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2612
  • 博文数量: 109
  • 博客积分: 2116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106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0-22 15:3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9)

文章存档

2013年(2)

2011年(16)

2010年(90)

2009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0-08-14 19:55:23


一、RTP 是进行实时流媒体传输的标准协议和关键技术
   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PRT)是在 Internet 上处理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网络协议,利用它能够在一对一(unicast,单播)或者一对多(multicast,多播)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传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RTP 通常使用 UDP 来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 TCP 或者 ATM 等其它协议。
    协议分析 :每一个RTP数据报都由头部(Header)和负载(Payload)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头部前 12 个字节的含义是固定的,而负载则可以是音频或者视频数据。
    RTP 是目前解决流媒体实时传输问题的最好办法,要在 Linux 平台上进行实时传送编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开放源代码的 RTP 库,如 LIBRTP、JRTPLIB 等。JRTPLIB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 RTP 库,它完全遵循 RFC 1889 设计,在很多场合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JRTPLIB 是一个用 C++ 语言实现的 RTP 库,这个库使用socket 机制实现网络通讯 因此可以运行在 Windows、Linux、FreeBSD、Solaris、Unix和VxWorks 等多种操作系统上。
二、JRTPLIB 库的使用方法及程序实现
 (1)JRTPLIB函数的使用
a、在使用 JRTPLIB 进行实时流媒体数据传输之前,首先应该生成 RTPSession 类的一个实例来表示此次 RTP 会话,然后调用 Create() 方法来对其进行初始化操作。RTPSession 类的 Create() 方法只有一个参数,用来指明此次 RTP 会话所采用的端口号。
 RTPSession sess;  sess.Create(5000);
b、设置恰当的时戳单元,是 RTP 会话初始化过程所要进行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这是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SetTimestampUnit() 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同样也只有一个参数,表示的是以秒为单元的时戳单元。
 sess.SetTimestampUnit(1.0/8000.0);
c、当 RTP 会话成功建立起来之后,接下去就可以开始进行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了。首先需要设置好数据发送的目标地址,RTP 协议允许同一会话存在多个目标地址,这可以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AddDestination()、DeleteDestination() 和 ClearDestinations() 方法来完成。例如,下面的语句表示的是让 RTP 会话将数据发送到本地主机的 6000 端口:
 unsigned long addr = ntohl(inet_addr("127.0.0.1"));
 sess.AddDestination(addr, 6000);
 
d、目标地址全部指定之后,接着就可以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SendPacket() 方法,向所有的目标地址发送流媒体数据。SendPacket() 是 RTPSession 类提供的一个重载函数
对于同一个 RTP 会话来讲,负载类型、标识和时戳增量通常来讲都是相同的,JRTPLIB 允许将它们设置为会话的默认参数,这是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SetDefaultPayloadType()、SetDefaultMark() 和 SetDefaultTimeStampIncrement() 方法来完成的。为 RTP 会话设置这些默认参数的好处是可以简化数据的发送,例如,如果为 RTP 会话设置了默认参数:
 sess.SetDefaultPayloadType(0);
 sess.SetDefaultMark(false); 
 sess.SetDefaultTimeStampIncrement(10);
 之后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只需指明要发送的数据及其长度就可以了:
 sess.SendPacket(buffer, 5);

