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812)
分类:
2008-05-03 18:42:07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继续将最后两个阶段介绍完,并把 BPMS 的系统架构与各功能模块作个整理,让读者有全盘性的了解。
第四阶段、管理维护 (Administration) :
当流程上线后伴随产生了管理维护的问题,如例外状况的介入处理、组织人员的变更、流程重新分派、或流程版本升级的影响。在此,有个重要的模块称作流程活动监控 (BAM, 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 ,它可以随时回报流程的执行状态与过程,而且使用者也可以设定流程要追踪的关卡并主动回报,具有预警功能并能随时掌握问题处理的时效。另外服务器的流量与执行监控及流程仓储的数据维护的效能也相当重要。
第五阶段、流程最佳化 (Optimization) :
流程改善 (Improvement) 是个持续性的活动,不断反复朝向最佳化迈进。流程测量 (Measurement) 能提供流程的执行绩效 (Performance) ; BPMS 的报表工具 (Reporting Tools) 能让企业对自己的组织行为充分了解作为持续改善的依据,如此方能策划出改善与最佳化的策略。流程分析 / 仿真着重在执行前的分析,例如自动侦测瓶颈 (bottleneck) 、死结 (deadlock) 与流程定义的不一致 (Consistence) ;而流程测量则是执行后实际资料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流程消耗时间与资源。这个阶段跟商业智慧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的技术与主题相似性很高的,差异在 BPMS 可以自动纪录与收集流程相关的数据。尤其 BPMS 所附含的流程绩效仪表版 (Dashboard) ,它提供一个全面式的概观让主管简单掌握且一目了然哪些流程是在标准差内,哪些是在失控状态。当然这些报表,都是使用者可以自行定义或查询的,不用 IT 人员的参与。
BPM > Workflow EAI
相信从上述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认识到 BPM 绝对大于 Workflow 加 EAI 。 BPM 的主要精神在于企业流程的管理,且主要的焦点在于业务性使用者 (business users) 而非技术性使用者 (technical users) ;在于流程弹性实时调整而非数据与应用系统的整合。所以仅是工作流程自动化加上 EAI 企业应用软件的转换机制是不足以的涵盖企业管理流程中所有必要的环节。例如尚有让管理主管能实时掌握流程成本效率 (cost/effective) 评量与流程绩效 (Performance) 管理,业务性使用者可以轻易调整组装流程以提供客户最佳业务服务,等等。
我将上述中的工具整合起来,架构如图二所述:
BPMS 系统架构 (System Architecture)
图二、 BPMS 系统架构图
一个完整的 BPMS 系统需由流程设计环境 (Process Design Environment) 、流程仓储或储存库 (Process Repository) 、流程服务器 (Process Server) 、使用者执行环境 (User Execution Environment) 等主要元素所架构而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继续将最后两个阶段介绍完,并把 BPMS 的系统架构与各功能模块作个整理,让读者有全盘性的了解。
第四阶段、管理维护 (Administration) :
当流程上线后伴随产生了管理维护的问题,如例外状况的介入处理、组织人员的变更、流程重新分派、或流程版本升级的影响。在此,有个重要的模块称作流程活动监控 (BAM, 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 ,它可以随时回报流程的执行状态与过程,而且使用者也可以设定流程要追踪的关卡并主动回报,具有预警功能并能随时掌握问题处理的时效。另外服务器的流量与执行监控及流程仓储的数据维护的效能也相当重要。
第五阶段、流程最佳化 (Optimization) :
流程改善 (Improvement) 是个持续性的活动,不断反复朝向最佳化迈进。流程测量 (Measurement) 能提供流程的执行绩效 (Performance) ; BPMS 的报表工具 (Reporting Tools) 能让企业对自己的组织行为充分了解作为持续改善的依据,如此方能策划出改善与最佳化的策略。流程分析 / 仿真着重在执行前的分析,例如自动侦测瓶颈 (bottleneck) 、死结 (deadlock) 与流程定义的不一致 (Consistence) ;而流程测量则是执行后实际资料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流程消耗时间与资源。这个阶段跟商业智慧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的技术与主题相似性很高的,差异在 BPMS 可以自动纪录与收集流程相关的数据。尤其 BPMS 所附含的流程绩效仪表版 (Dashboard) ,它提供一个全面式的概观让主管简单掌握且一目了然哪些流程是在标准差内,哪些是在失控状态。当然这些报表,都是使用者可以自行定义或查询的,不用 IT 人员的参与。
BPM > Workflow EAI
相信从上述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认识到 BPM 绝对大于 Workflow 加 EAI 。 BPM 的主要精神在于企业流程的管理,且主要的焦点在于业务性使用者 (business users) 而非技术性使用者 (technical users) ;在于流程弹性实时调整而非数据与应用系统的整合。所以仅是工作流程自动化加上 EAI 企业应用软件的转换机制是不足以的涵盖企业管理流程中所有必要的环节。例如尚有让管理主管能实时掌握流程成本效率 (cost/effective) 评量与流程绩效 (Performance) 管理,业务性使用者可以轻易调整组装流程以提供客户最佳业务服务,等等。
我将上述中的工具整合起来,架构如图二所述:
BPMS 系统架构 (System Architecture)
图二、 BPMS 系统架构图
一个完整的 BPMS 系统需由流程设计环境 (Process Design Environment) 、流程仓储或储存库 (Process Repository) 、流程服务器 (Process Server) 、使用者执行环境 (User Execution Environment) 等主要元素所架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