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1271
  • 博文数量: 95
  • 博客积分: 701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5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1-16 17:2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5)

文章存档

2010年(4)

2009年(43)

2008年(4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7-09 17:12:03

《道德经》解悟要点

    老子《道德经》五千字,古今中外解释者逾七百余种,然释意离题万里者自不必说,想找到能用现代人思维来诠释,而抛却规律奥妙之类语言者,却是难事。

  本人对《道德经》并无很深入的研究,但在佛、道理论的指导下,十余年实修有一定的心得。由于自己学医出身,为探索佛、道原理,在医学、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中涉猎多年(著有《心理与衰老——生命的三位一体结构及其调控机制》一书,045月北京中医出版社出版),自信对佛学佛性、道家内丹的内在含义,以及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做到明了无误,也因此一直想翻译《道德经》以及用现代科学解释佛理,但一来时间关系,二来对世人会否相信信心不足,故而一直拖着。

  这次召开国际道家学术大会,善音大姐让我写一写《道德经》方面的文章,虽然自己对《道德经》涉猎不深,写的文章也不象论文,但佛日:唯法施功德无量,自己也应该为《道德经》的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并衷心地希望《道德经》能给现代人带来福慧,同时也为大会推一点波,助一丝澜。

  一、《道德经》总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对于这一段,历代的人们都把这个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却没有与联系起来。事实上,《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现代人把佛学和道家思想当成神秘文化,是由于他们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别,并且需要修道者具备特殊的。历代人们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而最终明了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的,所以只修道不知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合二为一,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实已把全文的内容都概括无遗。

  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持到练虚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很难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只是从字意上理解为某种规律的东西,但具体这个规律是什么,谁都说不上来,所以千百年来,《道德经》的译本越来越多,但是经中说些什么人们却越来越争执不下。

  同样,德经的内容就被人们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这倒是没有很大出入的,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一整套个体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一个人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小者治家,大者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不可。噫!老子之苦心几人能解也,竟被人认为甘守柔弱、与世无争、甘居人下,是空谈之唯心大道。殊不知被现代唯我的人们看得一文不值的,却是修道者不可或缺,少了就修不成道的东西。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修道体验过,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东西。

  二、《道德经》的道经部分

  除总论部分外,《道德经》中论道的还包括:第四章中关键的一句是和其光,同其尘;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十章载营魄抱一,有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第十四章是对修道者色、声、触、意等方面的一些要求;第十五章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等等。

  三、有关《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想对《道德经》的内容也就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所以也没有必要一一地去解释,各人可以有各人不同的见解,很多地方在当今社会里可能也应修改,但无论如何,一定要通过实修,才能体会到修德与修道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篇文章也就写这些吧。

阅读(690)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0-05-09 12:29:02

这是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