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5626
  • 博文数量: 26
  • 博客积分: 1210
  • 博客等级: 中尉
  • 技术积分: 3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29 09:3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0年(3)

2008年(2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0-03-20 13:34:17

 

一、 光学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胡克,都对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其中九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个采用了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术,他为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古典的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像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像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目前全世界最主要的显微镜厂家主要有:尼康。国内厂家主要有:等。


二、 的基本光学原理


五、 的分类
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等;按光学原理可分为等;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紫外光、红外光和等;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等。常用的显微镜有等。
1
上海万衡精密光学仪器

又称"""",是一种具有正象立体感地目视仪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切片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利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般为12--15度),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它实质上是两个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2 象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这是由于在目镜下方的棱镜把象倒转过来的缘故。
 
3 虽然放大率不如常规,但其工作距离很长。

4 焦深大,便于观察被检物体的全层。

5 视场直径大。

目前的光学结构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象后的两光束被两组中间物镜----变焦镜分开,并成一体视角再经各自的目镜成象,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因此又称为""Zoom-stereo microscope)。随着应用的要求,目前体视镜可选配丰富的选购附件,如荧光,照相,摄象,等等。
2
 
是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金相组织的。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和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在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这种反射照明方式也广泛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检测工作。 
3
 Polarizing microscope

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
1 的特点


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2 的基本原理

的原理比较复杂,在此不作过多介绍,必须具备以下附件:起偏镜,检偏镜,补偿器或相位片,专用无应力物镜,旋转载物台。
3 的方式

正相镜检(Orthscope:又称无畸变镜检,其特点是使用低倍物镜,不用伯特兰透镜(Bertrand Lens被研究对象可直接用偏振光研究。同时为使照明孔径变小,推开聚光镜的上透镜。wheng正相镜检用于检查物体的双折射性。
 
b. 
锥光镜检(Conoscope):又称干涉镜检,研究在偏振光干涉时产生的干涉图样,这种方法用于观察物体的单轴或双轴性。在该方法中,用强会聚偏振光束照明。

4 在装置上的要求

a. 
光源:最好采用单色光,因为光的速度,折射率,和干涉现象由于波长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镜检可使用普通光。

b. 
目镜:要带有十字线的目镜。

c. 
聚光镜:为了取得平行偏光,应使用能推出上透镜的摇出式聚光镜。
d. 
伯特兰透镜:聚光镜光路中的辅助部件,这是把物体所有造成的初级相放大为次级相的辅助透镜。它可保证用目镜来观察在物镜后焦平面中形成的平涉图样。
 
5 偏光镜检术的要求

a. 
载物台的中心与光轴同轴。

b. 
起偏镜和检偏镜应处于正交位置。

c. 
制片不宜过薄。

4
 
是用短波长的光线照射用荧光素染色过的被检物体,使之受激发后而产生长波长的荧光,然后观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1 一般分为和落射式两种类型。

a. 
透射式:激发光来自被检物体的下方,聚光镜为暗视野聚光镜,使激发光不进入物镜,而使荧光进入物镜。它在低倍情况下明亮,而高倍则暗,在油浸和调中时,较难操作,尤以低倍的照明范围难于确定,但能得到很暗的视野背景。透射式不使用于非透明的被检物体。
 
b. 
落射式:透射式目前几乎被淘汰,新型的多为落射式,光源来自被检物体的上方,在光路中具有分光镜,所以对透明和不透明的被检物体都适用。由于物镜起了聚光镜的作用,不仅便于操作,而且从低倍到高倍,可以实现整个视场的均匀照明。

2 的注意事项

a. 
激发光长时间的照射,会发生荧光的衰减和淬灭现象,因此尽可能缩短观察时间,暂时不观察时,应用挡板遮盖激发光。

b. 
作油镜观察时,应用"无荧光油"

c. 
荧光几乎都较弱,应在较暗的室内进行。

d. 
电源最好装稳压器,否则电压不稳不仅会降低汞灯的寿命,也会影响镜检的效果。

目前许多新兴生物研究领域应用到,如基因原位杂交(FISH)等等。

5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的发展过程中,相衬镜检术的发明成功,是近代技术中的重要成就。我们知道,人眼只能区分光波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对于无色通明的生物标本,当光线通过时,波长和振幅变化不大,在明场观察时很难观察到标本万衡。