e、对于流媒体数据的接收端,首先需要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PollData() 方法来接收发送过来的 RTP 或者 RTCP 数据报。由于同一个 RTP 会话中允许有多个参与者(源),你既可以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GotoFirstSource() 和 GotoNextSource() 方法来遍历所有的源,也可以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GotoFirstSourceWithData() 和 GotoNextSourceWithData() 方法来遍历那些携带有数据的源。在从 RTP 会话中检测出有效的数据源之后,接下去就可以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GetNextPacket() 方法从中抽取 RTP 数据报,当接收到的 RTP 数据报处理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及时释放。
   JRTPLIB 为 RTP 数据报定义了三种接收模式,其中每种接收模式都具体规定了哪些到达的 RTP 数据报将会被接受,而哪些到达的 RTP 数据报将会被拒绝。通过调用 RTPSession 类的 SetReceiveMode() 方法可以设置下列这些接收模式:
? RECEIVEMODE_ALL  
缺省的接收模式,所有到达的 RTP 数据报都将被接受;
? RECEIVEMODE_IGNORESOME  
除了某些特定的发送者之外,所有到达的 RTP 数据报都将被接受,而被拒绝的发送者列表可以通过调用 AddToIgnoreList()、DeleteFromIgnoreList() 和 ClearIgnoreList() 方法来进行设置;
? RECEIVEMODE_ACCEPTSOME  
除了某些特定的发送者之外,所有到达的 RTP 数据报都将被拒绝,而被接受的发送者列表可以通过调用 AddToAcceptList ()、DeleteFromAcceptList 和 ClearAcceptList () 方法来进行设置。
下面是采用第三种接收模式的程序示例。
 if (sess.GotoFirstSourceWithData()) {  
  do {  
   sess.AddToAcceptList(remoteIP, allports,portbase);
          sess.SetReceiveMode(RECEIVEMODE_ACCEPTSOME);
 
    RTPPacket *pack;        
    pack = sess.GetNextPacket();            //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delete pack;   }
  while (sess.GotoNextSourceWithData());
  }

  (2)程序流程图
发送:
获得接收端的IP 地址和端口号      
创建 RTP 会话       
指定 RTP 数据接收端
设置 RTP 会话默认参数  
发送流媒体数据
接收:
获得用户指定的端口号 
创建RTP会话 
设置接收模式 
接受RTP数据 
检索RTP数据源 
获取RTP数据报 
删除RTP数据报

三、环境搭建及编译方法
(1)Toolchain的安装
 首先找到xscale-arm-toolchain.tgz文件,假设该文件包放在/tmp/下
 #cd /
 #tar -zxvf /tmp/xscale-arm-toolchain.tgz
 再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 PATH=/usr/local/arm-linux/bin:$PATH
 最后检查一下交叉编译工具是否安装成功
 #arm-linux-g++ --version
 看是否显示arm-linux-g++的版本,如有则安装成功。
(2)JRTPLIB 库的交叉编译及安装
 首先从 JRTPLIB 的网站() 下载最新的源码包,此处使用的是jrtplib-2.8.tar,假设下载后的源码包放在/tmp下,执 行下面的命令对其解压缩:
 #cd /tmp
 #tar -zxvf jrtplib-2.8.tar
 然后要对jrtplib进行配置和编译
 #cd jrtplib-2.8
 #./configure CC=arm-linux-g++ cross-compile=yes
 修改Makefile文件
 将链接命令ld 和ar改为arm-linux-ld和 arm-linux-ar
 #make
 最后再执行如下命令就可以完成 JRTPLIB 的安装:
 #make install
(3)程序编译
 a、配置编译环境
 可以用export来配置,也可以用编写Makefile的方法。这里采用Makefile。
 编写Makefile&:
INCL = -I/usr/local/include
CFLAGS = -pipe -O2 -fno-strength-reduce
LFLAGS = /usr/local/lib/libjrtp.a -L/usr/X11R6/lib
LIBS = -LX11 -LXext /usr/local/lib/libjrtp.a
CC = arm-linux-g++
main:main.o
 $(CC) $(LFLAGS) $(INCL) -o main main.o $(LIBS)
main.o:main.cpp
clean:
 rm -f main
 rm -f *.o
 
.SUFFIXES:.cpp
.cpp.o:
 $(CC) -c $(CFLAGS) $(INCL) -o $@ $<         /*  $@表示目标的完整名字      */
          /* $<表示第一个依赖文件的名字 */
 b、编译
 假设发送和接收程序分别放在/tmp/send和/tmp/receive目录下
 #cd /tmp/send
 #make
 #cd /tmp/receive
 #make
 
