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9791
  • 博文数量: 33
  • 博客积分: 253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5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5 16:0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7)

2008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7-24 17:27:18

关于 ip 校验和的一个注记




校验和的计算和检验



首先我们来描述一下 ip 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检验和算法在发送分组之前计算出要放在 ip 首部检验和字段的值。为了计算这个值,现把首部的检验和字段设为 0, 然后计算整个首部(包括选项)的二进制反码的和。把首部作为一个 16 bit 整数数组来处理。让我们把这个计算结果称为 a。因为检验和字段被明确设为 0, 所以 a 是除了检验和字段外所有 ip 首部字段的和。a 的二进制反码,用 -a 表示,被放在检验和字段中,发送该分组。

这段话来自 Stevens TCP/IP 详解卷 2, 中译本第 186 页

红色一段我认为是错的,不清楚是原文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因为在计算校验和的时候,是按 16 位无符号反码计算的,a 本身已经是反码表示,然后说 a 的反码为 -a 是根本不对的。因为是无符号的数,不应该取 -a,而且即使有有符号的数也要判断一下其正负。

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把 -a 的 16 bit 反码表示放在检验和字段中。

校验方计算首部,包括检验和位的校验和,如果没有出错,结果应该为 a + (-a) = 16 bit 全 1。.


代码

书本上给出了一个实现,尽管不是 Net/3 中的实现,但用来计算一个正确的校验和是没有问题的。




unsigned short
cksum (struct ip *ip, int len)
{
        long sum = 0;                                /* assume 32 bit long, 16 bit short */

       while ( len >1 ) {

                sum += *((unsigned short *) ip)++;

                if (sum & 8x00000000)       /* if high-order bit set, fold */

                        sum = (sum & 0xFFFF) + (sum>> 16) ;

                len -= 2;

        }

        if ( len )                                      /* take care of left over byte */

                sum += ( unsigned  short  ) * (unsignedl char *) ip;

        while ( sum >> 16)

                sum =(sum & 0xFFFF) + (sum>> 16);

   return ~sum;



书本上说:

这里唯一提高性能之处再在于累积 sum 高 16 位的进位。当循环结束是,累积的进位被加在 低 16 bit 上,直到没有其它进位发生。RFC 1071 称此为延迟进位。在没有进位加法指令或检测进位代价很到的机器上,这个技术非常有效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延迟进位"的本质是什么。

16 比特反码就是模 2^16-1 后的结果。如果校验和在 2n 个字节 x_1y_1, x_2,y_2,,,,,x_n,y_n 上进行,
则结果为

(x_1+y_1 2^8) + ... + (x_n + y_n 2^8) (mod 2^16-1).

如果把双字节 x_iy_i 记为 Z_i,则校验和为:

Z_1 + Z_2 + ... + Z_n  (mod 2^16-1).

一步一步计算,Z_1+Z_2 如果大于等于 2^16,则

Z_1+Z_2 = 2^16 + r    (mod 2^16-1).

由于 2^16 = 1 (mod 2^16-1),所以 Z_1+Z_2 = r+1, 由于 Z_1, 和 Z_2 都小于 2^16,所以这里不会发生第二次进位了。如是重复,直到算出最后结果。但这样没计算一个双字节,就要检查一下是否有进位,如果有,就要执行一个增 1 的运算,消耗比较大。

如果我们允许在充分大的比特位上进行计算,则可以先计算出 Z_1+Z_2+...+Z_n 的和,最后再模 2^n-1。由于取模是同态,现模后加和现加后模是不影响结果的。假定

S=Z_1+Z_2+...+Z_n = Q2^16 + r   (mod 2^16-1)

由于 2^16 = 1  (mod 2^16-1) 所以 S= Q+r,但 Q+r 很可能比 2^16-1 大,所以上述过程应该反复进行,知道比 2^16 小为止. 这样可以减少检测和移位加的次数。但在现实中,什么才是充分大呢?

在上面的代码中,采用 32 位的无符号整数进行累加,但如果数据量很大,可能 32 位也放不下,所以在计算时检查最高位,一但最高位为 1,则马上模 2^16-1.


