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前后,组内损失2员大将,新年伊始,公司新上两个全国性的大项目,14、5个省一起实施,写文档、做测试、远程部署、突发性事件支持,着实好好忙活了一阵。
一个项目,其中部分是做IT监控的,某个省的客户单独提出了一部分需求,写得比较笼统,研发那边看了就头疼,把我叫过去一起商量了一下。主机和数据库都好说,但是存储涵盖的厂家有华为、中兴、EMC、SUN、HP、IBM等等,如何通过命令行的方式取得相应指标,还真得花费一番功夫。最后我们达成共识:由于客户的需求都是笼统,由我先把需求按照对我方有利的理解,整理成具体的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分级:1、可以实现,实施简单;2、可以实现,实施复杂;3、可以实现,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不建议实现;4、技术上目前无法实现。然后再拿着这份指标,参照客户原来的要求,与客户逐一讨论,最终确定实现哪些功能和指标的监控。
连夜完成了指标的梳理,第二天订了中午的票,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一名研发人员,加上我一行4人踏上了火车。达到客户现场,客户来了7、8人,应该是除了领导意外,精干的技术力量全部出动了。产品经理让我把电脑接到投影仪,我问:“是我讲吗?”他问我:“有问题吗?”我笑了笑,会议开始...
为了减轻研发和我部门实际部署的压力,我尽可能地将对方的需求转化成了简单直接的指标,比如对方要求监控Oracle数据库热点,我将这个热点理解为:IO最集中的数据文件、IO请求最多的SQL、CPU占用最多的SQL、内存占用最多的SQL、执行时间最长的SQL;对于一些诸如监控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的所有操作,这需要打开审计和应用logminer工具,我这么建议用户:为了对一些问题的主动监控,这些问题发生对系统的影响不是非常严重,但是为了实现主动监控,却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有点得不偿失,请斟酌;
用户中有几个人还挺感兴趣,饶有兴致地跟我进行讨论,我也尽量本着谨慎地原则,有把握的,一口答应,没太大把握的,措辞就相对有一些回旋,和研发相关的问题,就请产品经理来回答。随着讨论的深入,用户逐渐开始忙碌起来,时不时就有人给他们打手机,他们进进出出地接电话,也很难讲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中来了。接下来我的介绍几乎就是走一个过场,有惊无险地结束。产品经理将之前的讨论结果做了一个简单总结,请客户确认,客户如此回答:“简单的、重要的、工作量不大的需求,做到本期产品中;复杂的、工作量较大的,可能需要花钱的,本期暂不考虑。”如此一来,需求就基本清晰,而且趋向简单了。
阅读(68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