四、易出错误及注意问题
 1、找不到一些标准的最 基本的一些头文件。
  主要是因为Toolchain路径没安装对,要 严格按照步骤安装。
 2、找不到使用的jrtplib库中的一些头文件。
  在 jrtplib的安装目录下,include路径下不能再有别的目录。
 3、recieve函数接收数据包不能正确提出所要数据。
  由于每一个RTP数据报都由头部(Header)和负载(Payload)两个部分组成,若使用getrawdata()是返回整个数据包的数据,包含传输媒体的类型、格式、序列号、时间戳以及是否有附加数据等信息。getpayload()函数是返回所发送的数据。两者一定要分清。
 4、设置RECEIVEMODE_ACCEPTSOME  接收模式后,运行程序接收端不能接包。
  IP地址格式出了问题。iner_addr()与ntohl()函数要用对,否则参数传不进去,接受列表中无值,当然接收不了数据包。
 5、编译通过,但测试时接收端不能接收到数据。
  可能是接收机防火墙未关闭。运行:
  #iptables -F
  也可能是IP地址没有设置好。运行:
  #ifocnfig eth0  *.*.*.*  netmask *.*.*.*
 6、使用jrtolib库时,在程序中include 后最好加上库所在的路径。
五、程序
send: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rtpsession.h"
// 错误处理函数
void checkerror(int err)
{
  if (err < 0) {
    char* errstr = RTPGetErrorString(err);
    printf("Error:%s\\n", errstr);
    exit(-1);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RTPSession sess;
  unsigned long destip;
  int destport;
  int portbase = 6000;
  int status, index;
  char buffer[128];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sender destip destport\\n");
    return -1;
  }
  // 获得接收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destip = inet_addr(argv[1]);
  if (destip == INADDR_NONE) {
    printf("Bad IP address specified.\\n");
    return -1;
  }
  destip = ntohl(destip);
  destport = atoi(argv[2]);
  // 创建RTP会话
  status = sess.Create(portbase);
  checkerror(status);
  // 指定RTP数据接收端
  status = sess.AddDestination(destip, destport);
  checkerror(status);
  // 设置RTP会话默认参数
  sess.SetDefaultPayloadType(0);
  sess.SetDefaultMark(false);
  sess.SetDefaultTimeStampIncrement(10);
  // 发送流媒体数据
  index = 1;
  do {
    sprintf(buffer, "%d: RTP packet", index ++);
    sess.SendPacket(buffer, strlen(buffer));
    printf("Send packet !\\n");
  } while(1);
  return 0;
}
 
 

receive:
#include
#include "rtpsession.h"
#include "rtppacket.h"
// 错误处理函数
void checkerror(int err)
{
  if (err < 0) {
    char* errstr = RTPGetErrorString(err);
    printf("Error:%s\\n", errstr);
    exit(-1);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RTPSession sess;
  int localport,portbase;
  int status;
  unsigned long remoteIP;
  if (argc != 4) {
    printf("Usage: ./sender localport\\n");
    return -1;
  }
   // 获得用户指定的端口号
  
  remoteIP = inet_addr(argv[1]);
  localport = atoi(argv[2]);
  portbase = atoi(argv[3]);
  // 创建RTP会话
  status = sess.Create(localport);
  checkerror(status);
 
  //RTPHeader *rtphdr;
  unsigned long timestamp1;
  unsigned char * RawData;
  unsigned char temp[30];
  int lengh ,i;
  bool allports = 1;
 
  sess.AddToAcceptList(remoteIP, allports,portbase);
 
     do {
 //设置接收模式
        sess.SetReceiveMode(RECEIVEMODE_ACCEPTSOME);
   sess.AddToAcceptList(remoteIP, allports,portbase);
    // 接受RTP数据
    status = sess.PollData();
   
 // 检索RTP数据源
    if (sess.GotoFirstSourceWithData()) {
      do {
       
        RTPPacket* packet;
        // 获取RTP数据报
        while ((packet = sess.GetNextPacket()) != NULL) {
          printf("Got packet !\n");
   timestamp1 = packet->GetTimeStamp();
   lengh=packet->GetPayloadLength();
   RawData=packet->GetPayload();
  
   for(i=0;i      temp[i]=RawData[i];
  printf("%c",temp[i]);
   }
   temp[i]='\0';
   printf("  timestamp: %d lengh=%d data:%s\n",timestamp1,lengh,&temp);
          // 删除RTP数据报
  
          delete packet;
        }
      } while (sess.GotoNextSourceWithData());
    }
  } while(1);
  return 0;
}

 
阅读(54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