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14246
  • 博文数量: 104
  • 博客积分: 4320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94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5-30 14:4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4)

文章存档

2012年(4)

2011年(65)

2010年(35)

分类: LINUX

2011-10-31 14:28:17

概述:

Linux 用户常常会很难鉴别同一类型的设备名,比如 eth0, eth1, sda, sdb 等等。通过观察这些设备的内核设备名称,用户通常能知道这些是什么类型的设备,但是不知道哪一个设备是他们想要的。例如,在一个充斥着本地磁盘和光纤磁盘的设备名清单 (/dev/sd*) 中,用户无法找到一个序列号为“35000c50000a7ef67”的磁盘。在这种情况下,udev 就能动态地在 /dev目录里产生自己想要的、标识性强的设备文件或者设备链接,以此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设备文件。

什么是 udev?

udev 是 Linux2.6 内核里的一个功能,它替代了原来的 devfs,成为当前 Linux 默认的设备管理工具。udev 以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通过侦听内核发出来的 uevent 来管理 /dev目录下的设备文件。不像之前的设备管理工具,udev 在用户空间 (user space) 运行,而不在内核空间 (kernel space) 运行。

使用 udev 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设备在 Linux 里都是以设备文件的形式存在。在早期的 Linux 版本中,/dev目录包含 了所有可能出现的设备的设备文件。很难想象 Linux 用户如何在这些大量的设备文件中找到匹配条件的设备文件。现在 udev 只为那些连接到 Linux 操作系统的设备产生设备文件。并且 udev 能通过定义一个 udev 规则 (rule) 来产生匹配设备属性的设备文件,这些设备属性可以是内核设备名称、总线路径、厂商名称、型号、序列号或者磁盘大小等等。

  • 动态管理:当设备添加 / 删除时,udev 的守护进程侦听来自内核的 uevent,以此添加或者删除 /dev下的设备文件,所以 udev 只为已经连接的设备产生设备文件,而不会在 /dev下产生大量虚无的设备文件。
  • 自定义命名规则:通过 Linux 默认的规则文件,udev 在 /dev/ 里为所有的设备定义了内核设备名称,比如 /dev/sda、/dev/hda、/dev/fd等等。由于 udev 是在用户空间 (user space) 运行,Linux 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的规则文件,灵活地产生标识性强的设备文件名,比如 /dev/boot_disk、/dev/root_disk、/dev/color_printer等等。
  • 设定设备的权限和所有者 / 组:udev 可以按一定的条件来设置设备文件的权限和设备文件所有者 / 组。在不同的 udev 版本中,实现的方法不同,在“如何配置和使用 udev”中会详解。

下面的流程图显示 udev 添加 / 删除设备文件的过程。

图 1. udev 工作流程图:

  • 设备文件:由于本文以较通俗的方式讲解 udev,所以设备文件是泛指在 /dev/下,可被应用程序用来和设备驱动交互的文件。而不会特别地区分设备文件、设备节点或者设备特殊文件。
  • devfsdevfs是 Linux 早期的设备管理工具,已经被 udev 取代。
  • sysfssysfs是 Linux 2.6 内核里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 (/sys)。它把设备和驱动的信息从内核的设备模块导出到用户空间 (userspace)。从该文件系统中,Linux 用户可以获取很多设备的属性。
  • devpath:本文的 devpath是指一个设备在 sysfs文件系统 (/sys)下的相对路径,该路径包含了该设备的属性文件。udev 里的多数命令都是针对 devpath操作的。例如:sdadevpath是 /block/sda,sda2 的 devpath是 /block/sda/sda2。
  • 内核设备名称:设备在 sysfs里的名称,是 udev 默认使用的设备文件名。

如何配置和使用 udev

下面会以 Ubuntu 10.04 为平台,分别描述 udev 的配置和使用:

