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10550
  • 博文数量: 152
  • 博客积分: 3857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70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7-29 18:1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2)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8)

2014年(2)

2013年(5)

2012年(15)

2011年(12)

2010年(24)

2009年(18)

2008年(24)

2007年(24)

2006年(14)

2005年(4)

分类:

2008-07-29 14:47:05

作者:   2008-07-21
 

市盈率小于、等于20倍的行业有钢铁(14倍)、汽车(19倍)、水陆交通(19倍)和石油化工(20倍);市盈率在20至30倍之间的行业有金融(22倍)、机械(23倍)、电力(23倍)、航空机场(28倍)、家电(28倍)、纺织(28倍)、房地产(30倍)等。

沪深两市在经过大幅回落后,市盈率水平降至24倍左右,这一水平已经接近成熟市场比如美国的标普500指数,从整体上而言,这说明中国股市已经难言泡沫。当然,24倍只是一个整体水平,如果细分到不同行业,会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细节,有些行业的市盈率仅为10多倍,有些行业的市盈率依然高达50多倍。不同行业的市盈率分化,一方面体现了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估值错杀。

市盈率小于、等于20倍的行业有钢铁(14倍)、汽车(19倍)、水陆交通(19倍)和石油化工(20倍)。钢铁在所有行业中市盈率最低,并不意味着钢铁股被严重低估,一方面是因为钢铁股的估值向来不高,传统上给钢铁股估值甚至并不采用市盈率,而是采用市净率,成熟市场的估值水平大概在1.5倍市净率左右,A股市场钢铁股的市净率为2倍左右,以此来看,并没有明显低估。钢铁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的典型代表,其盈利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钢铁行业一方面要应对上游行业的涨价,比如铁矿石、煤炭等等,同时,还要面临下游行业的需求放缓,比如房地产、汽车等等,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钢铁股在A股享有最低的市盈率水平,其实正在情理之中。

汽车股的市盈率排名倒数第二,或许多少有些令人意外。汽车股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石油价格高企打消了很多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汽车行业的需求面临较大萎缩,同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汽车行业面临不小的成本压力。双重冲击下,汽车股成为本轮调整中的重灾区,尤其是乘用车公司,比如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等,最高跌幅竟然超过70%。而随着汽车股的全面回调,一些商用车公司也跟着大幅回落,不排除其中有被错杀的可能,比如宇通客车和金龙汽车等,因为商用车公司相对而言,受到油价冲击的影响较小。同时,面对钢材涨价,这两家公司作为行业内的寡头垄断者,具备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不像乘用车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交通股是一个让人泄气的行业,传统观点认为这是一个防御性行业,不过事实表明,在过去两年的牛市行情里,交通股的走势明显弱于大盘,但是当大盘回调时,这个行业的个股却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防御性,同样跟随大盘同步回落,甚至跌幅居前。赣粤高速、宁沪高速、福建高速等公路股的表现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石油化工股的低估值同样因为高油价。以中石油为例,由于石油暴利税的存在,国际油价越是高涨,中石油的利润越是微薄,加之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缺陷,炼油业务也处于越炼越亏的窘境。有大量原油开采业务的中石油尚且如此,其他石油化工类股票的困境更是可想而知。

市盈率在20至30倍之间的行业有金融(22倍)、机械(23倍)、电力(23倍)、航空机场(28倍)、家电(28倍)、纺织(28倍)、房地产(30倍)等。在金融行业中,尤以银行股估值最低,银行股被投资者抛弃,主要在于紧缩的信贷政策。央行为了控制经济过热以及通货膨胀,对贷款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由于中国的大多数银行以存贷差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这导致投资者担心银行丧失利润来源,同时,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这也大大限制了银行的经营活力,多重冲击下银行成为重灾区,跌幅大多超过50%。其实银行股是今年所有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之一,投资者抛弃银行股主要出于对宏观调控预期的恐惧,如果将来紧缩政策有所松动,银行股有望成为率先反弹的板块。银行信贷收紧自然会殃及到房地产板块,当银行信贷收紧,而且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担心房地产泡沫破灭,开始持币观望时,地产商们一直顺畅的现金流骤然紧绷,体现在股价上就是几乎雪崩的走势。

