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宗教,艺术看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
转载:
2008-1-23 9:13:46 刘寻
从科学,宗教,艺术看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
物理学系○一级 刘寻(学号01261045)
概
要:本文就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科学、宗教、艺术这三个最典型的方面进行了探讨。科学,是最严谨而值得信赖的,它是在不断的被证伪中发展
的。宗教是从虚无中产生,所以无可辩驳,适合安抚人类的痛苦和浮躁。艺术则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表达。这三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共同得满足着人类的精
神需求,并使文明不断发展。
关键词:人类精神需求;科学;宗教;艺术
人类的文化活动,包括科学,宗教和艺术等,笔者以为,从本质上说都是出于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
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曾将真(科学)、善(宗教)、美(艺术)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随着高度的上升,真、善、美将越来越近,在最高点达到完全统一。
而又有人认为,回顾历史,我们还能找到另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在那个倒置的金字塔尖上,科学、宗教、艺术等都汇集在一处,都处于萌芽、彼此不分的混沌状态。
而这种从汇集到分离,再到汇集的变化,笔者认为也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再达到一种高层的统一境界的变化。
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
宗教和艺术三者是糅合为一个整体的,比如原始巫术与原始人工制品,既有技术成分,又常常与某种信仰有关,并尽量表现得有艺术性。但这种自然结合只是各方面
都刚刚开始发展的原因,这有点类似于物种的发展,在生命产生的初始物种是很少的,进化之后才有了物种的分化。
同样的,科学、宗教和艺术这三种主要的文化活动也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后才分化开来,并分别承担了人类各方面的精神需求:
一、科学——不断的探索和自我否定
科学原本的意思即是知识,但世界上事物的复杂性和科学所追求的客观性决定了一切的科学理论都只能是“相对”的,被称为“绝对真理”的知识永远也不可能找
到。批判理性主义提出了证伪原则,认为一个好的理论,应当是可证伪度高的理论,其理论表述的内容越精确、越普遍,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可证伪度就越高。科
学的目标是寻求自然系统中的事实及原因,一切都讲求有依据,推理严谨。而人类目前的所知是有局限的,所以科学家可以在大自然的体系中,追究彼此的关系与原
因,但对整个大自然的存在,即最终的来源问题,由于所掌握的依据有限,便无法探讨。
一般看来,科学的严谨性使其可以得到最为广泛的信任——
这一点是其它文化活动所不能及的。人们可以借助它得到世界的最为清晰的图景。但可以拿电脑显示屏作为比方,这个图景可以不断的变得更清晰,但永远不会是实
物的完全真实的反映,而只能无限接近。每前进一步,就是对原来图景的一次刷新(即否定)。而这前进的探索是永远不会到达终点的。
二、宗教——想象才能是最完美的
宗教里的教条就与科学不同,它已经被定义为绝对真理,就是说,它直接告诉人们“这就是事实”,让人们深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由于它没有经过推理,完全是出于一种“想象”。自然的就无法证伪。
所以它实际是停止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从而减少了人们的痛苦。所以“宗教真理”和“科学真理”之间的“较劲”是没有意义的(愿意探索的就信后者,不愿意探索的就去信前者吧)宗教真正普遍的意义还是在于维持人类心灵良好的秩序。
探索是会让人感到痛苦乃至疲累的。而没有足够理智的探索,就导致“多少人在与自我孤独的对峙中饱受煎熬,更多的人因为面对自我之孤独的恐惧而逃向渲泄中
的快感,这正是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原因,**、**易、纸醉金迷,这是这个时代心灵苍白者的逃城。”(一位基督教徒所言)
正如一位教徒所说:“其实没有来自永恒的救赎之光,人在心灵中的求索是不会有结果的。”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用一位基督教徒歌颂上帝的诗段来表达或许是最恰当的:
……
可是一切又都难说,你应该没有错
因为人类的本性带着缺陷太多太多
正如你举起牧羊的鞭子
为的是不让羔羊走上迷途去受饥饿
……
三、艺术——我们都需要表达
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讨论很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也显得错综复杂。笔者冒昧的认为艺术的内涵其实可以简单的用“表达”二字概括——不需要其它
多余的描述。艺术并不是“美”的代表,而只是因为人们都爱好美好的东西,所以当人们体验到美的时候就愿意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人们想表达的并非全是美的东
西,这就是所谓(审)“丑”艺术产生的原因。而艺术家,则是那些表达得最为成功的人。
**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经说道:“艺术和科学是不
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笔者窃以为艺术所追求的“普遍性”仅仅是它的表达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共鸣。而实际上这并
不是它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表达,它所追求的只能是对所表达事物的传神描绘。而人类的情感的底层,本身就具有着相同的东西,不需要通过别的手法刻意撮合。
关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用这样一个比喻似乎更确切些,就是科学,和宗教,哲学等等其它的活动一样,都是埋在土中的种子或根,而艺术,则是在地
表以上摇曳生姿的花叶。艺术来源于人类生活的包括科学在内的方方面面,而反过来,又能为科学研究和其它的探索提供新鲜的空气和一些动力。
人
类在精神上的需求,就是这样一株一株的“植物”,“植物”的各个部位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可以
理解。”,自然界神奇的自洽性使得人们能够从感性的表达(艺术)中寻找探索自然所需要的灵感;而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提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达方式;甚至
神圣的宗教教义,竟也会因现代科学的发展而改写;宗教对世界的描述是强硬的,有了艺术,它的教条才能以更动人的方式让教徒们接受,乃至笃信不疑;宗教里宣
扬的善却又让多少艺术家得到了心灵的纯粹宁静,从而创造出充满情感,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
本文探讨了科学,宗教和艺术三者关于对人类精神
需求的满足的各自特点,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三者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代表,源自人类的精神需求,亦归于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
积极广泛的接受这些文明的滋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空间,是人们最需要做的。
参考文献
[1] 刘华杰, 《聚散两依依:论科学与艺术的几个一般性问题》,<
[2] 马继霞,《证实、证伪与教育实验》,研究与实验/教育教学实验/证实、证伪与教育实验.htm
[3] 江登兴,《我愿生存于当代》,<
[4] Roger G.Newton,武际可译,《何为科学真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 JROppenheimer,艺术与科学的展望,<
[6] 何天择,《科学、理性与基督教》,<
[此为选修课《科学技术与哲学》课期末作业]
阅读(262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