下载和安装 udev

在Ubuntu 10.04平台上,udev 已是默认的设备管理工具,无需另外下载安装。


清单 1. 检查 udev 在 RHEL4.8 里的版本和运行情况
  1. [eric@eric-Computer:epok$] aptitude show udev
  2. Package: udev
  3. State: installed
  4. Automatically installed: no
  5. Version: 151-12.3
  6. Priority: required
  7. Section: admin
  8. Maintainer: Scott James Remnant <scott@ubuntu.com>
  9. Uncompressed Size: 1,516k
  10. Depends: libacl1 (>= 2.2.11-1), libc6 (>= 2.9), libglib2.0-0 (>= 2.16.0),
  11.          libselinux1 (>= 1.32), libusb-0.1-4 (>= 2:0.1.12), upstart-job,
  12.          module-init-tools (>= 3.2.1-0ubuntu3), initramfs-tools (>=
  13.          0.92bubuntu63), procps, adduser, util-linux (> 2.15~rc2)
  14. Suggests: watershed
  15. Conflicts: hotplug, ifrename, libdevmapper1.02 (< 2:1.02.08-1ubuntu7),
  16.            udev-extras (<= 20090618)
  17. Breaks: casper (< 1.174), consolekit (<= 0.4.1), dmsetup (<=
  18.         2:1.02.27-4ubuntu5), initramfs-tools (< 0.92bubuntu30), lvm2 (<=
  19.         2.02.39-0ubuntu9), mdadm (<= 2.6.7.1-1ubuntu8)
  20. Replaces: hotplug, ifrename, initramfs-tools (< 0.040ubuntu1),
  21.           udev-extras (<= 20090618)
  22. Description: rule-based device node and kernel event manager
  23.  udev is a collection of tools and a daemon to manage events received
  24.  from the kernel and deal with them in user-space. Primarily this
  25.  involves creating and removing device nodes in /dev when hardware is
  26.  discovered or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27.  
  28.  Events are received via kernel netlink messaged and processed according
  29.  to rules in /etc/udev/rules.d and /lib/udev/rules.d, altering the name
  30.  of the device node, creating additional symlinks or calling other tools
  31.  and programs including those to load kernel modules and initialise the
  32.  device.
  33. [eric@eric-Computer:epok$] uname -r
  34. 2.6.32-34-generic
  35. [eric@eric-Computer:epok$] ps -ef | grep udev
  36. root 420 1 0 Oct27 ? 00:00:00 upstart-udev-bridge --daemon
  37. root 422 1 0 Oct27 ? 00:00:00 udevd --daemon
如果 Linux 用户想更新 udev 包,可以从 下载并安装。

udev 的配置文件 (/etc/udev/udev.conf)

清单 3. Ubuntu10.04下 udev 的配置文件
  1. [eric@eric-Computer:epok$] cat /etc/udev/udev.conf
  2. # The initial syslog(3) priority: "err", "info", "debug" or its
  3. # numerical equivalent. For runtime debugging, the daemons internal
  4. # state can be changed with: "udevadm control --log-priority=".
  5. udev_log="err"

udev_logsyslog记录日志的级别,默认值是 err。如果改为 info 或者 debug 的话,会有冗长的 udev 日志被记录下来。

实际上,除了配置文件里列出的参数 udev_log外,Linux 用户还可以修改参数 udev_rootudev_rules,只不过这 2 个参数是不建议修改的,所以没显示在 udev.conf 里。


通过 udev 设定设备文件的权限

在Ubuntu 10.04 的 udev,已经没有权限文件,所有的权限都是通过规则文件 (*.rules)来设置,在下面的规则文件配置过程会介绍到。

udev 的规则和规则文件

规则文件是 udev 里最重要的部分,默认是存放在 /etc/udev/rules.d/下。所有的规则文件必须以“.rules”为后缀名。Ubuntu 10 有默认的规则文件,这些默认规则文件不仅为设备产生内核设备名称,还会产生标识性强的符号链接。例如:
  1. [eric@eric-Computer:epok$] ls /dev/disk/by-uuid/
  2. 370b7b1f-a0f8-4063-b22d-53967a5842ae 90128369128352E0
  3. 5f63115c-02b8-49ef-97d1-393ec14a5b32 AA907551907524CB
  4. 62220013-a7b2-45fa-b4fa-57281c2928a2
但这些链接名较长,不易调用,所以通常需要自定义规则文件,以此产生易用且标识性强的设备文件或符号链接。

udev 按照规则文件名的字母顺序来查询全部规则文件,然后为匹配规则的设备管理其设备文件或文件链接。虽然 udev 不会因为一个设备匹配了一条规则而停止解析后面的规则文件,但是解析的顺序仍然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建议让自己想要的规则文件最先被解析。比如,创建一个 名为 /etc/udev/rules.d/10-myrule.rules的文件,并把你的规则写入该文件,这样 udev 就会在解析系统默认的规则文件之前解析到你的文件。

  1. KERNEL=="sda", NAME="my_root_disk", MODE="0660"

KERNEL 是匹配键,NAME 和 MODE 是赋值键。这条规则的意思是:如果有一个设备的内核设备名称为 sda,则该条件生效,执行后面的赋值:在 /dev下产生一个名为 my_root_disk的设备文件,并把设备文件的权限设为 0660。

