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20516
  • 博文数量: 535
  • 博客积分: 8689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706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1-26 10: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35)

文章存档

2024年(4)

2023年(4)

2022年(16)

2014年(90)

2013年(76)

2012年(125)

2011年(184)

2010年(37)

分类: BSD

2011-05-19 16:48:01



安裝FreeBSD



請先利用由各大Ftp站下載的iso檔利用工具燒錄成CD片後,利用光碟片開機,會看到以上的畫面。

這個畫面是指你要利用什麼方式做安裝,我們重點會置於第一個選項,也就是略過核心,直接到做環境設定。
Start Kernel configuration in full-screen visual mode:第二個選項,則可先設定需要的硬體環境,
Start Kernel configuration in CLI mode:第三個則為文字模式,也是最難的模式。
第二個與第三個皆建議先有較深厚的基礎後,在開始安裝設定的動作。

Standard:標準式的安裝方式,會依順序一一的要求你做設定的動作,包含了分割、Mount、選定套件等。
Express:快速的安裝方式,個人較不建議用這種方式安裝。
Custom:自訂的安裝方式,我們接下來會以這個做基礎做安裝的教學重點。

其它會在後續的教學中陸續提到。


Option:這個選項主要有一些基本的環境設定。
Partion:做磁區分割。
Lable:磁區分割後,在利用Lable的設定,做為磁碟機Mount的大小、位置之依據。
Distributions:各式套件的安裝設定。
Media:使用媒體。
Commit:執行設定。

FreeBSD的磁碟系統簡介

跟一般OS不一樣的地方,FreeBSD的檔案系統(FS)屬於UFS(Unix File System)會磁碟分割,而將Parttition分割區稱之為 Slice,然後在將每個Slice在細分為不同的lable,進而在利用Lable做不同的磁區設定,如一般的FileSystem或是Swap。

但由於先天的限制,一個硬碟只能分割為4個,若繼續分割下去,FreeBSD會不認得該Slice該放在那裡,就像下圖所示一樣: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做Slice分割時,我們最多只能分割成四個,分割後系統就會將他的名字標最後面如“ad0s1”。


知道Slice跟Lable的分別之後,我們開始進行實際上的分割,基本上能將Slice分割為二個部份,一個專做系統檔用的分割區,一個做使用者資料的分割區,這樣子有益於將來系統重整時,可以較不用顧慮到使用者資料的備份上的問題。

我們先依上面的畫面,做基本的說明:
A=直接將硬碟全規畫為一個Slice。
D=刪除一個Slice。
T=更改這個Slice 的type ,若要做為FreeBSD的,就一定要設165喔!
G=直接設定磁軌(不建議使用)。
Z=更改顯示的單位(如KB、MB)。
U=還原為最初的設定(即剛進入Partiton的時候)。
C=創造一個Slice(可自定大小)。
S=設定開機使用的磁區,一般可不用設,完成的時候會自動指定第一個。
Q=完成設定!請注意,一使用q就不能在復原了!

在設定時,可以直接利用 如 100m 做為“分割100mb”的意思,而不用去算black。


當執行完 q 之後,畫面會進入選擇開機方式的畫面:

BootMgr:安裝FreeBSD的boot管理員。

Standard:也就是一般的Lilo。

None:就是不安裝囉。

一般而言,筆者都直接使用 BootMgr,選定之後,按enter就行了!


緊接著我們進入分割Lable的部份了,進入畫面後會看到:

Disk: ad0 :這個部份是告訴你,有幾個Slice可僅使用,依我們上面看到的,共有二個。

接下來的畫面就是分割lable的狀態:

Part:Slice的位置,ad0s1a、ad0s2e等指的是那一個Slice。
Mount:他位置檔案系統的什麼位置,如“/”在開機後就會被安置在根目錄,“/usr”會被安置在/usr的位置。
Size:Lable大小。
NewFS:使用什麼樣子的檔案系統,一般概分二種,一種是UFS,一種是SWAP。

選單功能:

C=創造一個新的Lable。
D=刪除一個Lable。
M=設定將會被mount在那一個目錄。
N=分割區的細部設定。
Q=完成設定。
S=設定檔案系統的模式。(依內建模式即可)
T=是否使用新的FileSystem。(內建Y)
U=復原。
A=自動切割(非常不建議這個選項,割的不是太小就是超大的...)
R=刪除,並且將刪除後釋放出來的空間與其它剩餘空間合併。

