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55410
  • 博文数量: 600
  • 博客积分: 1058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2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06 10:1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6年(2)

2015年(9)

2014年(8)

2013年(5)

2012年(8)

2011年(36)

2010年(34)

2009年(451)

2008年(47)

分类: LINUX

2009-08-22 13:03:39

间:可变长度,可达20个字节。由于CLNP是一个现有的协议,而SIPPIP只是建议,因此关于CLNP的文档已经出现。RFC 1347[Callon 1992]提供了TUBA的有关细节。文献[Perlman 1992]的第7章对IPv4CLNP进行了比较。许多路由器已经支持CLNP,但是很少有主机也提供支持。

    4. TP/IX,由RFC 1475 [Ullmann 1993]对它进行了描述。虽然SIP采用了64 bit的址址,但是它还改变了TCPUDP的格式:二个协议均为32 bit的端口号,64 bit的序列号,64 bit的确认号,以及TCP32 bit窗口。

    前三个建议基本上采用了相同版本的TCPUDP作为传输层协议。

    由于四个建议只能有一个被选为IPv4的替换者,而且在你读到此书时可能已经做出选择,因此我们对它们不进行过多评论。虽然CIDR即将实现以解决目前的缺期问题,但是IPv4后继者的实现则需要经过许多年。

 

3.11 小结

    本章开始描述了IP首部的格式,并简要讨论了首部中的各个字段。我们还介绍了IP路由选择,并指出主机的路由选择可以非常简单:如果目的主机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上,那么就把数据报直接传给目的主机,否则传给默认路由器。

    在进行路由选择决策时,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路由表。在表中有三种类型的路由:特定主机型,特定网络型,默认路由型。路由表中的表目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在选择路由时,主机路由优先于网络路由,最后在没有其它可选路由存在时才选择默认路由。

    IP路由选择是通过逐跳(hop-by-hop)来实现的。数据报在各站的传输过程中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但是封装和目的链路层地址在每一站都可以改变。大多数的主机和许多路由器对于非本地网络的数据报都使用默认的下一站路由器。

    A类和B类地址一般都要进行子网划分。用于子网号的比特数能过子网掩码来指定。我们为此举了一个实例详细说明,即作者所在的子网,并介绍了变长子网的概念。子网的划分缩小了Internet路由表的规模,因为许多网络经常可以能过单个表目就可以访问了。接口和网络的有关信息通过ifconfignetstat命令可以获得,包括接口的IP地址、子网的掩码、广播地址以及MTU等。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对Internet协议族潜在的改进建议――下一代IP进行了讨论。

 

阅读(46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TCP/IP详解5

下一篇:UNIX 系统及UNIX C 编程1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