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网上有人号称酱油派,咱只知道有垃圾派,下半身派,一搜,原来是这么回事,哈哈哈哈
---------------------------------------
【打酱油的典故之一】
话说很多年前,大多数ZG人民的生活还都不好,那时也没什么所谓的商品房,普通百姓住的都是很简陋的茅草房。一家就只有一间,夫妻、孩子都住在一起,也就
是一家人只有一张床可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没关系啦,但是,等孩子日渐长大,肯定就会干扰大人办事,或者问一下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会跟别人讲这事什么的。
为这事,大人要嘿休就没那么随意了,晚上就基本上很难有机会,那就白天吧。那时的孩子又不像现在的,3岁就送去了幼儿园,没得书读滴,有可能成天呆在家。
大人们就得想个办法把小孩支开,怎么办呢?有办法,老爸就把小孩拉过来,“儿啊,家里酱油没了,你去打点酱油回来哈……”小P孩就P巅P巅的去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打酱油的地方离家太近,往返的时间很短怎么办?当然有办法,老爸就给小孩一个碗(更狠的给碟子啥的),小孩端着酱油怕洒了,就不敢走快了啦;还有一个好处是,每次少打点,才可以隔一、两天又去打酱油。
然后,就可以放心的嘿休嘿休嘿休………
以上就为“小孩可以打酱油了”的典故,不知解释得是否清楚,望大家指正。
【打酱油的典故之二:"酱油男“引爆酱油狂潮】
一张贴图近日在网络世界迅速风靡起来,其所描述的场景是前段时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
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
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打酱油的典故之三:"来自贾平凹的小说《笑口常开》】
最近天涯打酱油的泛滥,好多新人不知到打酱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打酱油不打醋?更有些人不懂装懂,说是什么精英什么的,其实这个打酱油是有典故的,是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
具体是这样的,复制原文如下:
…………………………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
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
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老贾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
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天涯了,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
乍一看好搞笑,可惜阿,想想还是蛮心酸的。几十年前中国住房条件不好也就罢了,现在如果还有很多小孩子出来打酱油,创出来个酱油派,那些当官的可真作孽阿!
阅读(761) | 评论(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