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0184
  • 博文数量: 37
  • 博客积分: 171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31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1-13 22:54
个人简介

寻找方向程序猿、攻城狮

文章存档

2023年(1)

2022年(4)

2019年(1)

2018年(1)

2017年(1)

2015年(2)

2014年(19)

2013年(2)

2012年(1)

2011年(5)

分类: 项目管理

2011-10-16 18:57:48

1 概念

需求分析阶段为一个新系统定义业务需求。需求分析阶段的关键是“什么”,而不是“如何”。在不同的方法学中,需求分析阶段可能被成为“定义阶段”或“逻辑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包括如下任务:

  1. 定义需求(即 确定需求);
  2. 分析功能需求;
  3. 跟踪和完善需求;
  4. 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
  5. 修改项目计划。

 

2 任务定义及过程
2.1 任务1——定义需求

这个任务的基础建立在我们确定系统改进目标时的问题分析阶段中,它至少要将那些目标翻译成满足其需要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的框架。

功能需求描述一个系统必须提供的活动和服务。功能需求通常以满足系统改进目标所需的输入、输出、过程和存储的数据的形式定义。

非功能需求描述一个满意的系统的其他特征、特点和约束条件。诸如性能(吞吐量和响应时间)、易学易用性、预算、开支和开支节省、时间表和最终期限、文档和培训需求、质量管理、安全和内部审核。

该任务的惟一交付成果是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草稿,各种形式都可以。最简单形式的框架可以分成4个逻辑段:系统改进目标的原始清单和对每个目标一个子清单,其内容包括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的a)输入;b)过程;c)输出;d)存储的数据。

2.2 任务2——分析功能需求

分析功能需求是为了使得功能需求能够被归档和验证。进行功能需求的归档和验证有两种方法:系统建模和原型设计

系统模型是表达需求或设计的图形。逻辑系统模型描述一个系统是什么,或者一个系统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系统如何实现。逻辑系统模型描述一个系统的本质(essential)需求,所以它们有时被称为本质系统模型。同逻辑系统模型相对应的是物理系统模型,物理系统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将如何实现逻辑系统模型。

逻辑模型表达了业务需求,有时被称为逻辑设计。技术方案则被称为物理设计。

原型设计是替代或补充业务需求系统建模的一种方法。一般在需求分析阶段中建立用户界面需求(输入和输入)。用户看到系统时,就会意识到他们的需求。

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分析需求,分析的经典定义就是将一个系统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目的是研究各部分如何交互以实现该系统的目标。

2.3 任务3——跟踪和完善需求

经过前面两个任务之后,我们已经有一套完整的需求以及基于系统模型和原型设计的需求分析,这时需要为系统所有者和用户提供最后一次机会验证需求。系统分析员从系统模型或原型开始,跟踪这个需求是否最终回到它实现的功能需求(在描述了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框架中),同时确保所有的功能需求在我们的系统模型或原型系统内。

除了确保需求的完整性之外,这个任务还要将非功能需求与功能需求关联起来。

该任务的输出将包括:有效的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最后的系统模型和最后的原型系统。

2.4 任务4——排列需求的优先任务

一个系统的需求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需要先实现优先级高的任务,然后再实现优先级低的任务.因此,对于验证过的需求,系统所有者和用户应该排列业务需求的优先次序.

业务需求的优先次序可以使用时间盒(timeboxing)技术来实现。时间盒技术是一种以版本化的形式发布信息系统功能和需求的技术。开发团队可以选择系统的最小子集,如果这个子集被实现,系统就可以想系统所有者和使用者返回价值。

强制的需求是系统(版本号1.0)必须实现的需求,如果没有它们系统就是没用的。如果一个需求可以被分级,那么它对系统1.0来说是非基本的需求,称为理想的需求。

2.5 任务5——修改项目计划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修改原先制定的项目计划。

阅读(95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C语言中几个复杂变量声明的例子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