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9485
  • 博文数量: 34
  • 博客积分: 251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5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09 13: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4)

文章存档

2008年(34)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08-09-18 11:13:13

谁把新桃换旧符——2007中国软件开发者大调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元日》,说的是换春联的民俗,可新旧代换却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从2004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做面向全国开发者的大型调查。回顾历年调查结果数据,新桃旧符的感慨不可避免——技术在变、行业在变,人也在变。今年的数据出来了,我们来看看是谁把新桃换旧符吧。

  北京、广东、上海仍是择业首选

  如我们所料,北京、广东、上海仍然是开发者择业首选。和去年相比,三地受访者的数量比例并没有太多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打算迁往上海的受访者比例比去年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而不打算迁移的数量比例则有所提升。这些数据说明,北、广、上三足鼎立之势不但已经形成,而且产业结构、行业特征等诸要素均已相对固定;开发者也更趋于在区域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区域范围内稳定,不代表安于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有三成开发者打算创业。虽然开发人员工资水准有一些提高(月收入3000-5000元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26%提高到今年的28.8%,而月收入1000-3000的受访者比例则从去年的49%下降到45.8%)。但面对互联网的兴盛及软件行业的复兴,开发者有创业之心不为出奇。但是单靠技术上的一技之长就贸然创业,结果堪虞。可以预见的是,创投、财税、法律、工商等方面的服务也会随之看涨。

  企事业单位信息应用进入2.0时代

  开发者创业热的背后,是强烈的社会需求。需求来自何方呢?一部分是互联网市场,另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市场。互联网创业成本较低,但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很难解决;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市场,却实实在在有真金白银收。

  受访者所在机构全面采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高达66%,但仍有12%基本未使用计算机办公。值得注意的是,大量企事业单位采用计算机办公的应用停留在文档处理、电子邮件的水平。与之相应的是高达66%的受访者所在机构实施了内部邮件系统,而财务、OA、人力资源系统的实施情况则与之不匹配。

       

  如果说“买机器、上系统”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第一代任务的话,提高应用水平、采用新的技术架构(Web、SOA……)就是第二代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目标。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受访者机构在计算机软、硬件上的投资以“增加”为主流,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也持续走高(10,000-100,000元是投入的集中区段)。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最大障碍”一题中,选择“领导不支持、经费投入不足”的只占22%,但对软件稳定性、扩展性的抱怨却不可忽视。

  在购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时,开发者在提出建议、选型评估方面参与度极高,而决策购买权则仍在企事业单位最高负责人手中。

  追“新”其实无奈,趋势未必主流

       

  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内,开发者倾向于选择较新的技术和工具。何谓“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呢?在选择技术方向时,机构往往要根据人力资源、历史积累等诸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要求开发人员必须遵守。但大平台有小分支,开发者往往基于个人兴趣、擅长等再做选择。以.NET平台为例,在一年之内,VS2005的采用比例整整翻了一番,.NET Framework 2.0的采用率在.NET Framework版本中也遥遥领先,达到七成有多。而在Java平台上,JDK 5.0的采用率也高达55%。

       

  然而,追“新”的表象背后却是相关大公司强力企宣的结果。在IT市场活跃、人才纷纷加入的今天,掌握不断演进的新技术乃是非此不可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缺乏面向在职IT专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在项目中带着实践经验学习”就成了在职人员几乎唯一的选择。所以,采用新技术的根本动力,其实还是来自满足工作要求、适应变化求生存的本能。

  正因如此,一些在国际上公认的趋势性技术或影响力较大的技术,在国内采用率未必很高。比如AJAX,受访者开发的Web应用中,全面支持AJAX的只有不到35%;再如日渐受到高度重视的动态语言,只有24%的受访者关注这个领域的信息。而对互联网、信息或软件安全技术的关注度较高,也说明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技术会比较受到关注。

  数据库更新换代慢

  以目前的技术而言,从某种意义上看,数据库与数据是不可隔离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越来越牢固地绑到数据库上,这使得更换数据库系统(甚至只是换到更高版本)成为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举动。从调查结果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现象。在采用SQL Server的受访者中,有78%采用的是2000版本,采用2005最新版本的只有20%。在Oracle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9i版本以61%高居榜首,10g占35%,而11g仅占到可怜的3%。

       

  当然,“慢”是相对的。如前文所言,如有可能和工作上的需要,开发者还是会选择和建议较新的技术。问题在于,新一代数据库提供的商业智能、原生XML数据、信息集成等特性,在目前的信息系统应用中用到的时候比较少,还是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这些高高在上的特性,需要等到信息系统应用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才能与之接轨,提供特性的数据库产品也才能成为主流。

  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水平低

  从管理工具的使用状况,可以大略看出项目管理整体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各类工具的采用率并不太高。有25%的受访者机构不采用任何项目管理工具,有48%的受访者机构不采用任何需求管理工具,还有48%的受访者机构不采用任何变更及缺陷管理工具,有16%的受访者机构甚至不采用任何配置管理工具(源代码版本管理工具),其他工具也类似。令人好奇,他们是如何控制进度、实现需求、保证质量和确保代码安全完整的呢?

  与之相对的是,开发者对代码质量的重视程度很高,而且也学会利用一些有效手段提高代码质量。78%的受访者采用单元测试的手段保证代码质量,而实施代码走查的受访者比例也超过了60%。但是,过长的集成周期却有可能使这些努力都成为白费。不要求集成和集成周期长于一周的受访者机构比例高达65%。每周集成一次,意味着你有可能需要走查调试一周的工作代码,甚至不得不完全重写,采用较小的集成粒度才是正道。

  中国特色的开源

       

  开源向来不是一种大众化的事业,但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贡献者才能保持健康。开源在中国更多地是被动式而非主动式、采用而非贡献、滥用而非善待。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空间中,原始积累尚在进行,市场远未饱和,卖软件(至少是定制软件)还能活得不错,人们对开源采取“攫取”的态度和做法,这完全可以理解。对于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来说,多快好省做项目是当务之急,开放源代码的组建、类库、框架甚至工程自然是肥肉一块,人人得而嚼之。

  肥肉从哪儿来?拜让世界变平的互联网所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到别人的劳动成果。授权?不懂。(61%的受访者不熟悉各种流行的开放协议。)贡献?没功夫。(89%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开源项目。)不过,用却是要用的。(61%的受访者项目中采用了开源的框架、控件等。)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开源吧。

  收取服务费或咨询费用的开源商业模式,在中国也未见得能通。据调查数据,只有16%的受访者机构愿意为开源产品支付咨询或服务费用。

  结语

  中国软件产业正不可逆转地走入一个全新时代。“千门万户瞳瞳日”,软件行业从业者眼前的道路应当是一片光明。我相信,行业会成熟起来,从业者会成熟起来,我们的技术根基也会成熟起来。如果说今天我们手里还只能拿着别人的“桃符”去替换另一个别人的“桃符”,那么,哪怕是从“鬼画”开始也好,我们也要努力去写出自己的“桃符”来。
阅读(51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