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计算机界的八卦一向都不太敏感,也对很多所谓的“名人”不感兴趣。你说那章子仪,Britney好歹还能拿脸蛋,衣服,和衣服里面的东西来娱乐大众,一帮不知道哪来的猥琐男就写了点谁都能写的程序,又不是证明了歌德拔河,也不是火箭科学,有什么好追星的?
所以对
Guice拿了Jolt也是后知后觉。不过在知道Guice是打败了
Spring拿到的奖的,还是颇觉得欣慰了一下。
要说Guice也不是多完美,很多功能的缺失还是对使用造成了些障碍的。所谓的“EDSL”,或者马丁嚼了嚼前人吃剩的东西再吐出来给大众继续啃的“fluent interface”,给测试,扩展和阅读稳当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的jparsec, rparsec系列也可以自称是fluent interface,比如你可以说foo.many.map {...}之类的,但是它的每一步本身都具有完整的语义,而且都统一地是一个Parser对象,而不是额外引入乱七八糟古里古怪的中间类型。)
不过,你看跟什么比吧。这Spring,号称open-source,但是奉劝你还是闭着眼睛用,千万别好奇心起,往里面看什么代码。那设计,那代码,叫一个乱,真是让人不忍心看下去。
作者也是一根筋,遇着要客户扩展功能的,必然是弄个什么MyChitterlingAware接口,然后instanceof到处用,然后跑到文挡里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加上一章“如果实现了MyChitterlingAware接口,那么你就会自动得到我的原始的带着消化系统鲜活气息的大肠一段”;然后整个系统中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XYZAware的special case。
遇着不同的目标场景,必然是弄一个子类,什么"ChitterlingApplicationContext extends 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 "SpicyChitterlingApplicationContext extends ChitterlingApplicationContext",而且如果某个MyChitterlingAware对象需要从appcontext得到东西,必然是要实现一个BeanFactoryAware,然后再判断"instanceof ChitterlingApplicationContext"。最后弄了一个非常sophisticated的类继承图,显得好专业呀;
遇着逻辑分支,比如singleton与否,必然是一个"if (isSingleton()) {...}";
就算眼馋人家用
java写配制可以重构,也还是脑子不带转弯地拿xml那套写JavaConfig,代码看上去还是xmlish,一点也不pojo;
所有OO初学者能干的蠢事,似乎都一五一十一板一眼地干了一遍。
那个,你要说了,那为什么人家那么成功?“一站式”啊,不管啥玩艺儿,一股脑都给你塞进来,这个主意还是很有市场的;“vendor lock-in”啊。这么多应用,这么多框架,都依赖于ChitterlingAware,你说你能想不干就不干了?“竞争对手实在不争气”啊,那个什么ejb,吓跑了多少“我其实就想写点程序呀”的程序员?
现在好了,终于有一个decent的DI framework并且能够不被劣币给驱逐了。无疑这个成功相当程度上得力于Google这个名字,谢谢,crazybob,谢谢,Google。
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祝贺Guice拿了Jolt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