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812)
分类:
2008-05-03 18:46:37
大连为什么抛弃以往的重工业,将自己打造成全新的信息产业基地。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大连市政府市长夏德仁回答了众所关注的三个问题。
6月22日,大连市象迎接重要节日一样迎来了第四届中国软交会。作为连接北亚、俄罗斯等地区的要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在演变成中国东北部的软件信息服务之都。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大连为什么抛弃了以往的重工业,将自己打造成全新的信息产业基地。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大连市政府市长夏德仁回答了众所关注的三个问题。其中特别提到,大连正在启动IT人才的实训计划,简称叫“大学后”,把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不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召集到大连来,对他们进行外语和计算机专业的短期培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为各个大公司需要的人才。
为何选择软件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大连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一条既符合大连城市发展特点又顺应全球产业加速转移的潮流,同时又有利于改善大连产业结构的新兴产业,走出一条少投入、低消耗、无污染的新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是大连当时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夏德仁表示,选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大连自认为是中国最有条件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城市,这包括宜居城市环境、人才和语言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大连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是“除了日本之外会说日语最多的地方”。大连特有面向日本和韩国的软件出口和外包业务优势,地域连接、交通便利、文化融合,经贸交往频繁以及大量的日语、韩语人才等。这些在90年代末期突出的显现出来。
为发展而努力
夏德仁指出,大连近年来软件销售收入和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平均50%以上。98年大连的软件业销售收入仅为2亿人民币,2005年软件销售收入总额突破100亿人民币。七年时间增长了50倍。98年软件出口还没有开始做统计,2005年出口总额已经突破了3亿美元。企业数量从98年的100家左右增长到现在的530家。从业人员也由几千人增加到现在的4万人。大连市政府为了支持软件业的发展,做了6件事情:一,创建软件园。二,坚持国际化导向。三,推行国际标准。四,扶持重点企业。五,创造人才环境。六,保护知识产权。
大连对日软件出口额一直在软件信息服务出口额的80%以上。并且已有多家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在大连设置了分支机构。去年全国软件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东软、华信、海辉都是大连的企业。
新的挑战
夏德仁表示,大连的目标是201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相比2005年翻两番,超过400亿人民币,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大连将涌现出一批超过万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IT外包中心的过程中,成为集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才教育于一身的国际软件名城。
但大连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供应短缺,成本控制和信誉体系建设的缺陷。“说到人才问题,今天我面对许多老朋友,面对这么多的国际大公司感到非常内疚,因为这些公司非常热情地进入到大连市场,但目前他们遇到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去年,大连软件人才数量净增了8000人,但仍然没有保证足够的人才供应。
夏德仁承诺:“大连市政府一定会拿出更加实在的举措,在近期内缓解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压力,并且有效的控制各个方面的成本,进一步优化大连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权利。大连正在启动IT人才的实训计划,简称叫“大学后”,把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不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召集到大连来,对他们进行外语和计算机专业的短期培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为各个大公司需要的人才。(文/王丹)
下图为大连市市长夏德仁
大连为什么抛弃以往的重工业,将自己打造成全新的信息产业基地。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大连市政府市长夏德仁回答了众所关注的三个问题。
6月22日,大连市象迎接重要节日一样迎来了第四届中国软交会。作为连接北亚、俄罗斯等地区的要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在演变成中国东北部的软件信息服务之都。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大连为什么抛弃了以往的重工业,将自己打造成全新的信息产业基地。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大连市政府市长夏德仁回答了众所关注的三个问题。其中特别提到,大连正在启动IT人才的实训计划,简称叫“大学后”,把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不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召集到大连来,对他们进行外语和计算机专业的短期培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为各个大公司需要的人才。
为何选择软件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大连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一条既符合大连城市发展特点又顺应全球产业加速转移的潮流,同时又有利于改善大连产业结构的新兴产业,走出一条少投入、低消耗、无污染的新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是大连当时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夏德仁表示,选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大连自认为是中国最有条件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城市,这包括宜居城市环境、人才和语言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大连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是“除了日本之外会说日语最多的地方”。大连特有面向日本和韩国的软件出口和外包业务优势,地域连接、交通便利、文化融合,经贸交往频繁以及大量的日语、韩语人才等。这些在90年代末期突出的显现出来。
为发展而努力
夏德仁指出,大连近年来软件销售收入和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平均50%以上。98年大连的软件业销售收入仅为2亿人民币,2005年软件销售收入总额突破100亿人民币。七年时间增长了50倍。98年软件出口还没有开始做统计,2005年出口总额已经突破了3亿美元。企业数量从98年的100家左右增长到现在的530家。从业人员也由几千人增加到现在的4万人。大连市政府为了支持软件业的发展,做了6件事情:一,创建软件园。二,坚持国际化导向。三,推行国际标准。四,扶持重点企业。五,创造人才环境。六,保护知识产权。
大连对日软件出口额一直在软件信息服务出口额的80%以上。并且已有多家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在大连设置了分支机构。去年全国软件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东软、华信、海辉都是大连的企业。
新的挑战
夏德仁表示,大连的目标是201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相比2005年翻两番,超过400亿人民币,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大连将涌现出一批超过万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IT外包中心的过程中,成为集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才教育于一身的国际软件名城。
但大连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供应短缺,成本控制和信誉体系建设的缺陷。“说到人才问题,今天我面对许多老朋友,面对这么多的国际大公司感到非常内疚,因为这些公司非常热情地进入到大连市场,但目前他们遇到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去年,大连软件人才数量净增了8000人,但仍然没有保证足够的人才供应。
夏德仁承诺:“大连市政府一定会拿出更加实在的举措,在近期内缓解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压力,并且有效的控制各个方面的成本,进一步优化大连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权利。大连正在启动IT人才的实训计划,简称叫“大学后”,把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不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召集到大连来,对他们进行外语和计算机专业的短期培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为各个大公司需要的人才。(文/王丹)
下图为大连市市长夏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