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0654
  • 博文数量: 1594
  • 博客积分: 2300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167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05 15:0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94)

文章存档

2011年(137)

2010年(1168)

2009年(261)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2-10 11:29:23

作为一次真正的汽车海外收购,吉利在2010年内拿下沃尔沃几成定局。11月17日,福特宣布双方对知识产权谈判的最新结果——福特将保留沃尔沃品牌的技术权利所有权,而吉利获得些权利的使用权。 如何理顺知识产权,之前一直是谈判攻防的关键环节。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吉利接手沃尔沃,把握一下提高了50%。剩下的谈判难题,只有养老金问题。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庆祝李书福,成为沃尔沃新老板了。 根据李书福的判断,沃尔沃是一定会被卖掉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是全球产业转移的必然。但是对于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外界一直有“是仓促应战,还是有备而来”的争论。 按照李书福自己的说法,他对于沃尔沃的关注,最早可以追述到2002年。他还坦言,沃尔沃的价值无非三块:技术、品牌和定位。

就技术而言:沃尔沃发明了安全带、气囊等诸多革命性技术,谈到“汽车安全技术” 必然想起沃尔沃。这是一个技术能力雄厚的企业,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 在李书福眼里,沃尔沃非常神秘——在瑞典这个北欧小国,能出现这样出色的品牌。环顾全球,排在沃尔沃前面的主流豪华品牌,无外乎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沃尔沃多少也算排名全球第五大的豪华品牌。 “从定位来看,安全是汽车的最基本保障,环保是人类最高的生活需求,豪华是这个品牌的价值。”李书福私下曾下结论,这是一个稀缺资源。事实上,当年福特收购沃尔沃,也正是看中了沃尔沃是稀缺资源。 这些只是李书福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打算买下沃尔沃的最原始动力。原始动力来自于急于改变生存状况的焦虑。

2007年之前,吉利一直依靠简单的模仿和生产。如果继续沿袭以往模仿的发展模式,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形象上,长期来看,吉利的路都行不通。李书福开始反思之前的模仿路线。随着时间积累,这时的吉利在能力上已经能够达到基本自我研发,但是在合资品牌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差距依然明显。 李书福常常把一个观点挂在嘴边,“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观点。 发展模式的反思,创新理论的合理性,也许能让福特认为,吉利在知识产权和经济发展规律上,理解是正确的,但是这显然不足以完全打动比尔·福特,让其相信,李书福能够把沃尔沃经营好。尽管创始人鲜活的形象已经成为吉利汽车的符号,但这家公司的未来并非李书福个人的独角戏。 收购基本定局,消化尚未开始。2010年李书福还难言胜利,外界需要更长的时间,等待李书福版沃尔沃接受市场检验。不过我们可以想象,把沃尔沃的技术,和中国的劳动力和管理重新组合,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这样的创新,对于李书福个人和吉利的塑造是有利的。

本日志相关的主题:

  • 工艺品行业
  • 研究。
  • 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
  • 带动市场契机
  • 何时为企业打开通路
  • 走出的路线,持续几年?
  • 多数行业炮轰
  • 企业出口美国还用吗。
  • 内贸企业需要服务的几率大多少。
  • 浅看阿里的策略
  • 打开国外营销之路
  • 世界的才是最好的,初露端倪
  • 的另一番世界
  • 全球经济危机能坚持一年。
  • 漫谈,路还有多远
  • 外贸企业如何看待
  • 走出路线,踏实的第一步
  • 给出的,为什么总是最好的
  • 几人欢喜几人忧
  • 看企业之路
  • 开拓市场 ,还是自掘坟墓
  • 企业如此看重
  • 走外贸成败论
  • 消息面一致看好的有何玄机
  • 竞争强,我就用
  • 带我们走向成功
  • 谈,一碗端不平的水
阅读(15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