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3288
  • 博文数量: 13
  • 博客积分: 4010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7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6-04 01:21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08年(1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8-11-24 16:38: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崛起,似乎足以赋予创新这个经济学概念中国特色的含义。

如何界定创新?英文Innovation原指科技上的发明和创造,后泛指人类所有前所未有之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社会方面的进步。如果说,发达国家自1912年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提出创新理论起,就持续着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目的、以政府支持为条件的革新的话,那么创新在中国真正兴起还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事。中国重视创新。从1993年出台《科学技术进步法》,到2005年将自主创新视为国策,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悄然在跟踪学习、简单模仿、经验吸纳和资本引进的过程中成长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大国,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开始追求提高创新中的自主成分。

中国有没有创新?如果按创新需伴随科技发明和突破为标准衡量,大部分中国企业虽已开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但仍要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中国的发明者及企业去年共提出了5456项国际专利申请,虽较2006年增长49%,但仍明显落后于韩国(7138项)、日本(27230项)和美国(52969项)。这说明创新不是谁能一夜间学会的技能,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大中华区负责人安德鲁·格兰特(Andrew Grant)说。不过中国显然已开了个好头。

中国经济高增长验证了中国式创新行之有效。此次特别报道中,我们将介绍5家公司的创新故事。从红星美凯龙学习西方连锁经营的家居市场商业模式,到海尔集团依赖产品创新成为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厂商;从青岛啤酒靠三位一体营销令百年品牌焕发青春,到东软和快钱另辟蹊径求生存,这些故事都具有同一特点:市场主导。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愈加外向,挑战亦如海尔集团发言人张铁燕所概括,显示为国内国外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一体化。中国企业更当放眼全球,坚持创新。

创新不是一夜间学会的技能,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大中华区负责人安德鲁·格兰特说,但中国已开了个好头

 

阅读(5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