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562
  • 博文数量: 30
  • 博客积分: 2031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2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5-25 10:37
文章存档

2010年(3)

2009年(27)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09-06-10 15:12:48

推动云计算、可信计算的发展

1014在“2008国际可信计算架构技术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 陆首群

今天,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和中国可信计算产业联盟共同举办“2008国际可信计算架构技术论坛”,研讨的课题包括: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高性能计算(HPC)、虚拟化计算(Virtualization),这些课题是互相关联的;我们研讨的重点是其安全性问题;具体可以在操作系统、中间件、客户应用以及计算机(硬件)、网络等方面展开。

今天,云计算、云安全的兴起,汹涌澎湃,已成为IT产业的一股支配力量,正在改变传统软件的开发和交付模式,促使软件与服务业重大又深刻的变化。可信计算架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正在创建一个计算“免疫”时代。

人们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或解释并不相同,有人说“云计算的‘云’,是一个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云计算的核心是基于庞大硬件平台下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硬件平台、应用程序和服务位于‘云端’”;“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设备或浏览器来访问‘云计算’的应用程序”。也有人说:“云计算就是编程人员将在互联网所提供的软件、硬件上写程序;或通过互联网上提供的计算资源进行协同研究,而本地主机好比你进入这个互联网的界面,此时对互联网资源的部署、配置、调整、处理即云计算!”

在本届会上,IBMGoogleMicrosoftSUNEMC均介绍了他们的云计算,不同的“云”侧重点不同,云计算也已从中国大地兴起。应该说,云计算尚在起步发展中,其模式还不能说完全成熟,特别是云计算概念在商业环境中普及,尚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人说“将来哪一朵云下雨?!还是云计算发展中的严峻挑战。”

云计算是最新的网格计算形态,是对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两者都试图将各种IT资源看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然后向外提供相应的服务;但云计算与网格计算互有不同的侧重点:网格计算的核心是将分布的、异构的、属于不同客户的计算资源组织起来,共同完成计算任务;云计算是一种宽泛概念,它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资源(共享资源池),向互联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虚拟机租用、应用托管、网络搜索、社会化网络、软件外包、协作创新等)。

云的核心是虚拟化,云是一个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云计算是以虚拟化为中心,建立计算环境。所谓虚拟化计算,通常是指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虚拟机的应用;虚拟化计算可以提高硬件的利用率,整合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部署,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实现虚拟化的几个必要的前提:标准化、池化、通用化、多平台化;在云的虚拟化资源池中,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

在本届会上,武汉大学、瑞达公司、Intel公司、微软公司、复旦大学、中国可信计算联盟、以及欧盟的OpenTC项目等单位的专家和老师们将论述可信计算,IBMHP的专家将论述虚拟化和安全框架等问题。可信计算的主要思想是在终端产品(如PC机)上引入安全芯片,即构建可信计算平台(TPM)将可信根(为度量、存储、报告用的可信根)植入TPM,并从BIOSLoader到操作系统内核层,再到应用层都构建信任关系,建立相应的信任链;推出可信终端(如可信PC),当终端受到攻击时,可实现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恢复。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Web2.0兴起);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托管(Hosting)、租赁(Lease)业务,以及同类性质业务:软件即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应用服务提供者(ASP)、外包(Outsourcing)的开展;上述诸如:云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计算、高性能计算的安全性以及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日益突出,一般安全措施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从而催生了可信计算。

在国际上,可信计算架构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政府采购中强制性规定要采购可信计算机,但可信计算还停留在终端(客户端)领域,进一步还要向服务器端(两端要互相认证),中间件、数据库,网络等领域发展,建立可信计算平台和信任链;同时产品的信任根也要与应用的信任分级体系(含信任根)协调起来。中国的可信计算(TCM)与国际的可信计算(TPM)不兼容,国际可信计算的信任根不一定植入TPM中,可以植入BIOS中(可能更公正、可降低成本),Intel提出植入到CPU中(TXT);TCM应用还不如TPM普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可信计算已起步,还属初步,但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于这次研讨会,我特别关心的是:诸如云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计算、高性能计算的很多应用实例,均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或开源软件基础之上的(具有廉价、开放、灵活、高效的特点);众所周知,目前Linux采用的虚拟化技术跑在windows的前面;可信计算技术与虚拟化技术结合最有效,主要的公开研究,事实上都在Linux平台上进行,如知名的欧盟支持的项目Open TCLinux也是网格和云计算的重要载体,IBM送给我一份“IBM‘兰云’产品架构”资料,其中提出“基于LinuxXen的虚拟化基础架构”。Linux作为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以它为平台来构建集群有很多优势。Linux操作系统支持相应的应用程序,其(软件)的安全性与可信计算(以硬件平台为基础)是互补的。Linux作为一个多用户环境的操作系统,严格区分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具有对系统权限严格限制的特点,Linux也不像Windows那样将许多功能集成到内核而带来较大的运行风险,这样Linux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总之,现有的不少成功实例也都证明,在Linux上配置可信计算,是安全可行的,也可能更为有效。

阅读(5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