字节序


校验和算法里最有趣的一个问题要数字节序了。比如要校验的字节流为 x_1y_1, x_2y_2, ..., x_ny_n

在小端的机器上,计算的是

S1 = (x_1+ y_1 2^8) + (x_2 + y_2 2^8) + ... + (x_n + y_n 2^8)  (mod 2^16 -1)   (mod 2^16-1)

但是在大端机器上计算的却是

S2 = (x_1 2^8 + y_1) + (x_2 2^8 + y_2) + ... + (x_n 2^8 +y_n)   (mod 2^16-1).   (mod 2^16-1)

S1 和 S2 看上去不大可能一样,这不禁令人生疑,小端发送的数据是如何通过大端校验的?


答案是,S1 和 S2 的确是不同的,但却不影响校验结果!

这是因为如果小端机器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为 X + Y 2^8, 则大端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为 X 2^8 + Y,放到 16 位里都是双字节 XY.


事实上

S1 = (x_1+...+x_n) + (y_1+...+y_n) 2^8  (mod 2^16-1)
S2 = (x_1+...+x_n)2^8 + (y_1+...+y_n)    (mod 2^16-1)

令 x_1 + ... + x_n  (mod 2^16-1) 的结果为 X
   y_1 + ... + y_n  (mod 2^16-1) 的结果为 Y

则  S1= X+Y2^8, 而 S2=Y+X*2^8。

很可惜,X, Y 可以是 16 位的,所以这里不是最后结果,要把 X, Y 分别劈开成两个字节,然后进行讨论。这就有点罗嗦了。

如果采用同构的方法,就能很容易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双字节 x_1y_1 在小端看来,是

x_1 + y_1 2^8

在大端看来,是
x_1 2^8 + y_1

我们在小端解释与大端解释之间建立一个映射

f(x_1 + y_1 2^8) = x_1 2^8 +y

能看出 f 的一个表达式吗?它是

f(X) = X 2^8  (mod 2^16-1)

我把它称为换位映射,容易验证:

f(x_1+y_1 2^8)= (x_1 + y_1 2^8) 2^8 (mod 2^16 -1)
              = x_1 2^8 + y_1 2^16  (mod 2^16 -1)
              = x_1 2^8 + y_1

由于 (2^8, 2^16-1) = 1, 所以 f 是模 2^16-1 剩余类环上的自同构。

这样,若字节流为 x_1y_1, x_2y_2, ..., x_ny_n

则小端的校验和为

S1 = x_1y_1 + x_2y_2 +...+ x_ny_n  (mod 2^16-1)
   = x_1+y_1 2^8 + ... + x_n y_n 2^8

而大端的校验和为

S2 = x_1y_1 + x_2y_2 +...+x_ny_n (mod 2^16-1)
   = x_1 2^8 + y_1 + ... + x_n 2^8 + y_n  (mod 2^16-1)
   = f(x_1+ 2^8 y_1) + ... + f(x_n + 2^8 y_n) (mod 2^16-1)
   = f(x_1+2^8y +...+ x_n 2^8 + y_n)
   = f(S1)

所以,若 S1 = X + 2^8 Y, 则 S2 = f(S1) = X 2^8 + Y, 写成双字节都是 XY.


在实际进行校验的时候,并不直接计算 S1 或 S2,而是检查最后结果是否为 16 个 1。比如小端发送

x_1y_1,..., x_ny_n |  -S1,

x_1y_1,..., x_ny_n 是数据,而 S1 是校验

大端检查时计算

f(x_1y_1+...+ x_ny_n + (-S_1) ) = f(x_1y_1+...+ x_ny_n) + (-f(S1)) = S2+(-S2) = 16 个 1.




在实际的代码中,计算校验和检查校验调用的是同一个函数,所以检查校验时除了累加,最后还有一个取反。因此实际的校验结果是 16 个 0 而不是 16 个 1。 但这个会增加讨论的复杂性,因此在上面我们假设校验时只累加,不取反。
阅读(12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