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qsh

  • 博客访问: 3955585
  • 博文数量: 1015
  • 博客积分: 15904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57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04 19: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15)

文章存档

2019年(1)

2017年(1)

2016年(19)

2015年(27)

2014年(30)

2013年(95)

2012年(199)

2011年(72)

2010年(109)

2009年(166)

2008年(296)

分类:

2010-03-25 22:28:27

过去我们的哲学只讲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没有价值论这一块。改革开放以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面貌和结构,这时价值问题才提出来,才允许研究,也才有了研究成果。

  那么,什么是价值呢?在哲学里,价值这个词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密切。价值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好坏。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比方说得失、利弊、祸福、荣辱、应该不应该、轻重缓急、好多这样的现象、这样的词,这是一大类现象。这一大类现象,最后都可以用好和坏来概括。好和坏,这就是哲学的正负价值,正价值和负价值。

  正负价值都是价值,那么价值有什么特点呢?价值是一种主客体关系,用学术语言讲叫主客体关系状态。是什么关系状态呢?就是在主客体关系当中,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怎么样,是不是符合主体的尺度,是不是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不是适合主体的能力。如果适合,那么这个客体对这个主体来说,就叫有正价值;如果不适合,那么就叫没有价值,或者负价值。好和坏、正价值和负价值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价值这种现象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不是事物本身的客观存在,而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对于主体的意义。事物的存在对主体的意义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因主体不同,因主体而异,因人而异。

  比如,一双40号的黑皮鞋放在这里,如果问,它是不是一双40号的黑皮鞋,那么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要么是,要么不是,对不对?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问题。这个客观事实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正确答案是唯一的。这样问的是事实问题,客观存在问题,真理问题,正确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如果问价值问题,就是问这双鞋好穿不好穿?那么答案必然联系到让谁穿。如果我们这儿摆着一双40号的黑皮鞋,让一群人每个人都穿一遍,问穿的感觉如何?那么,实事求是的、不掺假的、不骗人的答案,一定是多样的、多元的。有的人说它好穿,有的人说它不好穿,有的人说它大,有的人说它小,有的人说它好看,有的人说它不好看。为什么?就是因为回答价值问题,一双鞋的好穿不好穿,要以每个人的脚为标本。每个人的脚形状大小不同,和我们每个人身份、活动方式不同,因此对鞋的需要就不同。这就产生了对同一双鞋的不同价值判断和不同的评价。所以价值问题,它的根本性就是因人而异,因主体而异。

  在多元的价值中,选择哪一种价值,追求哪一种价值,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追求空洞的、所谓普遍的绝对的标准

  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这是学术界现在已经有共识的结论。那么在多元的价值当中,选定哪一种价值,追求哪一种价值,就一定要以主体为标准。就是看谁来追求,谁来选择,这个“谁”就是所谓的“主体”,而这个主体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追求抽象的空洞的、所谓普遍的一致的绝对的标准。

  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我们现有的国情、国力和实际情况出发,来判断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这里贯穿的就是要在价值选择上坚持主体性的思想。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麻雀不要跟着蝙蝠飞”。麻雀是白天活动的鸟,到晚上了就要睡觉了。蝙蝠是傍晚才出来活动的,如果麻雀看见蝙蝠飞了,它说哎呀,现在时兴晚上飞,那我改晚上飞吧。这就叫麻雀跟着蝙蝠飞,放弃了自己的主体性、主体的尺度和标准,盲目地追随别人,这样对自己是不利的。

  在价值选择的价值判断当中,一个根本的原则就叫主体性原则,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由此来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一种价值和价值观上的自觉、价值和价值关系上的主体自觉性。这是价值上的主体性原则。

  价值选择上,要坚持主体性,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现实社会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一件事情,只有科学、事实、真理是一元的,如果在价值问题上,我们面对多元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我们提出一个原则,叫做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在价值领域多元,就是让我们知道,世界上一切事情现在的价值判断都是各种各样,任何事情有人说好的时候,就一定有人说不好,有人喜欢的事情,就一定有人不喜欢。

  那么在面对多元化的情况下,怎么才知道坚持自己的主体性。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在大街的十字路口,四个方向都有路,东西南北都有人走,有人朝东、有人朝西,有人朝南、有人朝北,你不可能限制人家说,大伙儿只准走一条路。这个你限制不了,也没必要限制。但是说到你自己,一个人要走路的时候,就不可能同时走多个方向。你既想朝东、又想朝西,既舍不得向南,还舍不得向北,那你怎么走呢?你就走不了,只能原地不动。

  而作为每一个主体来讲,只能自己选定一个方向坚持走下去。让你自己的所有思想、感情、行动规划等等东西保持这样一个既定的方向。这个方向选错了,当然最后你就错了。如果没有选错,你自己坚定不移,就一定能够开辟出新的道路,达到新的境界。

