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404)
分类: LINUX
2009-07-13 16:23:19
内存池(memory pool) 是linux2.6的一个新的特性。基本上将,一个内存池允许一个内核成分,如块设备子系统,仅在内存不足的紧急情况下分配一些动态内存来使用。
内存池是动态内存的储备,只能被特定的内核成分(即池的“拥有者”)使用。拥有者通常不使用储备;但是,如果动态内存变得极其稀有以至于所有普通内存分配请求都将失败的话,那么作为最后的解决手段,内核成分就能调用特定的内存池函数提取储备得到的所需的额内存。因此,创建一个内存池就像手头放些灌装食物作为储备,当没有新鲜食物时就使用开罐器。
一个内存池常常叠加在slab分配器之上————也就是说,它被用来保存sla对象的储备。但是一般而言,内存池能被用来分配任何一种类型的动态内存,从整个页框到使用kmalloc()分配的小内存区。因此,我们将一般内存池处理的内存单元看着“内存元素”、
内存池由:mempool_t对象描述,它的字段如下表:
类型 名称 说明
spinlock_t lock 用来保护对象字段的自旋锁
int min_nr 内存池中元素的最大个数
int curr_nr 当前内存池中元素的个数
void ** elements 指向一个数组的指针,该数组由指向保留元素的指针组成
void * pool_data 池的拥有者可获得的私有数据
mempool_alloc_t * alloc 分配一个元素的方法
mempool_free_t * free 释放一个元素的方法
wait_queue_head_t wait 当内存池为空时使用的等待队列
min_nr字段存放了内存池中元素的初始个数。换句话说,存放该字段中的值代表了内存元素的个数。内存池的拥有者确信能从 内存分配器得到这个数目。curr_nr字段总是低于或者等于min_nr。它存放了内存池中当前包含的 内存元素个数。内存元素自身被一个指针数组引用,指针数组的地址存放在elements字段中。
alloc和free方法与基本的内存分配器进行交互,分别勇于获得和释放一个内存元素,两个方法可以是拥有内存池的内核成分提供的定制函数。
当内存元素为slab对象时,alloc 和free方法一般由mempool_alloc_slab()和mempool_free_slab() 函数实现,他们只是分别kmem_cache_alloc()和kmem_cache_free()函数。在这种情况下,mempool_t对象的pool_data字段存放了slab告诉缓存描述符的地址。
mempool_create()函数创建一个新的内存池,它接管的参数为内存元素的个数min_nr、实现alloc和free方法的函数的地址和赋给pool_data字段的任意值。该函数得到min_nr个元素,相反地,mempool_destriy()函数释放池中所有内存元素,然后释放元素数组和mempool_t对象自己。
为了从内存池分配一个元素,内核调用mempool_alloc()函数,将mempool_t对象的地址和内存非配标志传递给它。函数本质上依据参数所指定的内存分配标志,试图通过调用alloc方法从基本内存分配器中分配一个内存元素。内存池获得内存元素,当然,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过多的分配会用尽内存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__GFP_WAIT标志没有置位,则mempool_alloc()阻塞当前进程直到有一个内存元素被释放到内存池中。
相反地,为了释放一个元素到内存池,内核调用mempool_free()函数。如果内存池未满(curr_min小于min_nr),则函数将元素加到内存池中,否则,mempool_free()调用free方法来释放元素到基本内存分配器。
Linux内核内存池管理技术实现分析
一.Linux系统内核内存管理简介
Linux采用“按需调页”算法,支持三层页式存储管理策略。将每个用户进程4GB长度的虚拟内存划分成固定大小的页面。其中0至3GB是用户态空间,由各进程独占;3GB到4GB是内核态空间,由所有进程共享,但只有内核态进程才能访问。
Linux将物理内存也划分成固定大小的页面,由数据结构page管理,有多少页面就有多少page结构,它们又作为元素组成一个数组mem_map[]。
slab:在操作系统的运作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大量对象的重复生成、使用和释放问题。对象生成算法的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在Linux系统中所用到的对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inode、task_struct等,都又这些特点。一般说来,这类对象的种类相对稳定,每种对象的数量却是巨大的,并且在初始化与析构时要做大量的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远远超过内存分配的时间。但是这些对象往往具有这样一个性质,即他们在生成时,所包括的成员属性值一般都赋成确定的数值,并且在使用完毕,释放结构前,这些属性又恢复为未使用前的状态。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用合适的方法使得在对象前后两次背使用时,在同一块内存,或同一类内存空间,且保留了基本的数据结构,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slab算法就是针对上述特点设计的。
slab算法思路中最基本的一点被称为object-caching,即对象缓存。其核心做法就是保留对象初始化状态的不变部分,这样对象就用不着在每次使用时重新初始化(构造)及破坏(析构)。
面向对象的slab分配中有如下几个术语:
