船,经运河北上逃到天津,在三岔河口搭7窝铺住下,改名叫朱钦惠(即诛秦桧的谐音)。为了糊口,他们夫妻二人由卖花生,改咸卖油炸货,把和好的面切成小块,再把两小块摞在一块,抻成长条在油锅里炸熟炸透,取了个名字"油炸桧",意思是炸死秦桧王氏这对狗男女,让人们咬碎嚼烂,咽肚子里。以解心头之恨。"油炸桧"一上市,人们纷纷购买,夫妻虽累,但卖"油炸桧"既解恨,又赚钱,心中十分高兴。秦桧死了多年后,尽管"油炸桧"脆香可口,但秦桧臭名远扬,人们愤恨之下,索性将这一小吃叫成"油炸鬼",叫俗了点就是"油鬼"、"油桧",后来又被人们叫成"油条",由于这个品种形状像棒槌,到了清朝年间,人们又将它改名为"棒槌馃子",至今。
  7  天津小吃-贴饽饽熬小鱼
  
  贴饽饽熬小鱼"是地道的天津风味小吃,其实又是极普通的家常便饭。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上有白洋淀,下有渤海湾,低洼多水,水产十分丰富,鱼虾一年四季不断档,天津人养成了爱吃鱼的习惯。北方又盛产玉米,棒子面饽饽是家庭的主食。不过,正宗的贴饽饽熬小鱼不是分开做,而叫"一锅熟",就是贴饽饽和熬小鱼同时在一锅里做熟上桌。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且说乾隆皇帝便装下江南,途经天津时,被一农舍家透鼻的清香勾住了腮帮子,顿时饥肠刮肚。乾隆可是个吃过山珍海味、飞禽走兽的美食家,但从未闻到过这样的香味,停住脚,往农舍里张望。奴才最会理解主子的心意,敲门说明了来意。朴实的农家夫妇热情地招待了皇帝老儿。此时,乾隆忘记了皇家的体面,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越吃越爱吃,越吃味道越鲜美,最后连鱼汤也喝干净。从江南返回紫禁宫,乾隆想起了在农家的那顿美餐,就命令御厨制作。但是,乾隆只看见饭菜是从一个锅里端出来的,说不出贴饽饽熬小鱼的具体名称,嚷着喊着吃"一锅熟"。这可难坏了手艺高超的御厨们,翻遍宫里珍藏的所有菜谱,也找不到"一锅熟"的名字。有一位久居津城的京官,问明情况,悟出其中的秘密,于是呈上贴悖悖熬小鱼,博得龙颜大悦,加官封爵自然不在话下。这大概是一则笑话,可见贴 贴饽饽熬小鱼久有盛名,其味道与山珍海味媲美
      8 煎饼馃子和锅巴菜是天津所独有的,煎饼馃子和锅巴菜一起吃,那才别有风味。据说煎饼馃子和锅巴菜都是百年前由山东传来的经天津人改进成这个样子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老先生在康熙初年写过《煎饼赋》,显示出煎饼的起源踪迹:“煎饼之制”先“溲合米豆,磨如胶炀”(即把米、豆一类谷物用水浸泡,然后用磨磨成较稠的浆汁),然后把米、豆浆放进盆中,舀上一勺,放在烧热的铁铛上,用扒子急急摊平,便“黄白忽变,斯须而成”。
  
  “有的地方的煎饼用白面和水,那样的煎饼吃到嘴里当然难以下咽。而天津煎饼的主料是绿豆、小米、虾米(皮米)、香料和水磨成浆。煎饼要用平锅现摊现卖,每张煎好(可加摊一个鸡蛋)裹一油条成卷,煎锅涂油少许,再煎片刻,稍焦,抹面酱,撒葱花,折起称为‘一套’。”张仲介绍说,当年的煎饼卷的馃子是“套环儿”馃子,俗称“劈儿”,是将面剂切成四股,有的还从切口中套一下,使其炸得更透,看着好看。有的也用煎饼卷馃子箅吃,香脆适口,风味各异。
    白 记 饺 子
  白记饺子久负盛名,是天津传统特色风味食品。白记饺子制作精细,选用上好新鲜羊肉,剁成肉泥。适当加入鲜嫩白菜末、特制酱油、小磨香油等调拌成馅,面和好放软,制作成的饺子皮薄、边小、馅大,是群众喜爱的常用食品

阅读(2224)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舒马赫的车手故事

下一篇:天津小吃(二)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