其中利用S來指定的 SoftUpdates,有點類似磁碟快取的功能,可以加快對十分繁雜時處理的速度,比如刪除許多小檔案、搬移一個大檔案等。

在分割時決定大小都是每個管理員最頭痛的事,割大了,浪費空間,割小了,卻會造成將來維護不便,筆者不才的在這裡做出一個基本的建議:

位置
大小(MB)
用途
/
100
根目錄,由於只要分配的好,這個目錄並不會佔用什麼空間,因此不需要太大。
swap
100
swap是根據你的RAM/使用量去做評估的,筆者的SWAP從來沒超過100mb,因為閒置量總是在90%以上 :p。
/usr
3096
一般我們安裝的軟體都會放在這裡,現在的服務愈來愈多,較大總是好的,筆者在未含X-window的情況下(不才,筆者不會X-window)以經用掉了1.9GB了
/var
256
這個目錄主要用途是在存放如log、mail、db的目錄,筆者的習慣即是是使用了資料庫等需要比較大容量的空間時,也會將該目錄link到其它的磁區去,因此這個目錄相等於只存放log,而其它相關的部份稍後會在做介紹。
/tmp
256
這個是用於系統的暫存檔。視用量而言,其實256mb以經算是非常大了。
/home
餘全部
筆者比較習慣使用mysql,因此習慣上會將Mysql的目錄也連結到/home/mysql上,如此一來就可以減輕/var的負擔,也同時更方便做備份。

當然若你是初學者,也可以全部為割為/在加一個swap,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請一定要注意,swap最好是緊接著在第一個分割區之後,因為割的太後面,系統會不認識他喔!

而所有未被指定mount,而系統又需要使用的目錄,皆會被掛在/usr之下,而自4.4版之後,若沒有自己分割出一個/home,那預設會被掛在/usr之下,並且有一個link到外面,如此也可以有效的利用/usr與/home的空間,更可以方便備份囉!

那依上述的方式完成後(選擇q),我們就可以進入套件選擇的模式了。


選擇Distributions後,會出現下例的畫面:

照字面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分別有:

Developer:程式開發用。
X-Developer:X-window 程式開發用。
Kern-Developer:核心程式開發用。
X-Kern-Developer:X-window 核心程式開發用。
User:一般使用者模式。
X- User:X-window 一般使用者模式。
Minimal:最小化安裝。
Custom:自定安裝。

為了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安裝了什麼東西,我選擇了Custom,也建議大家在安裝的時候,盡量選擇這個選項,以免安裝太多龐大的垃圾在裡面。

我們一個一個解釋上面的用途是什麼。

bin:二進位檔,這個一定要安裝,如果沒有安裝你的系統就沒有任何可執行的檔案囉。
compat1x~4x:FreeBSD 1.x到4.x相容版本的二進位檔,一般而言,可以安裝compat4x就行了。
crypto:最基本的加密服務,這一定要安裝的喲!
krb4、krb5:KerBeros的認證服務,基本上可以安裝krb5就可以了。
dict:拼字檔,裝不裝無所謂。
doc:說明檔,一般建議要選以備不時之需。
games:遊戲囉,不過大都For X-window,筆者是沒在安裝。
info:關於GUN方面的一些資訊。
man:常會在Unix like的系統上碰到一句話,就是“問男人吧!”就是他啦~ 強烈建議要選。
catman:一般系統本身的說明檔。
proflibs:一些libs,最好還是選上。
src:原始碼,為了方便日後更新的速度,強烈建議選上。
ports:FreeBSD的軟體集散中心,一定要選喲!
XFree86:關於X-window的東西。

也就是,最後我們會選上的有:

bin,compat4x,crypto,krb5,doc,info,man,catman,proflibs,src,ports,local。

全部選擇完之後,在選擇ok,我們要進入最後的步驟囉!


Media指的是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媒體,目前我們使用CD-rom安裝。


最後只要選擇commit,就會出現以下的畫面

這是在進行format的動作,在接著:


就開始安裝我們剛才選擇的套件囉!

安裝完套件後,會有個畫面問你YES or NO:

請先回答NO,我們在下一個章節會開始提到這個部份,選擇完NO之後,請將電腦重新開始,這時候就會進入FreeBSD的開機畫面了。

阅读(1204)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