  价值选择上就是这么一回事,要坚持主体性。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出坚定不移的价值选择,保持我们自己的价值导向,按照我们自己的情况走。在价值问题上,不能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因为价值有多种可能,有多元的条件和结果。价值的本性是多元的,而对于每一个主体来讲必须是一元的。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选择、政治选择、文化选择、思想道德等等各个领域当中,我们要让它们保持一元,方向一致。我们不要经济上改革了,政治上还想完全保持过去的东西,道德上又想恢复古代的东西,这就叫自我多元化。对同一个主体来讲,这种多元化就是一种自我分裂,就是一种精神分裂状态。

  我们现在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类似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同志主观上想要一元化,搞一元价值体系,但是实际上搞的是二元化。我们现在二元并不少,政治跟经济搞二元,经济跟道德搞二元,理论跟实际搞二元,说的跟做的搞二元,对上对下二元。自己在价值体系上统一不起来,并没有实行一元化。

  那么究竟怎么是一个一元化的完整体系呢?就是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等,都是保持同一个方向的价值选择,成为一个一元的体系。咱们正在逐渐克服一些二元。比如城乡二元的问题,现在大家已经不避讳了,我们搞了那么多年城乡二元制度、二元体制。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应该统一而没有统一的,没做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得价值的主体性这样一个特点,在不该要求统一的地方老想统一,在要求统一、应该统一的方面,我们不知道怎么统一。

  人们头脑里的信念、信仰和理想是价值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上面说的是价值问题。价值从理论上讲,就是主客体之间一种客观的关系状态,它是以主体为标准的客体的意义。那么价值观念呢?就是一定主体对于自己的价值体系的选择和定位。价值观念的构成,我们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信念、信仰和理想。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人们头脑里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它和科学、知识、理论不一样。科学知识理论体系的构成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体系,而价值观念的构成是信念、信仰和理想。

  价值观念跟知识关系不大,跟有多少知识关系不大。为什么有的人很有知识、很有学问,什么硕士、博士、博士后,但是那人的人品不好,思想精神境界也不怎么地。有的人没什么文化,但是思想品德可能很高尚。为什么?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人品不是由他的知识决定的,而是由他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念决定的。他的价值观念就是他信仰什么,相信什么,追求什么,以什么为理想,这个东西引导一个人人生方方面面。而信念和理想,有的时候是在知识之内,更多的是在知识之外起作用,就是知识达不到的地方,信念和信仰最起作用。

  很多时候,一个什么事,科学知识回答不了。美国的国会讨论一个提案,要拨多少钱去研究地球外太空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高级生命,这个问题到现在,所有的科学家都回答不了。讨论这个问题,值不值得花钱去研究它,这个问题国会在讨论的时候,拿什么来指导呢?就是拿信念来指导。如果一方国会议员认为,弄明白有没有比不弄明白要好,要是等别人先弄明白,不如我们美国先弄明白。抱着这样的信念,就赞成拨这笔钱,去搞这项研究。如果议员们的信念是另外一套信念,现在美国还有那么多的事没有办好,还有那么多穷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不听我们的,不如先花钱让武装军队去收拾他们,地球外有没有什么,那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天塌下来有人帮我们顶着。如果是这样一种信念,肯定就不赞成拨那么一大笔钱去搞这个项目。

  很多信仰更是如此,人们信仰的东西,往往不是现实中有的东西,他只要相信了它,就驳不倒,你驳倒了他一千个理由,他会找1001个理由来为自己论证。信仰就是一种价值观念,理想也是价值观念。信念、信仰和理想是价值观念所特有的思想形式。它的核心、中心就是人们信什么。信念、信仰、理想都是多元化的,多种多样的。

  一个最简单的信念是开卷有益,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开卷有益要读书,有的人相信这个,但是有人不信这个,认为得读好书才有益,并不是读什么书都有益,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信念。有的人相信,正义必胜,有的人不相信,说正义怎么必胜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不信。我看有的人一辈子没干好事,也活得挺滋润的。反过来有的好人,好人没长寿,坏人活不够。好人怎么死得那么早,大伙儿都不愿意他死,他就死了。那坏人,大伙儿都恨他,希望他早点死,他老不死。他就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这个和不相信这个的人,为人处世就不同,这就是信念信仰。

  信仰、信念变成自己追求的目标、未来的目标形象,就构成理想。所以我们上哪儿去找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就是要知道人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就是看他内心最信什么?最要求什么,最希望什么,这是作为信念、信仰、理想所构成的价值观念特有的内容和形式。价值关系是我们现实当中,由利益关系构成的那种现实的、客观的社会关系。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和理想。

  (演讲人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站供稿,网址:)
阅读(81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