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5690
  • 博文数量: 245
  • 博客积分: 4732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310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1-02 14: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45)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42)

2010年(132)

2009年(59)

2008年(11)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0-09-21 10:44:10

 
咱们的一台服务器dell2950 原来使用了6块300G的硬盘做了一个1.5T的raid5,前几天有块硬盘坏了,后来买了块新的,换上去没反应,而这个硬盘也没有分区信息了,于是就重起想进入 raid配置.bios看一下,启动的过程中,raid卡启动的时候报告发现外来(foreign)raid配置,问要不要载入,这个提示比较奇怪,先不管,根据提示按ctrl-c,进入了raid配置界面,最上面菜单有四个,最后是一个frg ctl,进去查看了一下,是新拿来的硬盘自身带了raid信息,跟现有的冲突,把光标移到最顶层的control节点,按F2,选择对raid配置clear掉,然后进入上面菜单的第2项,将新拿来的物理盘设置为globe hs,然后进到raid的分盘管理里面,找到新加的硬盘,按F2,选择rebuild就开始重建了,然后就可以退出管理界面重起了,不需要管重建是否完成,它会在所有可能的时间里自动重建的等到重建完成,整个raid5的恢复工作就做完了。
这是dell 2950的恢复过程
 
 
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0 一个或多个
RAID1 两个或2*N个
RAID3 三个或更多
RAID5 三个或更多  只允许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 
RAID0+1 = RAID10  最少年4块硬盘 (2组RAID 0的互为镜像)  比较常用
RAID1+0子         最少年4块硬盘

Raid 3 在第N+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而每次修改数据的时候都需要往这个硬盘上写数据,这就出现了瓶颈。
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5能保证每次修改数据每块硬盘都在工作,所以性能比Raid3能高一些。
所以,Raid5比Raid3更适合服务器应用,
两者都有错误校检,都是比较稳定的Raid解决方案。
 
RAID 5
  
  

飞客数据恢复中心提供

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以四个硬盘组成的RAID 5为例,其数据存储方式如图4所示:图中,P0为D0,D1和D2的奇偶校验信息,其它以此类推。由图中可以看出,RAID 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 5可以理解为是和的折中方案。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RAID5校验位算法原理
  P=D1 xor D2 xor D3 … xor Dn (D1,D2,D3 … Dn为数据块,P为校验,xor为异或运算)
  XOR(Exclusive OR)的校验原理如下表:
  