机械行业也是A股市场的一个大行业,包括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等众多重要的子行业。机械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一方面是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下游行业的需求随之回落影响了行业的销售额,加之钢材价格上涨,机械行业难以将成本顺利转移,所以承受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即便如三一重工、沈阳机床、振华港机等这些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股价跌幅也至少超过了50%。对于机械行业而言,未来的投资时点在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转暖,钢材价格回落。

其他几大行业如电力、航空机场、纺织等行业,之所以也落入低估值区间,主要原因还在于成本压力,比如电力行业面临的煤炭价格上涨、航空机场面临的油价上涨、纺织企业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等等。

市盈率超过30倍的代表性行业有医药(34倍)、煤炭(38倍)、商业零售(46倍)、食品饮料(52倍)、农业(54倍)和传播文化(65倍)等。不难看出,这些行业中除了传播文化,其余几大行业均为抵御通货膨胀的行业,这说明,在通货膨胀导致股市下挫的时候,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将资金转移到了这些反通胀股,从而使这些行业享受了弱市下的相对高估值。

医药行业在经历了2006年行业大整顿的低谷之后,很多公司开始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也成为最近两年来投资者的新宠。在全面医保这条投资主线下,医药业在未来几年仍将是投资者追捧的对象,不过由于相比其他很多行业而言,医药股的估值并不便宜,所以,投资医药股最好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确定性成长性的公司,通过成长性来消除估值压力。

煤炭股是在目前通货膨胀背景下难得的投资品种,按照传统观点,煤炭应该和钢铁、石化等股票一样,归入周期性行业,但由于煤炭行业的供需状况日渐紧张,煤炭作为稀缺性资源,对其估值也应该顺理成章地超越周期性。投资煤炭股短期应该关注政策风险,比如前段时间煤炭股大跌,就因为市场有征收煤炭资源税的传言,其实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任何政策干预成本都可以被轻松转移出去,比如6月份对电煤价格进行临时干预,导致的结果就是电煤供应严重紧张,各地又开始出现拉闸限电的苗头。长期看,投资煤炭股的关键还在于市场供求关系。

商业零售企业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商品价格上涨,对零售企业意味着销售额增加,在渠道为王的商业时代,渠道商们普遍拥有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分享通货膨胀带来的利润增长。今年一季度,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明显提升,充分印证了零售企业可以从通胀中获益。另外,在我国出口放缓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必然,这也使得消费类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仅包括商业零售,更包括了食品饮料。

在过去半年内,食品饮料行业明显跑赢大盘,但如果将时间窗口放大到1年甚至2年,食品饮料行业是跑输大盘的,这体现了这个行业的防御性特征。食品饮料包含的子行业众多,比如肉制品、乳品、白酒、啤酒等等,不同的子行业对应不同的景气周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作为基础性消费品,肉制品和乳制品价格受到较大的行政性干预,但同时上游成本有增无减,所以,行业利润空间受到较大挤压。而在饮料业,白酒、葡萄酒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啤酒业由于过于激烈的竞争,难以缓解成本压力,表现逊于白酒和葡萄酒。对于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未来投资的关键词应该是消费升级,也就是那些定位高端的白酒和葡萄酒等子行业,而那些竞争激烈的子行业应该尽量避免,尤其是在食品饮料整体估值已经过高的背景下。

农业板块是A股市场的黑马,如果将视野放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到本轮全球性通胀的原因主要来自能源和农产品,那么,国内农产品板块的异军突起不足为怪,但是,如果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并没有完全接轨,那么,A股市场农产品板块的走强,多少有些炒作成分。农业板块现在50多倍的估值,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还多,而以大多数农业公司的实际业绩和成长性而言,支撑这样的估值水平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股票市场从来都不会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也就是说,现有的估值和股价并不会完全体现公司的未来,在这些分化的市盈率背后,有些是投资者的合理预期,有些则包含了风险和机遇。

以上文章内容选自《三联生活周刊》,详情请见《三联生活周刊》总488期 (2008-07-21出版)  

阅读(11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