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男,院士,1968年毕业于,1985年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前任所长,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遥感与GIS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现在是“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1]。
遥感、1947年3月2日生于,籍贯。1968年毕业于(今)。198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地理学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2]此外还在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院长,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 Li-Strahler学
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是973
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SPIE)“里程碑系列”。在定
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
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代表作有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和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0年获一等奖。
2科研教学
二十余年来,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 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是我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
已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论文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1981年的1985年被权威著作《遥感手册(第二版)》收入,1985年论文于1997年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SCI引用113次;1990年获国际劳力士雄才伟略奖,国际权威性“Marquis 科技名人录” 97年第4版传主。
他先后主持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基础研究项目,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0年获,2001年获成就奖一等奖,2002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共同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教学方面,李小文教授在、、、、为研究生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指导了多名博士、硕士生,推动我国在短期内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阅读(7507) | 评论(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