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69104
  • 博文数量: 3500
  • 博客积分: 6000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438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03 20: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500)

文章存档

2008年(350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5-04 23:18:13

一起学习
ArrayList是List接口的一个可变长数组实现。实现了所有List接口的操作,并允许存储null值。除了没有进行同步,ArrayList基本等同于Vector。在Vector中几乎对所有的方法都进行了同步,但ArrayList仅对writeObject和readObject进行了同步,其它比如add(Object)、remove(int)等都没有同步。  1.存储   ArrayList使用一个Object的数组存储元素。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ArrayList实现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这儿的transient标示这个属性不需要自动序列化。下面会在writeObject()方法中详细讲解为什么要这样作。   2.add和remove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  ensureCapacity(size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 o;  return true; }   注意这儿的ensureCapacity()方法,它的作用是保证elementData数组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新元素。在“自动变长机制”中将详细讲解。 public Object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  Object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 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Let gc do its work return oldValue; }   RangeCheck()的作用是进行边界检查。由于ArrayList采用一个对象数组存储元素,所以在删除一个元素时需要把后面的元素前移。删除一个元素时只是把该元素在elementData数组中的引用置为null,具体的对象的销毁由垃圾收集器负责。   modCount的作用将在下面的“iterator()中的同步”中说明。   注:在前移时使用了System提供的一个实用方法:arraycopy(),在本例中可以看出System.arraycopy()方法可以对同一个数组进行操作,这个方法是一个native方法,如果对同一个数组进行操作时,会首先把从源部分拷贝到一个临时数组,在把临时数组的元素拷贝到目标位置。   3.自动变长机制   在实例化一个ArrayList时,你可以指定一个初始容量。这个容量就是elementData数组的初始长度。如果你使用: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则使用缺省的容量:10。 public ArrayList() { this(10); }   ArrayList提供了四种add()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ment)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c)   在每一种add()方法中,都首先调用了一个ensureCapacity(int miniCapacity)方法,这个方法保证elementData数组的长度不小于miniCapacity。ArrayList的自动变长机制就是在这个方法中实现的。 public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 ;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f (minCapacity > oldCapacity)  {   Object oldData[] = elementData;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3)/2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elementData = new Object[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oldData, 0, elementData, 0, size);   } }   从这个方法实现中可以看出ArrayList每次扩容,都扩大到原来大小的1.5倍。   每种add()方法的实现都大同小异,下面给出add(Object)方法的实现: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  ensureCapacity(size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 o;  return true; }  4.iterator()中的同步   在父类AbstractList中定义了一个int型的属性:modCount,记录了ArrayList结构性变化的次数。 protected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在ArrayList的所有涉及结构变化的方法中都增加modCount的值,包括:add()、remove()、addAll()、removeRange()及clear()方法。这些方法每调用一次,modCount的值就加1。   注:add()及addAll()方法的modCount的值是在其中调用的ensureCapacity()方法中增加的。   AbstractList中的iterator()方法(ArrayList直接继承了这个方法)使用了一个私有内部成员类Itr,生成一个Itr对象(Iterator接口)返回: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Itr实现了Iterator()接口,其中也定义了一个int型的属性:expectedModCount,这个属性在Itr类初始化时被赋予ArrayList对象的modCount属性的值。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注:内部成员类Itr也是ArrayList类的一个成员,它可以访问所有的AbstractList的属性和方法。理解了这一点,Itr类的实现就容易理解了。   在Itr.hasNext()方法中: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   调用了AbstractList的size()方法,比较当前光标位置是否越界。   在Itr.next()方法中,Itr也调用了定义在AbstractList中的get(int)方法,返回当前光标处的元素: public Object next() {  try  {   Object next = get(cursor);   checkForComodification();   lastRet = cursor ;   return next;  }  catch(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注意,在next()方法中调用了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进行对修改的同步检查: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现在对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作用应该非常清楚了。在对一个集合对象进行跌代操作的同时,并不限制对集合对象的元素进行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一些可能引起跌代错误的add()或remove()等危险操作。在AbstractList中,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机制来规避这些风险。这就是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作用所在。   5.序列化支持   ArrayList实现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所以ArrayList对象可以序列化到持久存储介质中。 ArrayList的主要属性定义如下: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8683452581122892189L;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private int size;   可以看出serialVersionUID和size都将自动序列化到介质中,但elementData数组对象却定义为transient了。也就是说ArrayList中的所有这些元素都不会自动系列化到介质中。为什么要这样实现?因为elementData数组中存储的“元素”其实仅是对这些元素的一个引用,并不是真正的对象,序列化一个对象的引用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序列化是为了反序列化,当你反序列化时,这些对象的引用已经不可能指向原来的对象了。所以在这儿需要手工的对ArrayList的元素进行序列化操作。这就是writeObject()的作用。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 Write out element count, and any hidden stuff s.defaultWriteObject(); // Write out array length s.writeInt(elementData.length); // Write out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 for (int i=0; i
阅读(2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