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份接到开发模块A的任务,整理完需求后开始详细设计、开发,约7月中旬构建完毕,开始上线测试。7月下旬,由于需求变更,开始考虑重构模块,8月初完成。12月份客户验收,对该功能极为不满,开始考虑如何重新设计该模块及修改后续数据流中的其它模块,目前已构建完毕。本该1.5月完成的模块,前后经历了3.5月,有以下几点教训。
1、重视客户的每一个需求,仔细分析需求形成正规的需求文档,后续的构建活动中严格遵循该文档,妥善管理需求变更。第二次重构的原因是需求分析不到位,没有吃透需求就开始架构设计,模块设计与开发,等开发都进行了一半了才突然发现不满足其中的一个需求。第三次重构的原因是轻视客户需求,认为这个需求无关紧要,其实该问题在第一构建完毕后,曾经就这个问题跟项目组长讨论过,但我只是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考虑拿出可行的思路,因此该讨论不了了之。
2、设计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后续重构困难。信息隐藏没做好,最容易变化的输出文件格式相关的信息没能很好的隐藏于输出部分,而是散落于整个模块;设计时有些部分过于详细,有些部分过于粗糙,比如输出部分设计的太粗糙,等到实现时才发现现行设计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工期又比较紧,只能匆忙修改部分数据结构;某些关键数据结构起得名字暴露了太多信息,以致于不容易扩展;设计时过分追求优化,导致某部分设计复杂、难以理解,也难以重构。
3、理念问题。第三次重构时,考虑整体解决方案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而是想怎么能做到整体改动最小,这是不注重实效的理念,应该摒弃;重构时,不舍得对自己模块“下手”,应该痛下杀手,彻底解决不合理的部分;把握好度三者间的度:优雅的设计,控制复杂度,赶工期,不过分注重某一方面。
阅读(162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