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0028
  • 博文数量: 115
  • 博客积分: 50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40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21 16:0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5)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0年(17)

2009年(76)

2008年(21)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5-06 10:48:18

863项目继续推进,应该说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曾经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硬件进程的加载已经实现了,虽然代理进程的功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它的状态转化还是得到了实现:
bit流到达后,与修改后的可执行文件头粘结成为我们的文件格式.hwt文件,通过exec加载到内核,然后将bit流大小和物理地址传送给FPGA,通知下载器下载,随后代理进程进入阻塞状态,等待bit流文件执行完毕发送信号将其唤醒释放所有资源。
现在呢,加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实现,需要解决软硬件任务的通信问题了,考虑到将硬件任务进程化的语义,需要使用进程间通信的策略对其进行封装,鉴于信号可携带信息太少以及发送无格式字节流的缺陷,在此采用消息队列的通信方式。
将这方面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V消息队列是随内核持续的,只有在内核重起或者显示删除一个消息队列时,该消息队列才会真正被删除。因此系统中记录消息队列的数据结构(struct ipc_ids msg_ids)位于内核中,系统中的所有消息队列都可以在结构msg_ids中找到访问入口。
2、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链表。每个消息队列都有一个队列头,用结构struct msg_queue来描述。队列头中包含了该消息队列的大量信息,包括消息队列键值、用户ID、组ID、消息队列中消息数目等等,甚至记录了最近对消息队列读写进程的ID。读者可以访问这些信息,也可以设置其中的某些信息。
3、struct ipc_ids msg_ids是内核中记录消息队列的全局数据结构;struct msg_queue是每个消息队列的队列头。

全局数据结构 struct ipc_ids msg_ids 可以访问到每个消息队列头的第一个成员:struct kern_ipc_perm;而每个struct kern_ipc_perm能够与具体的消息队列对应起来是因为在该结构中,有一个key_t类型成员key,而key则唯一确定一个消息队列。kern_ipc_perm结构如下:

struct kern_ipc_perm{

            key_t   key;

            uid_t   uid;

            gid_t   gid;

uid_t   cuid;

gid_t   cgid;

mode_t  mode;

unsigned long seq;

}

二、基本操作

1 打开或创建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的内核持续性要求每个消息队列都在系统范围内对应唯一的键值,所以,要获得一个消息队列的描述字,只需提供该消息队列的键值即可;

注:消息队列描述字是由在系统范围内唯一的键值生成的,而键值可以看作对应系统内的一条路经。

2 读写操作

消息读写操作非常简单,对开发人员来说,每个消息都类似如下的数据结构:

struct msgbuf{

long mtype;

char mtext[1];

};

mtype成员代表消息类型,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消息的类型;mtext是消息内容,当然长度不一定为1。因此,对于发送消息来说,首先预置一个msgbuf缓冲区并写入消息类型和内容,调用相应的发送函数即可;对读取消息来说,首先分配这样一个msgbuf缓冲区,然后把消息读入该缓冲区即可。

3 获得或设置消息队列属性:

消息队列的信息基本上都保存在消息队列头中,因此,可以分配一个类似于消息队列头的结构(struct msqid_ds),来返回消息队列的属性;同样可以设置该数据结构。

API

1、文件名到键值

#include

#include

key_t ftok (char*pathname, char proj)


它返回与路径pathname相对应的一个键值。该函数不直接对消息队列操作,但在调用ipc(MSGGET,…)msgget()来获得消息队列描述字前,往往要调用该函数。典型的调用代码是:

key=ftok(path_ptr, 'a');

    ipc_id=ipc(MSGGET, (int)key, flags,0,NULL,0);

   

2linux为操作系统V进程间通信的三种方式(消息队列、信号灯、共享内存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
int ipc(unsigned int call, int first, int second, int third, void * ptr, long fifth);

第一个参数指明对IPC对象的操作方式,对消息队列而言共有四种操作:MSGSNDMSGRCVMSGGET以及MSGCTL,分别代表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从消息队列读取消息、打开或创建消息队列、控制消息队列;first参数代表唯一的IPC对象;下面将介绍四种操作。

  • int ipc( MSGGET, intfirst, intsecond, intthird, void*ptr, longfifth);
    与该操作对应的系统V调用为:int msgget( (key_t)firstsecond)
  • int ipc( MSGCTL, intfirst, intsecond, intthird, void*ptr, longfifth)
    与该操作对应的系统V调用为:int msgctl( firstsecond, (struct msqid_ds*) ptr)
  • int ipc( MSGSND, intfirst, intsecond, intthird, void*ptr, longfifth);
    与该操作对应的系统V调用为:int msgsnd( first, (struct msgbuf*)ptr, second, third)
  • int ipc( MSGRCV, intfirst, intsecond, intthird, void*ptr, longfifth);
    与该操作对应的系统V调用为:int msgrcv( first(struct msgbuf*)ptr, second, fifth,third)

注:本人不主张采用系统调用ipc(),而更倾向于采用系统V或者POSIX进程间通信API。原因如下:

  • 虽然该系统调用提供了统一的用户界面,但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的参数几乎不能给出特定的实际意义(如以firstsecond来命名参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开发不便。
  • 正如ipc手册所说的:ipc()linux所特有的,编写程序时应注意程序的移植性问题;
  • 该系统调用的实现不过是把系统V IPC函数进行了封装,没有任何效率上的优势;
  • 系统VIPC方面的API数量不多,形式也较简洁。

3.系统V消息队列API
系统V消息队列API共有四个,使用时需要包括几个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1int msgget(key_t key, int msgflg)

参数key是一个键值,由ftok获得;msgflg参数是一些标志位。该调用返回与健值key相对应的消息队列描述字。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该调用将创建一个新的消息队列:

  • 如果没有消息队列与健值key相对应,并且msgflg中包含了IPC_CREAT标志位;
  • key参数为IPC_PRIVATE

参数msgflg可以为以下:IPC_CREATIPC_EXCLIPC_NOWAIT或三者的或结果。

调用返回:成功返回消息队列描述字,否则返回-1

注:参数key设置成常数IPC_PRIVATE并不意味着其他进程不能访问该消息队列,只意味着即将创建新的消息队列。

2int msgrcv(int msqid, struct msgbuf *msgp, int msgsz, long msgtyp, int msgflg);
该系统调用从msgid代表的消息队列中读取一个消息,并把消息存储在msgp指向的msgbuf结构中。

msqid为消息队列描述字;消息返回后存储在msgp指向的地址,msgsz指定msgbufmtext成员的长度(即消息内容的长度),msgtyp为请求读取的消息类型;读消息标志msgflg可以为以下几个常值的或:

  • IPC_NOWAIT 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消息,调用立即返回,此时,errno=ENOMSG
  • IPC_EXCEPT msgtyp>0配合使用,返回队列中第一个类型不为msgtyp的消息
  • IPC_NOERROR 如果队列中满足条件的消息内容大于所请求的msgsz字节,则把该消息截断,截断部分将丢失。

msgrcv手册中详细给出了消息类型取不同值时(>0; <0; =0),调用将返回消息队列中的哪个消息。

msgrcv()解除阻塞的条件有三个:

  1. 消息队列中有了满足条件的消息;
  2. msqid代表的消息队列被删除;
  3. 调用msgrcv()的进程被信号中断;

调用返回:成功返回读出消息的实际字节数,否则返回-1

3int msgsnd(int msqid, struct msgbuf *msgp, int msgsz, int msgflg);
msgid代表的消息队列发送一个消息,即将发送的消息存储在msgp指向的msgbuf结构中,消息的大小由msgze指定。

对发送消息来说,有意义的msgflg标志为IPC_NOWAIT,指明在消息队列没有足够空间容纳要发送的消息时,msgsnd是否等待。造成msgsnd()等待的条件有两种:

  • 当前消息的大小与当前消息队列中的字节数之和超过了消息队列的总容量;
  • 当前消息队列的消息数(单位"")不小于消息队列的总容量(单位"字节数"),此时,虽然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数目很多,但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字节。

msgsnd()解除阻塞的条件有三个:

  1. 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消息队列中有容纳该消息的空间;
  2. msqid代表的消息队列被删除;
  3. 调用msgsnd()的进程被信号中断;

调用返回: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1

4int msgctl(int msqid, int cmd, struct msqid_ds *buf);
该系统调用对由msqid标识的消息队列执行cmd操作,共有三种cmd操作:IPC_STATIPC_SET IPC_RMID

  1. IPC_STAT:该命令用来获取消息队列信息,返回的信息存贮在buf指向的msqid结构中;
  2. IPC_SET:该命令用来设置消息队列的属性,要设置的属性存储在buf指向的msqid结构中;可设置属性包括:msg_perm.uidmsg_perm.gidmsg_perm.mode以及msg_qbytes,同时,也影响msg_ctime成员。
  3. IPC_RMID:删除msqid标识的消息队列;

调用返回: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1

 

每个消息队列的容量(所能容纳的字节数)都有限制,该值因系统不同而不同。

另一个限制是每个消息队列所能容纳的最大消息数:在redhad 8.0中,该限制是受消息队列容量制约的:消息个数要小于消息队列的容量(字节数)。

注:上述两个限制是针对每个消息队列而言的,系统对消息队列的限制还有系统范围内的最大消息队列个数,以及整个系统范围内的最大消息数。一般来说,实际开发过程中不会超过这个限制。

四、IPC随进程持续、随内核持续以及随文件系统持续的定义:

  1. 随进程持续:IPC一直存在到打开IPC对象的最后一个进程关闭该对象为止。如管道和有名管道;
  2. 随内核持续:IPC一直持续到内核重新自举或者显示删除该对象为止。如消息队列、信号灯以及共享内存等;
  3. 随文件系统持续:IPC一直持续到显示删除该对象为止。IPC随进程持续、随内核持续以及随文件系统持续的定义:

 

 
阅读(162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