通过这条简单的规则,大家应该对 udev 规则有直观的了解。但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 KERNEL 是匹配键,而 NAME 和 MODE 是赋值键呢?这由中间的操作符 (operator) 决定。

仅当操作符是“==”或者“!=”时,其为匹配键;若为其他操作符时,都是赋值键。

  • Ubuntu 10 里 udev 规则的所有操作符:

    ==”:比较键、值,若等于,则该条件满足;

    !=”: 比较键、值,若不等于,则该条件满足;

    =”: 对一个键赋值;

    +=”:为一个表示多个条目的键赋值。

    :=”:对一个键赋值,并拒绝之后所有对该键的改动。目的是防止后面的规则文件对该键赋值。

  • Ubuntu 10 里 udev 规则的匹配键

    ACTION: 事件 (uevent) 的行为,例如:add( 添加设备 )、remove( 删除设备 )。

    KERNEL: 内核设备名称,例如:sda, cdrom。

    DEVPATH:设备的 devpath 路径。

    SUBSYSTEM: 设备的子系统名称,例如:sda 的子系统为 block。

    BUS: 设备在 devpath 里的总线名称,例如:usb。

    DRIVER: 设备在 devpath 里的设备驱动名称,例如:ide-cdrom。

    ID: 设备在 devpath 里的识别号。

    SYSFS{filename}: 设备的 devpath 路径下,设备的属性文件“filename”里的内容。

    例如:SYSFS{model}==“ST936701SS”表示:如果设备的型号为 ST936701SS,则该设备匹配该 匹配键

    在一条规则中,可以设定最多五条 SYSFS 的 匹配键

    ENV{key}: 环境变量。在一条规则中,可以设定最多五条环境变量的 匹配键

    PROGRAM:调用外部命令。

    RESULT: 外部命令 PROGRAM 的返回结果。例如:


  1. PROGRAM=="/lib/udev/scsi_id -g -s $devpath", RESULT=="35000c50000a7ef67"

  • 调用外部命令 /lib/udev/scsi_id查询设备的 SCSI ID,如果返回结果为 35000c50000a7ef67,则该设备匹配该 匹配键

  • Ubuntu 10 里 udev 的重要赋值键

    NAME在 /dev下产生的设备文件名。只有第一次对某个设备的 NAME 的赋值行为生效,之后匹配的规则再对该设备的 NAME 赋值行为将被忽略。如果没有任何规则对设备的 NAME 赋值,udev 将使用内核设备名称来产生设备文件。

    SYMLINK:为 /dev/下的设备文件产生符号链接。由于 udev 只能为某个设备产生一个设备文件,所以为了不覆盖系统默认的 udev 规则所产生的文件,推荐使用符号链接。

    OWNER, GROUP, MODE为设备设定权限。

    ENV{key}:导入一个环境变量。

  • Ubuntu 10 里 udev 的值和可调用的替换操作符

    在键值对中的键和操作符都介绍完了,最后是值 (value)。Linux 用户可以随意地定制 udev 规则文件的值。例如:my_root_disk, my_printer。同时也可以引用下面的替换操作符:

    $kernel, %k:设备的内核设备名称,例如:sda、cdrom。

    $number, %n:设备的内核号码,例如:sda3 的内核号码是 3。

    $devpath, %p设备的 devpath路径。

    $id, %b设备在 devpath里的 ID 号。

    $sysfs{file}, %s{file}设备的 sysfs里 file 的内容。其实就是设备的属性值。
    例如:$sysfs{size} 表示该设备 ( 磁盘 ) 的大小。

    $env{key}, %E{key}一个环境变量的值。

    $major, %M设备的 major 号。

    $minor %m设备的 minor 号。

    $result, %cPROGRAM 返回的结果。

    $parent, %P:父设备的设备文件名。

    $root, %r:udev_root的值,默认是 /dev/。

    $tempnode, %N临时设备名。

    %%符号 % 本身。

    $$符号 $ 本身。

  1. KERNEL=="sd*", PROGRAM="/lib/udev/scsi_id -g -s %p", \
  2.  RESULT=="35000c50000a7ef67", SYMLINK="%k_%c"
制定 udev 规则和查询设备信息的实例:

如何查找设备的信息 ( 属性 ) 来制定 udev 规则:

当我们为指定的设备设定规则时,首先需要知道该设备的属性,比如设备的序列号、磁盘大小、厂商 ID、设备路径等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获得:

  • 查询sysfs文件系统:

    前面介绍过,sysfs 里包含了很多设备和驱动的信息。

    例如:设备 sda 的 SYSFS{size} 可以通过 cat /sys/block/sda/size得到;SYSFS{model} 信息可以通过 cat /sys/block/sda/device/model得到。

  • udevadm命令:

    udevadm 可以查询 udev 数据库里的设备信息。



    清单 8. 通过 udevadm 查询设备属性的例子
  1. [eric@eric-Computer:epok$] udevadm info --query=all --path=/sys/block/sda/
  2. P: /devices/pci0000:00/0000:00:1f.2/host0/target0:0:0/0:0:0:0/block/sda
  3. N: sda
  4. W: 55
  5. S: block/8:0
  6. S: disk/by-id/ata-WDC_WD5000AAKX-001CA0_WD-WCAYUX405680
  7. S: disk/by-id/scsi-SATA_WDC_WD5000AAKX-_WD-WCAYUX405680
  8. S: disk/by-path/pci-0000:00:1f.2-scsi-0:0:0:0
  9. S: disk/by-id/wwn-0x50014ee2b0b0304c
  10. E: UDEV_LOG=3
  11. E: DEVPATH=/devices/pci0000:00/0000:00:1f.2/host0/target0:0:0/0:0:0:0/block/sda
  12. E: MAJOR=8
  13. E: MINOR=0
  14. E: DEVNAME=/dev/sda
  15. E: DEVTYPE=disk
  16. E: SUBSYSTEM=block
  17. E: ID_ATA=1
  18. E: ID_TYPE=disk
  19. E: ID_BUS=ata
  20. E: ID_MODEL=WDC_WD5000AAKX-001CA0
  21. E: ID_MODEL_ENC=WDC\x20WD5000AAKX-001CA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x20
  22. E: ID_REVISION=15.01H51
  23. E: ID_SERIAL=WDC_WD5000AAKX-001CA0_WD-WCAYUX405680
  24. E: ID_SERIAL_SHORT=WD-WCAYUX405680
  25. E: ID_ATA_WRITE_CACHE=1
  26. E: ID_ATA_WRITE_CACHE_ENABLED=1
  27. E: ID_ATA_FEATURE_SET_HPA=1
  28. E: ID_ATA_FEATURE_SET_HPA_ENABLED=1
  29. E: ID_ATA_FEATURE_SET_PM=1
  30. E: ID_ATA_FEATURE_SET_PM_ENABLED=1
  31. E: ID_ATA_FEATURE_SET_SECURITY=1
  32. E: ID_ATA_FEATURE_SET_SECURITY_ENABLED=0
  33. E: ID_ATA_FEATURE_SET_SECURITY_ERASE_UNIT_MIN=90
  34. E: ID_ATA_FEATURE_SET_SECURITY_ENHANCED_ERASE_UNIT_MIN=90
  35. E: ID_ATA_FEATURE_SET_SECURITY_FROZEN=1
  36. E: ID_ATA_FEATURE_SET_SMART=1
  37. E: ID_ATA_FEATURE_SET_SMART_ENABLED=1
  38. E: ID_ATA_FEATURE_SET_PUIS=1
  39. E: ID_ATA_FEATURE_SET_PUIS_ENABLED=0
  40. E: ID_ATA_DOWNLOAD_MICROCODE=1
  41. E: ID_ATA_SATA=1
  42. E: ID_ATA_SATA_SIGNAL_RATE_GEN2=1
  43. E: ID_ATA_SATA_SIGNAL_RATE_GEN1=1
  44. E: ID_WWN=0x50014ee2b0b0304c
  45. E: ID_WWN_WITH_EXTENSION=0x50014ee2b0b0304c
  46. E: ID_SCSI_COMPAT=SATA_WDC_WD5000AAKX-_WD-WCAYUX405680
  47. E: ID_PATH=pci-0000:00:1f.2-scsi-0:0:0:0
  48. E: ID_PART_TABLE_TYPE=dos
  49. E: UDISKS_PRESENTATION_NOPOLICY=0
  50. E: UDISKS_PARTITION_TABLE=1
  51. E: UDISKS_PARTITION_TABLE_SCHEME=mbr
  52. E: UDISKS_PARTITION_TABLE_COUNT=6
  53. E: UDISKS_ATA_SMART_IS_AVAILABLE=1
  54. E: DEVLINKS=/dev/block/8:0 /dev/disk/by-id/ata-WDC_WD5000AAKX-001CA0_WD-WCAYUX405680 /dev/disk/by-id/scsi-SATA_WDC_WD5000AAKX-_WD-WCAYUX405680 /dev/disk/by-path/pci-0000:00:1f.2-scsi-0:0:0:0 /dev/disk/by-id/wwn-0x50014ee2b0b0304c
udev 的简单规则:
  1. SUBSYSTEM=="net", SYSFS{address}=="AA:BB:CC:DD:EE:FF", NAME="public_NIC"
  1. SUBSYSTEM=="block", SYSFS{size}=="71096640", SYMLINK ="my_disk"
  1. KERNEL=="sd*[0-9]", PROGRAM=="/lib/udev/scsi_id -g -s %p", \
  2.  RESULT=="35000c50000a7ef67", NAME +="root_disk%n"
该规则表示:如果存在设备的内核设备名称是以 sd 开头 ( 磁盘设备 ),以数字结尾 ( 磁盘分区 ),并且通过外部命令查询该设备的 SCSI_ID 号为“35000c50000a7ef67”,则产生一个以 root_disk 开头,内核号码结尾的设备文件,并替换原来的设备文件(如果存在的话)。例如:产生设备名 /dev/root_disk2,替换原来的设备名 /dev/sda2。

