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0758
  • 博文数量: 85
  • 博客积分: 2352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10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15 14:3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5)

文章存档

2009年(69)

2008年(16)

分类:

2009-04-18 19:53:07

这几天看到网上有人号称酱油派,咱只知道有垃圾派,下半身派,一搜,原来是这么回事,哈哈哈哈
---------------------------------------
【打酱油的典故之一】
话说很多年前,大多数ZG人民的生活还都不好,那时也没什么所谓的商品房,普通百姓住的都是很简陋的茅草房。一家就只有一间,夫妻、孩子都住在一起,也就 是一家人只有一张床可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没关系啦,但是,等孩子日渐长大,肯定就会干扰大人办事,或者问一下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会跟别人讲这事什么的。
为这事,大人要嘿休就没那么随意了,晚上就基本上很难有机会,那就白天吧。那时的孩子又不像现在的,3岁就送去了幼儿园,没得书读滴,有可能成天呆在家。 大人们就得想个办法把小孩支开,怎么办呢?有办法,老爸就把小孩拉过来,“儿啊,家里酱油没了,你去打点酱油回来哈……”小P孩就P巅P巅的去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打酱油的地方离家太近,往返的时间很短怎么办?当然有办法,老爸就给小孩一个碗(更狠的给碟子啥的),小孩端着酱油怕洒了,就不敢走快了啦;还有一个好处是,每次少打点,才可以隔一、两天又去打酱油。
然后,就可以放心的嘿休嘿休嘿休………
以上就为“小孩可以打酱油了”的典故,不知解释得是否清楚,望大家指正。
【打酱油的典故之二:"酱油男“引爆酱油狂潮】
一张贴图近日在网络世界迅速风靡起来,其所描述的场景是前段时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 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 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打酱油的典故之三:"来自贾平凹的小说《笑口常开》】
最近天涯打酱油的泛滥,好多新人不知到打酱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打酱油不打醋?更有些人不懂装懂,说是什么精英什么的,其实这个打酱油是有典故的,是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
具体是这样的,复制原文如下:
…………………………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 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 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老贾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 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天涯了,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
乍一看好搞笑,可惜阿,想想还是蛮心酸的。几十年前中国住房条件不好也就罢了,现在如果还有很多小孩子出来打酱油,创出来个酱油派,那些当官的可真作孽阿!
阅读(733)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05-04 12:32:49

“诗人一天,我们一年。诗人一春,我们一季。诗人一生,我们却无法理解。”这句话用来形容,近日活跃在各大论坛的中国酱油派先锋诗人废五金来说毫不为过。他的言行,他的举动,他的思想,他的帖子里可以看出,他不是在写诗,更像是“江湖”上厮杀拼抢的地痞流氓。 上个世纪80年代无心写诗的李亚伟,一首《中文系》以手抄本形式传阅大江南北轰动诗坛。而如今 “莽汉”衰了,“他们”沉寂,先行者“垃圾”们也逐个分解。出道立派号称掌门的狂生,到底是何人。笔者通过QQ和他联系上了。 他说:“我创立诗派,至于我的诗到底怎么样,已无关紧要!至少在我混迹各大论坛,疯狂发帖的同时,对诗歌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起码也贡献了我丰富的思想力和前所未见的框构。”他的诗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他这样解释。疑惑的是,他为何创立诗派,他的理由让人目瞪口呆。 据他说:“开始我本不想创立什么诗派,就诗坛现状,百花齐放各自为政,谁开娇艳谁花结果,有人论斤称“诗”,有人把“诗”撕烂,有人与“诗”并葬,有人似我,创建诗歌门派,成立文学流派。什么三美啊结构啊,诗就是诗,诗的当初就是百姓打夯的号子,非要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