l 缓冲区(cache):一种对象的所有实例都存在同一个缓存区中。不同的对象,即使大小相同,也放在不同的缓存区内。每个缓存区有若干个slab,按照满,半满,空的顺序排列。在slab分配的思想中,整个内核态内存块可以看作是按照这种缓存区来组织的,对每一种对象使用一种缓存区,缓存区的管理者记录了这个缓存区中对象的大小,性质,每个slab块中对象的个数以及每个slab块大小。
l slab块:slab块是内核内存分配与页面级分配的接口。每个slab块的大小都是页面大小的整数倍,有若干个对象组成。slab块共分为三类:
完全块:没有空闲对象。
部分块:只分配了部分对象空间,仍有空闲对象。
空闲块:没有分配对象,即整个块内对象空间均可分配。
在申请新的对象空间时,如果缓冲区中存在部分块,那么首先查看部分块寻找空闲对象空间,若未成功再查看空闲块,如果还未成功则为这个对象分配一块新的slab块。
l 对象:将被申请的空间视为对象,使用构造函数初始化对象,然后由用户使用对象。
二.内存池的数据结构
Linux内存池是在2.6版内核中加入的,主要的数据结构定义在mm/mempool.c中。
typedef struct mempool_s {
spinlock_t lock;
int min_nr; /* elements数组中的成员数量 */
int curr_nr; /* 当前elements数组中空闲的成员数量 */
void **elements; /* 用来存放内存成员的二维数组,其长度为min_nr,宽度是上述各个内存对象的长度,因为对于不同的对象类型,我们会创建相应的内存池对象,所以每个内存池对象实例的element宽度都是跟其内存对象相关的 */
void *pool_data; /* 内存池与内核缓冲区结合使用(上面的简介当中提到了,Linux采用slab技术预先为每一种内存对象分配了缓存区,每当我们申请某个类型的内存对象时,实际是从这种缓存区获取内存),这个指针一般是指向这种内存对象对应的缓存区的指针 */
mempool_alloc_t *alloc; /* 用户在创建一个内存池对象时提供的内存分配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户自行编写(因为对于某个内存对象如何获取内存,其开发者完全可以自行控制),也可以采用内存池提供的分配函数 */
mempool_free_t *free; /* 内存释放函数,其它同上 */
wait_queue_head_t wait;/* 任务等待队列 */
} mempool_t;
三.内核缓存区和内存池的初始化
上面提到,内存池的使用是与特定类型的内存对象缓存区相关联的。例如,在系统rpc服务中,系统初始化时,会为rpc_buffers预先分配缓存区,调用如下语句:
rpc_buffer_slabp = kmem_cache_create("rpc_buffers",
RPC_BUFFER_MAXSIZE,
0, SLAB_HWCACHE_ALIGN,
NULL, NULL);
调用kmem_cache_create函数从系统缓存区cache_cache中获取长度为RPC_BUFFER_MAXSIZE的缓存区大小的内存,作为rpc_buffer使用的缓存区。而以后对rpc操作的所有数据结构内存都是从这块缓存区申请,这是linux的slab技术的要点,而内存池也是基于这段缓存区进行的操作。
一旦rpc服务申请到了一个缓存区rpc_buffer_slabp以后,就可以创建一个内存池来管理这个缓存区了:
rpc_buffer_mempool = mempool_create(RPC_BUFFER_POOLSIZE,
mempool_alloc_slab,
mempool_free_slab,
rpc_buffer_slabp);
mempool_create函数就是内存池创建函数,负责为一类内存对象构造一个内存池,传递的参数包括,内存池大小,定制的内存分配函数,定制的内存析构函数,这个对象的缓存区指针。下面是mempool_create函数的具体实现:
/**
* mempool_create – 创建一个内存池对象
* @min_nr: 为内存池分配的最小内存成员数量
* @alloc_fn: 用户自定义内存分配函数
* @free_fn: 用户自定义内存释放函数
* @pool_data: 根据用户自定义内存分配函数所提供的可选私有数据,一般是缓存区指针
*/
mempool_t * mempool_create(int min_nr, mempool_alloc_t *alloc_fn,
mempool_free_t *free_fn, void *pool_data)
{
mempool_t *pool;
/*为内存池对象分配内存*/
pool = kmalloc(sizeof(*pool), GFP_KERNEL);
if (!pool)
return NULL;
memset(pool, 0, sizeof(*pool));
/*根据内存池的最小长度为elements数组分配内存*/
pool->elements = kmalloc(min_nr * sizeof(void *), GFP_KERNEL);
if (!pool->elements) {
kfree(pool);
return NULL;
}
spin_lock_init(&pool->lock);
/*初始化内存池的相关参数*/
pool->min_nr = min_nr;
pool->pool_data = pool_data;
init_waitqueue_head(&pool->wait);
pool->alloc = alloc_fn;
pool->free = free_fn;
/*首先为内存池预先分配min_nr个element对象,这些对象就是为了存储相应类型的内存对象的。数据结构形入:
*/
while (pool->curr_nr < pool->min_nr) {
void *element;
element = pool->alloc(GFP_KERNEL, pool->pool_data);
if (unlikely(!element)) {
free_pool(pool);
return NULL;
}
/*将刚刚申请到的内存挂到elements数组的相应位置上,并修改curr_nr的值*/
add_element(pool, element);
}