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之差进行镜检,也就是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变为可分辨的振幅差,即使是无色透明的物质也可成为清晰可见。这大大便利了活体细胞的观察,因此相衬镜检法广泛应用于中。 
相衬镜检法在装置上与明场不同,有一些特殊要求:

a. 
环状光阑(Ring slit装在聚光镜的下方,而与聚光镜组合为一体---相衬聚光镜。它是由大a. 小不同的环形光阑装在一圆盘内,外面标有10X20X40X100X等字样,与相对应倍数的物镜配合使用。

b. 
相板(Phase plate装在物镜的后焦平面处,它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直射光的部分,为半透明的环状,叫共轭面;另一是通过衍射光的部分,?quot;补偿面"。有相板的物镜称"相衬物镜",外壳上常有"Ph"字样。

相衬镜检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镜检方法,想要得到好的观察效果,的调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光源要强,全部开启孔径光阑;

b. 
使用滤色片,使光波近于单色。

6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DIC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术出现于60年代,它不仅能观察无色透明的物体,而且图象呈现出浮雕壮的立体感,并具有相衬镜检术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优点,观察效果更为逼真。

1 原理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术是利用特制的渥拉斯顿棱镜来分解光束。分裂出来的光束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且强度相等,光束分别在距离很近的两点上通过被检物体,在相位上略有差别。由于两光束的裂距极小,而不出现重影现象,使图象呈现出立体的三维感觉。 
2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术所需的特殊部件:

a. 
起偏镜 5C.htm

b. 
检偏镜 5D.htm
c. 
渥拉斯顿棱镜
3 微分干涉对比镜检时的注意事项

a. 
因微分干涉灵敏度高,制片表面不能有污物和灰尘。

b. 
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不能达到微分干涉对比镜检的效果。

c. 
应用微分干涉时,不能用塑料培养皿。
7
 Inverted microscope

是为了适应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中的组织培养、细胞离体培养、浮游生物、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显微观察。
由于上述样品特点的限制,被检物体均放置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这样就要求的物镜和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很长,能直接对培养皿中的被检物体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因此,物镜、聚光镜和光源的位置都颠倒过来,故称为""
由于工作距离的限制,物镜的最大放大率为60X。一般研究用倒都配置有4X10X20X、及40X 相差物镜,因为多用于无色透明的活体观察。如果用户有特殊需要,也可以选配其它附件,用来完成微分干涉、荧光及简易偏光等观察。
 
目见广泛应用于patch-clamp ,transgene ICSI 等领域。

8
 数码显微镜

是以摄像头(即电视摄像靶或电荷耦合器)作为接收元件的。在的实像面处装入摄像头取代人眼作为接收器,通过这种光电器件把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然后对之进行尺寸检测、颗粒计数等工作。这类可以与计算机联用,这便于实现检测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多应用于需要进行大量繁琐检测工作的场合。

六、 的使用规程
(一) 实验时要把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 67 cm左右。

(二) 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四) 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五) 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六) 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七) 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节。
 
(八) 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九) 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孔径光阑调至最大,再将载物台缓缓落下,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装箱。
 

七、 的维护

(一) 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使用规程。
(二) 取送时一定要一手握住弯臂,另一手托住底座。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出。取送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

(三) 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四) 凡是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镜头纸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五) 保持的干燥、清洁,避免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

(六) 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只能转动转换器。

(七) 切勿随意转动调焦手轮。使用微动调焦旋钮时,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八) 不得任意拆卸上的零件,严禁随意拆卸物镜镜头,以免损伤转换器螺口,或螺口松动后使低高倍物镜转换时不齐焦。

(九) 使用高倍物镜时,勿用粗动调焦手轮调节焦距,以免移动距离过大,损伤物镜和玻片。

(十) 用毕送还前,必须检查物镜镜头上是否沾有水或试剂,如有则要擦拭干净,并且要把载物台擦拭干净,然后将放人箱内,并注意锁箱。

 

阅读(22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