A值 B值 Xor结果
0 0 0
1 0 1
0 1 1
1 1 0
 这里的A与B值就代表了两个位,从中可以发现,A与B一样时,XOR结果为0,A与B不一样时,XOR结果就是1,而且知道XOR结果和A与B中的任何一个数值,就可以反推出另一个数值。比如A为1,XOR结果为1,那么B肯定为0,如果XOR结果为0,那么B肯定为1。这就是XOR编码与校验的基本原理。 RAID5读写过程  用简单的语言来表示,至少使用3块硬盘(也可以更多)组建RAID5,当有数据写入硬盘的时候,按照1块硬盘的方式就是直接写入这块硬盘的磁道,如果是RAID5的话这次数据写入会分根据算法分成3部分,然后写入这3块硬盘,写入的同时还会在这3块硬盘上写入校验信息,当读取写入的数据的时候会分别从3块硬盘上读取数据内容,再通过检验信息进行校验。当其中有1块硬盘出现损坏的时候,就从另外2块硬盘上存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第3块硬盘的数据内容。也就是说raid5这种存储方式只允许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出现故障时需要尽快更换。当更换故障硬盘后,在故障期间写入的数据会进行重新校验。 如果在未解决故障又坏1块,那就是灾难性的了。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即RAID0+1。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要求至少4个才能作成RAID0+1。
  RAID 1和RAID 0都各有优点,但如果单独使用RAID 1或RAID 0都无法那些追求性能又要确保系统资料安全性的用户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又推出 模式。
  RAID 0+1 也称之为RAID 10,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结合了 RAID 0及 RAID 1最佳的优点。它采用就是2组RAID 0的互为镜像,也就是它们之间又成为了一个RAID 1的阵列。在每次写入数据时,磁盘阵列控制器会将数据同时写入两组“大容量阵列硬盘组”(RAID 0)中。虽然其硬盘只有50%,但它却是具有最高效率的划分方式。
  此一类型的组态提供最佳的速度及可靠度。不过你需要两倍的磁盘驱动器数目作为一个 RAID 0,每一端的半数作为镜像用。在执行 RAID 0+1 时至少需要4个磁盘驱动器,所以可以说 RAID 0+1 的“安全性”和“高性能”是通过高成本来换取的。
  以四个磁盘组成的RAID 0+1为例,其方式如图所示:RAID 0+1是存储性能和兼顾的方案。它在提供与RAID 1一样的数据安全保障的同时,也提供了与RAID 0近似的存储性能。
  由于RAID 0+1也通过数据的100%备份功能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与RAID 1相同,存储成本高。
  RAID 0+1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既有大量数据需要存取,同时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严格的领域,如银行、金融、商业超市、仓储库房、各种档案管理等。
  Raid 0+1需要的驱动器数量(至少):4(要求驱动器的数量为偶数)
  最大容量:磁盘数x 磁盘容量/2
  描述:RAID 0+1是将条带(RAID 0)进行镜像(RAID 1)。例如,如果你有六块硬盘。如果希望使用RAID 0+1的模式,你就应该将三块硬盘分为一组,创建RAID 0,这样总体存储性能就是每块硬盘的三倍(磁盘数x磁盘存储能力)。现在,将另外三块磁盘作为它们的内容镜像。
  RAID 0+1是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兼顾的方案。它在提供与RAID 1一样的数据安全保障的同时,也提供了与RAID 0近似的存储性能。 由于RAID 0+1也通过数据的100%备份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与RAID 1相同,存储成本高。 RAID 0+1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既有大量数据需要存取,同时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严格的领域,如银行、金融、商业超市、仓储库房、各种档案管理等。
  优点:RAID 0+1阵列从理论上来说,能够经受住RAID 0阵列中任何一块硬盘的故障,因为该硬盘上所有的数据都被备份在RAID 1阵列中。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两块硬盘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阵列,因为很多RAID控制器会在RAID阵列中的某一块硬盘出现故障之后让RAID 0镜像离线(毕竟,RAID 0阵列不提供任何冗余),因此只有剩下的RAID 0阵列在工作,这样系统就没有冗余了。简而言之,如果每个RAID 0阵列中都有一块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整个磁盘阵列就不能工作了。这种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顺序或任意读写的性能。
  缺点:只能使用磁盘阵列总体存储容量的50%。容错性不如RAID 1。对于绝大部分控制器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应对一块磁盘出现故障的情况。扩展方面受到限制,而且扩展的费用很高。
  RAID 0+1和RAID 1+0的异同比较
  RAID 1+0和RAID 0+1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组建RAID的过程中,组建RAID 1和组建 RAID 0的顺序不同而已。
  一 RAID 1+0 (RAID 0 over RAID 1)即先组建RAID 1,然后把组建好的RAID 1 再组建成 RAID 0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1,再把两个RAID 1做成RAID 0,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1) A = Drive A1 + Drive A2 (Mirrored)
  (RAID 1) B = Drive B1 + Drive B2 (Mirrored)
  RAID 0 = (RAID 1) A + (RAID 1) B (Striped)
  二 RAID 0+1 (RAID 1 over RAID 0)即先组建RAID 0,然后把组建好的RAID 0 再组建成 RAID 1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0,再把两个RAID 0做成RAID 1,这就是RAID 1 over RAID 0:
  (RAID 0) A = Drive A1 + Drive A2 (Striped)
  (RAID 0) B = Drive B1 + Drive B2 (Striped)
  RAID 1 = (RAID 0) A + (RAID 0) B (Mirrored)
  在这种架构之下,如果 (RAID 0) A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A就算毁了,当然RAID 1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这时 (RAID 0) B也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B也就算毁了,此时RAID 1的两磁盘驱动器都算故障,整个RAID 1资料就毁了。
  因此,RAID 0 OVER RAID 1应该比RAID 1 OVER RAID 0具备比较高的可靠度。所以我们建议,当采用RAID 0+1/RAID 10架构时,要先作RAID 1,再把数个RAID 1做成RAID 0。
 
阅读(67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