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3321
  • 博文数量: 42
  • 博客积分: 141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41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03 14:1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0年(25)

2009年(3)

2008年(14)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9-24 15:17:22

时间管理是IT项目时间管理的关键点

 
IT项目成功率不高的根源在于,IT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项目经理个人具备一定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能力,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如何提高IT项目时间管理的成功率呢?
 

  IT项目成功率不高的根源在于,IT项目管理是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项目经理个人具备一定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能力,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如何提高IT项目的成功率呢.......

  据调查,只有37%的IT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42%的在预算内完成。IT项目成功率不高的根源在于,IT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项目经理个人具备一定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能力,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如何提高IT项目时间管理的成功率呢?

  项目时间管理关键控制点一:项目的时间控制

  首先,要明确项目时间期望值,做好需求调研,围绕的核心业务,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目标,这个目标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目的是满足核心业务流程需求,与核心业务流程关系不大或者毫无关系的内容,缓建或根本不建,将业务期望聚焦在更容易把控和量化的目标上来。项目实施完全围绕该期望进行,这也是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化项目时间管理是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充分协作的系统工程,任何部门和环节的时间延误,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实施周期的延长。因此,对影响项目进度的“短板”环节,进行着力攻坚,促进其与项目的其它环节步调一致,协同共进,能够有效保障项目的实施周期。

  再次,信息化项目时间管理往往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针对项目的实施阶段制定“日清日高”的项目时间管理保障机制,保证项目每一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对项目时间管理thldl.org.cn的进度进行有效掌控。

  最后,由于信息化涉及面较广,参与人数众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目的把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开始前需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项目普及性培训,在项目进行中进行相关的项目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每一位参与人员的项目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从而保障项目的实施周期。

  项目时间管理关键控制点二: 项目的成本控制

  首先,信息化时间管理是IT技术在企业业务的应用,其开发和实施都建立在业务部门提出的项目需求之上。然而,由于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时间较长,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系统开发完毕后,业务需求却已经改变,致使项目不得不重新进行开发。形成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小组前期调研不够深入,没有全面掌握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和需求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项目的深入,业务部门对项目在业务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想要控制这种来自需求改变的成本增加,项目经理除了在项目前期进行更加深入的项目调研外,还应该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先于项目应用而对项目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各种与业务相关的应用需求纷至沓来,不断增加的项目需求,将使项目预算不断增加,从而形成影响项目的又一重要因素。对于这种情况,项目经理要区别对待,如果确系有助项目期望的实现并能够帮助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的需求,哪怕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延长项目的实施周期也要采纳这种需求,这是对项目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与项目期望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需求,则应坚决摒弃。

  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准确的项目期望,划定明确的项目开发任务和范围并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控制这类项目成本增加。

  最后,信息化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的另一主要来源是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在看到项目的硬件、软件等硬性成本同时,也不能忽略人力资源这一软性成本。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时间、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是控制这项成本的关键。

  项目时间管理关键控制点三: 项目的质量控制

  信息化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IT技术本身(硬件、、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IT技术应用于的质量控制。对于前者,我们可以依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考量,而对于后者,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并难以实行量化控制,但无论如何,信息化项目的主体是企业,检验IT技术应用于企业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则应该是项目在企业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做好信息化项目中的质量控制需做到:

  对项目技术进行适应性评估化项目的最终效果体现在的应用,因此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案即使技术再先进、架构再稳定也不是好的方案。这就要求企业的项目,在拿到软件(实施方)提供的项目后,首先要对其进行适应性:一方面,评估项目方案与其它项目的技术路线是否一致。信息化项目是影响企业多个层面的工程,因此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项目紧密相连的。如果信息化各个项目的技术路线不一致,将会导致信息化项目间信息流通不通、数据接口不一致,形成各种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评估项目方案与企业业务的结合程度。信息化系统最终用户是业务部门,因此项目方案要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并易于与企业的业务流程融合在一起,并在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业务水平有计划的进行提高。

  阶段性评估与项目验收并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一般周期较长,且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如果项目的验收和评估都集中到项目完成后进行,就会导致项目承担风险过大。信息化项目边实施、边应用、边考量、边改进的阶段性评估,不仅有助于项目经理在项目进行中进行质量控制,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信息化项目的风险。

  对项目时间管理实施进行文档跟踪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根据实施的每个阶段编写建设(使用)手册,进行文档跟踪,并在项目完成后最终汇总成统一的项目建设(使用)文档,能够有助于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的把握和监督。

  项目时间管理关键控制点四:项目的风险控制

  对信息化项目时间管理进行风险控制能够减少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效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成功率。由于信息化项目的核心是通过IT技术为企业的业务提供应用服务,因此信息化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技术架构好坏、提供方的技术以及项目实施方的实施经验等因素形成了信息化项目的技术风险。为了规避项目的技术风险,企业的项目经理,一方面要选择开发能力较强的软件提供方和经验丰富、服务优良的项目实施方;另一方面还要把握项目的技术架构与企业其它信息化项目技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此外,引入第三方的专业咨询、监理和项目评估也是企业规避技术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是应用风险,信息化项目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业务之间的适应水平、结合程度以及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等因素形成了信息化项目的应用风险。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适应性评估能够预测项目与企业业务之间的结合程度,并能够有效预期项目应用后所带来的问题,提前研究解决办法;项目实施中,边实施、边应用,随时监控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应用效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也能够有效规避项目的应用风险。