运用这条规则,可以在 /etc/fstab里保持系统分区名称的一致性,而不会受驱动加载顺序或者磁盘标签被破坏的影响,导致操作系统启动时找不到系统分区。

其他常用的 udev 命令:

udevtest:

udevtest会针对一个设备,在不需要 uevent 触发的情况下模拟一次 udev的运行,并输出查询规则文件的过程、所执行的行为、规则文件的执行结果。通常使用 udevtest来调试规则文件。以下是一个针对设备 sda 的 udevtest例子。由于 udevtest是扫描所有的规则文件 ( 包括系统自带的规则文件 ),所以会产生冗长的输出。为了让读者清楚地了解 udevtest,本例只在规则目录里保留一条规则:


清单 13. 为 udevtest 保留的规则
  1. KERNEL=="sd*", PROGRAM="/lib/udev/scsi_id -g -s %p", RESULT=="35000c50000a7ef67", \
  2.  NAME="root_disk%n", SYMLINK="symlink_root_disk%n"
清单 14. udevtest 的执行过程
  1. udevtest /block/sda
  2.  main: looking at device '/block/sda' from subsystem 'block'
  3.  run_program: '/lib/udev/scsi_id -g -s /block/sda'
  4.  run_program: '/lib/udev/scsi_id' (stdout) '35000c50000a7ef67'
  5.  run_program: '/lib/udev/scsi_id' returned with status 0
  6.  udev_rules_get_name: reset symlink list
  7.  udev_rules_get_name: add symlink 'symlink_root_disk'
  8.  udev_rules_get_name: rule applied, 'sda' becomes 'root_disk'
  9.  udev_device_event: device '/block/sda' already in database, \
  10.                   validate currently present symlinks
  11.  udev_node_add: creating device node '/dev/root_disk', major = '8', \
  12.             minor = '0', mode = '0660', uid = '0', gid = '0'
  13.  udev_node_add: creating symlink '/dev/symlink_root_disk' to 'root_disk
可以看出,udevtest对 sda 执行了外部命令 scsi_id, 得到的 stdout 和规则文件里的 RESULT 匹配,所以该规则匹配。然后 ( 模拟 ) 产生设备文件 /dev/root_disk和符号链接 /dev/symlink_root_disk,并为其设定权限。 start_udev:

start_dev命令重启 udev守护进程,并对所有的设备重新查询规则目录下所有的规则文件,然后执行所匹配的规则里的行为。通常使用该命令让新的规则文件立即生效:


清单 15. start_udev 的执行过程
  1. start_udev
  2.  Starting udev: [ OK ]
start_udev一般没有标准输出,所有的 udev 相关信息都按照配置文件 (udev.conf)的参数设置,由 syslog记录。

udev 是高效的设备管理工具,其最大的优势是动态管理设备和自定义设备的命名规则,因此替代 devfs 成为 Linux 默认的设备管理工具。通过阅读本文,Linux 用户能够了解到 udev 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灵活地运用 udev 规则文件,从而方便地管理 Linux 设备文件。

阅读(11934) | 评论(0) | 转发(3)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