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酉电缆有限公司,报道:
“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线电缆业制造规模最大、消费规模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不过,这只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缩影,电线电缆行业在释放了巨大能量和创造力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压力,过剩的生产能力、无序的市场竞争等不利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困扰着我们。”
北京上酉电缆有限公司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时下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
这也是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的共识。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尽管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础产品,电线电缆行业似乎也不能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而独善其身。电线电缆行业能否摈弃长久以来奉行的“低价竞争”策略,实现产品升级,回归理性竞争也成为了整个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对3 645家国有及规模以上电线电缆、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进行的统计,2007年整个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5 66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新产品产值为530亿元,同比增长46.5%;完成工业增加值1 342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销售产值5 557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出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税总额386.9亿元,同比增长36.6%;行业亏损面为12.7%,亏损金额为11.9亿元,同比增长7.6%。
可以看出,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缆生产国的同时,并不是一个电线电缆强国。在北京上酉电缆有限公司的眼中,一些突出的行业弊病和行业特点,已经严重制约了线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产品质量令人担忧。2004年,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全国电线电缆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150个批次产品中,合格产品为91个批次,合格率为60.7%。200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2007年对电线电缆质量专项重点整治工作的抽查结果表明,产品合格率又有了明显下降。
二是竞争产品结构层次低。总体来看,国内电缆制造企业技术素质、生产能力、生产集中度与国外先进企业比差距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几千家本土线缆企业主要围绕利润不足20%~30%的中低端电缆市场拼杀,而利润丰厚的500 kV及其超高压电缆附件却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三是低价竞争残酷无序。最低价中标已经成为当今大部分用户定标的主旋律。为了争得市场,电缆生产企业之间纷纷竞相压价以求中标,血本无归式的报价屡见不鲜,价格竞争趋向白热化、无序化。更有一部分企业无视质量安全,以低质压低销售价格,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如今,行业快速发展的辉煌已经难以掩盖产品质量日益低下的忧患,而制造者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的缺失,更将导致在市场竞争日益规范的情况下,‘质量门’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秘书长吴士敏面对记者讲出了他的担忧。
积极调整才能赢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吴士敏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家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去引导企业进行理性竞争,才能渡过难关。同时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和投资走向,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发展方向,坚强对产业政策支持领域的产品研发。另外,应加强市场调研及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对扩大生产规模的投入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还要注重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和投入,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充实企业自由资金,才有可能确保企业经营安全。
“从过去光纤光缆行业的经历看,在市场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才有强烈的加快技术升级和促进产品优化的积极性,行业重组、资产重组意愿才会增强并实现实际的推进。因此,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们行业应当合理地利用这种特殊时期所产生的市场倒逼机制,主动积极地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电线电缆产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增强企业竞争力。” 吴士敏讲到。
不过,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的研究资料,中国电线电缆企业在面临上述挑战的情况下,也应该看到机遇的召唤。
据CRU估计,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电力消费将在未来的30年翻一番。分布式新能源电厂的增加,地下电缆的高需求,不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电力的需求,发达国家替换老旧电力设施等因素将导致电线电缆在全球的需求不断增加。
不过,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风能电力电缆、海底电缆、可弯曲无损耗光纤、高压直流电缆等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但这需要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其产品的性能,以适应更为苛刻的使用条件。
“对于电线电缆企业来说,在产品创新的时候,需要把握一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响应政府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的要求,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改造,以达到环保排放的标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采取审慎的态度,加强生产经营的管理,以进一步降低制造和经营成本;三是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除有毒烟气等;四是要采取更多的风险投资模式,以减少科技开发周期;五是在新科技方面进行集体投资,为最终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
阅读(18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