  三是实施风险,这种风险源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而降低这种风险的手段就是项目经理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组织、决策、沟通、业务、技术等能力,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信息化项目来说,项目成员的信心尤其重要。如在企业要上ERP项目,组大部分项目成员却对ERP很陌生,甚至是个从未接触的领域,那么全要靠CIO的带领。若他们对项目失去了信心,就是对CIO失去了基本的信赖。

   在项目时间管理过程中,最忌讳的是项目无限止的延期下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导致项目组成员对项目丧失信心,使得项目失败。

  对于信息化项目来说,项目成员的信心尤其重要。如在企业要上ERP项目,组大部分项目成员却对ERP很陌生,甚至是个从未接触的领域,那么全要靠CIO的带领。若他们对项目失去了信心,就是对CIO失去了基本的信赖。

  影响项目时间管理控制的因素及措施

  在一个信息化项目中,影响CIO对时间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期需求调研不够充分,导致在后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冒出大量的新需求,影响项目的进度。

  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项目调研非常重要。项目调研一要抓住企业的核心流程,切忌面面俱到,防止项目调研占用过多的项目时间;二是对于重点、难点流程不能漏过一个,因为其处理要么比较复杂,要么关系到其他多个业务,若在后期实施阶段,再去考虑的话,则很可能前期的工作都要白费。

  就拿编码中的供应商编码为例。供应商编码无论是进销存项目,还是ERP项目,都要用到这类编码。若在项目调研阶段,对这编码不予考虑,只是按手工操作年代的按供应商名字来进行查询,则在系统实施后,无论是查询业务伙伴信息,还是单据操作上选择业务伙伴,都要输入中文供应商名字来进行查询或者选择,效率非常慢,特别是遇到冷僻字的时候,更是让人头疼。怎么办?只好返工。

  所以,在项目需求调研时,对关键项目要抓住不放,要全面彻底,对于非关键项目,则可以置于一旁。

  第二,信息化项目涉及范围大,往往涉及多个部门。

  现在企业推行的信息化项目,已经不是以前小打小闹的阶段,如上个财务系统,只涉及财务单个部门,现在都是大规模作战,ERP、OA等等信息化项目,都是公司整个集团作战。若哪个部门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作战计划。

  CIO,作为这个战役的指挥员,该如何统领这支部队走向成功的彼岸呢?一是要选准时机,大型的信息化项目要等到企业淡季再去实施,因为信息化项目的推行,往往会增加员工很多额外的工作,若在旺季推行的话,员工的精力有限,可能会无法适应,从而增加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要强调任务的分配与追踪。CIO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及时把任务分配下去,并进行定时的追踪。

  第三,信息化项目时间管理周期比较长,不确定因素比较多。

  因为信息化项目时间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一些项目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在这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控制因素。如项目组成员的流失、一把手的变动,甚至公司迁址、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对于这些因素,CIO只能尽量的防范,作一些后备。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项目组的成员,或者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以保证实施团队的稳定,等等。

  "田字框",项目时间管理控制的工具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笔者很喜欢利用"田字框"来对时间进行控制。这是个在时间管理上,非常常用的一个工具。

  如CIO把信息化项目分解后,现在要对编码方案进行调研。则CIO可以先列出编码涉及到哪些内容。

  如:成品编码、零件编码、包装材料编码、办公用品编码、固定资产编码、员工编码、部门编码、仓库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

  根据以上编码,按"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到田字框中。

  因为成品编码、零件编码、包装材料编码为基本资料信息,对信息化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其种类、数量繁多,编写其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在编码方案这个任务重,放在首位解决。

  员工编码、部门编码等因为其数量不时很多,虽然其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其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少,可以放在第二位。

  办公用品与固定管理向不纳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故编码可以暂时不管。但是,为了公司编码制度的齐全,根据其复杂程度,若以上编码任务提早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起编写,若以上编码任务已经比较繁重或者这两个编码方案比较复杂的话,可以放在项目完成以后再进行补充。

  如此,设计后,哪些重点,要先完成哪些任务,一目了然,无论是CIO,还是具体的执行者,可以按照此有序的进行攻关,就能有效的保证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让次要的任务过多的占据宝贵的项目时间。

  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计划得以执行的保障

  任务分解分析后,还不行,还要落实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完工时间,任务才有可能按照CIO预先设计的时间内完成。

  在项目执行时,笔者比较喜欢用责任卡制度,来管理项目组成员。

  在责任卡上,要标明以下内容:

  1、任务负责人:企业中,人人各负其责,人人都有专长,CIO不可能取代其他专业人才的地位,去帮他们决定一些内容。如CIO不可能代替物管人员去决定物料的分类,代替销售人员去决定客户的分类,这些任务CIO要分配给专业人士,并指定具体的负责人。

  2、追踪人:在分配任务时,要指定一个追踪者,以时时跟踪任务的进度。

  3、任务名称。

  4、完工时间:要明确定义完工的时间,最好以天为单位,而不要以周或者月为单位,有必要时,还可以细化到小时。

  5、审核员:在此处,最好能签上一把手的名字,给相关人员一种压力。

  6、责任人签名:让责任人签上自己的大名,以加深印象,增强责任。

  把此卡片填写完成中,张贴在明显位置,让相关责任人在完成任务前,能时时提醒他,你现在还有项工作要在何时前完成。

阅读(129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