/*若成功创建内存池,则返回内存池对象的指针,这样就可以利用mempool_alloc和mempool_free访问内存池了。*/
return pool;
}
四.内存池的使用
如果需要使用已经创建的内存池,则需要调用mempool_alloc从内存池中申请内存以及调用mempool_free将用完的内存还给内存池。
void * mempool_alloc(mempool_t *pool, int gfp_mask)
{
void *element;
unsigned long flags;
DEFINE_WAIT(wait);
int gfp_nowait = gfp_mask & ~(__GFP_WAIT | __GFP_IO);
repeat_alloc:
/*这里存在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先将用户传递进来的gfp掩码标志去掉__GFP_WAIT 和 __GFP_IO 两个标志,试图调用用户自定义分配函数从缓存区申请一个内存对象,而不是首先从内存池从分配,如果申请不到,再从内存池中分配。*/
element = pool->alloc(gfp_nowait|__GFP_NOWARN, pool->pool_data);
if (likely(element != NULL))
return element;
/*如果池中的成员(空闲)的数量低于满时的一半时,需要额外从系统中申请内存,而不是从内存池中申请了。但是如果这段内存使用完了,则调用mempool_free将其存放到内存池中,下次使用就不再申请了。*/
mb();
if ((gfp_mask & __GFP_FS) && (gfp_mask != gfp_nowait) &&
(pool->curr_nr <= pool->min_nr/2)) {
element = pool->alloc(gfp_mask, pool->pool_data);
if (likely(element != NULL))
return element;
}
spin_lock_irqsave(&pool->lock, flags);
/*如果当前内存池不为空,则从池中获取一个内存对象,返回给申请者*/
if (likely(pool->curr_nr)) {
element = remove_element(pool);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return element;
}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 We must not sleep in the GFP_ATOMIC case */
if (!(gfp_mask & __GFP_WAIT))
return NULL;
/*下面一部分应该和内核调度有关,所以暂时不看了*/
prepare_to_wait(&pool->wait, &wait, TASK_UNINTERRUPTIBLE);
mb();
if (!pool->curr_nr)
io_schedule();
finish_wait(&pool->wait, &wait);
goto repeat_alloc;
}
如果申请者调用mempool_free准备释放内存,实际上是将内存对象重新放到内存池中。源码实现如下:
void mempool_free(void *element, mempool_t *pool)
{
unsigned long flags;
mb();
/*如果当前内存池已经满,则直接调用用户内存释放函数将内存还给系统*/
if (pool->curr_nr < pool->min_nr) {
spin_lock_irqsave(&pool->lock, flags);
if (pool->curr_nr < pool->min_nr) {
/*如果内存池还有剩余的空间,则将内存对象放入池中,唤醒等待队列*/
add_element(pool, element);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wake_up(&pool->wait);
return;
}
spin_unlock_irqrestore(&pool->lock, flags);
}
pool->free(element, pool->pool_data);
}
这个函数十分简单,没有什么过多的分析了。
五.内存池实现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Linux内核的内存池实现相当简单。而C++STL中,实现了二级分配机制,初始化时将内存池按照内存的大小分成数个级别(每个级别均是8字节的整数倍,一般是8,16,24,…,128字节),每个级别都预先分配了20块内存。二级分配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如果用户申请的内存大于我们预定义的级别,则直接调用malloc从堆中分配内存,而如果申请的内存大小在128字节以内,则从最相近的内存大小中申请,例如申请的内存是10字节,则可以从16字节的组中取出一块交给申请者,如果该组的内存储量(初始是20)小于一定的值,就会根据一个算法(成为refill算法),再次从堆中申请一部分内存加入内存池,保证池中有一定量的内存可用。
而Linux的内存池实际上是与特定内存对象相关联的,每一种内存对象(例如task_struct)都有其特定的大小以及初始化方法,这个与STL的分级有点相似,但是内核主要还是根据实际的对象的大小来确定池中对象的大小。
内核内存池初始时从缓存区申请一定量的内存块,需要使用时从池中顺序查找空闲内存块并返回给申请者。回收时也是直接将内存插入池中,如果池已经满,则直接释放。内存池没有动态增加大小的能力,如果内存池中的内存消耗殆尽,则只能直接从缓存区申请内存,内存池的容量不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danforn/archive/2007/08/01/17207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