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53628
  • 博文数量: 122
  • 博客积分: 5000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5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26 11:1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2)

文章存档

2010年(1)

2009年(76)

2008年(45)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4-11 18:46:24


    前些时候买了两本韦伯的书,一本是比较多人知道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买来就放在床头,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不太累就随手翻阅一会儿,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把书主要部分看了一遍。  其实看得很快,当一个人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是有点奇怪又好玩的,大凡好书总能“为己所用”。

    不知道是不是我人文知识比较匮乏,一直到去年才知道韦伯这么个大有名气的人,当时读一本《来自社会学的邀请-做个好人》,才知道其人的。
    社会学是门非常有趣的学科,给人织出一张多维度的空间网,让人来审视社会,审视自身。“我们为什么会按我们所想的在想,为什么按我们所做的在做?”这些是我所不明白的,于是对社会学产生了点小兴趣。
    李敖先生一次来大陆讲演的时候说,大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好东西,但大陆人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有点“罢黜百家,独尊马哲”的意味,显然,马克思也只是社会学众多学说中的一个派系。

    韦伯的书读起来有点晦涩,不过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思辨的智慧。在书中讲到在工业文明主导社会生活之前,人们并不习惯工业化的生活,比方说工厂上班。并讲到在传统基督教教义中是反对人们从事“上班”这样的活动的,觉得“上班”是世俗化的;而新教则是把“上班”当作一种天职,不是为了钱,而是认为这也是上帝旨意的要求。
    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对我而言并无所谓,不信教,也不作学术考察。 眼下工业化的社会,工业完全占据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并且成为理所当然的生存状态,我只是在想,人是不是不应该只是这样活着? 或者说,当所谓的“世俗化的生活”已然成为主导的方式,工业生产和消费/上班和下班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的时候,一个人是不是已然绝对可怜,无奈或者习惯了这样的存活而别无选择?

    看看我们每天在做的,似乎苟且,为了吃饭,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为了自己为自己画的一个更好的大饼,或者说梦想。我们为什么会按我们所想的在想,为什么按我们所做的在做? 所谓虚名,所谓浮利,很多东西造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当然,我不是悲愤者,也不厌世。在工业文明成长起来的人,多数很难会想起要抵制工业化,既然称之为文明,显然是人类进步的含义。资本主义不是小学课本上所谓的与“贪婪”同义的词汇,韦伯将其精神定义为“勤奋,简朴,节约”,我觉得甚好。
    我同样在过着这样“工业化”的生活,并且习惯这样的生活模式,甚至生活节奏太慢了会觉得无所事事,会很不习惯,只是我在寻找一种人文的含义,来解说这样的生存状态,或者说信仰--一种更高节奏生活的期许,一种更纯粹的勤奋与简朴的生活信仰。

    最近对宗教有些感兴趣,翻看了一本介绍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书籍。(当然,我是唯物者,不信奉宗教)
在想这前百年来,不同区域人类的生存与宗教信仰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现代人呢,特别是现在的中国人呢?

    清明的时候去了趟山东,登泰山,观瞻孔夫子,后来又去了青岛,大海。
    每天晚上11点走走在一个不同的地方,甚至不知道下一个时刻将投宿哪里,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行人,陌生的自己。一个人去远行,远不同于一群人的感觉,喧嚣又孤独。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儒”是一门学问。读书多年,觉得自己是比较不受道德教化的,或者说有一种内在的叛逆,只是现在对儒家的“礼乐”有了些兴趣,觉得甚好,于是把签名档改成“习礼乐,诵春秋,归于仁”,或许有拍脑袋觉悟了。

    也许是我在想,工业化的年代,一个人为什么存活,以及如何生活得更好,也许是。
   


待续:)



阅读(234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