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91094
  • 博文数量: 95
  • 博客积分: 6011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34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2 16:5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5)

文章存档

2009年(44)

2008年(51)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9-05-08 14:43:34

 

前期规划

**********************************************************************************************************************
注 :该教程参考了如下内容 :
A
)官方文档 :
B
abel 兄的大作 :
              
作者 :ailms
版本 :v1
最后修改 :2006/11/18 0:06
**********************************************************************************************************************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做个 RRDtool 还要规划什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规划必须具备灵活性、可扩展性,否则会给

将来的使用带来不少的麻烦。我们先谈一下 MRTG 的规划,再谈 RRDtool 的规划。

一)MRTG 的前期规划

A
想要监测监测什么对象?并列出一个清单;

B
想要以什么方法来取得数据?是通过 SNMP 还是 shell perl 。如果使用 SNMP ,监测对象所在主机  

   
 SNMP 服务安装了吗?是否配置完毕;

C
每个对象的监测时间是多长时间一次?并以此对监测对象进行分类。例如笔者本人共用 MRTG 监测了 80 多个对象,并根据

    
内容分成四类 :

   
重要状态方面 : 例如 HACMP 的切换动作监控;Oracle 服务的状态;LVM 中的 vg 是否在线;服务器是否宕机等。这些监

                           
测对象对于一个系统的运行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故障,需要立即处理的。所以对于这类对象,按最

                           
小时间间隔(5分钟一次)设置

   I/O
性能方面 :主要是 I/O 吞吐量、I/O 服务时间方面的监测。这类对象是7分钟一次

    
次要状态方面 :例如 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在线人数、温度、拨号用户人数等。20分钟一次

   
利用率方面 : 由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所以对利用率比较关心。单独拎出来做一块监测。主要是监控Oracle 的各个表空间的利

                        
用率,以及LVM磁盘系统各个分区的利用率。每25分钟一次

   
监控机本身 :负责监控的监控机本身也需要监控。主要监控当前监测的对象数量,以及系统负荷。这类就30分钟一次。


D
每个对象一个 cfg 文件?还是全部集中在一个 cfg 文件中呢?我本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每个 Target一个 cfg 文件,每个 cfg 中都定

       
 WorkdirLanguage 这两个选项。针对上面的5个分类,建立5 “大的”cfg 文件,再利用 MRTG 中的   Include 功能导入一个个

      “
小的、具体的 cfg 文件。这样当日后对某个监测对象进行修改时(例如修改数据的获取脚本,或者修改图片的外观),可以单独测试

      
该对象。不用连同其他对象也一起跑一次,节省不少时间。如果想取消那个对象的监测,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大的”cfg 文件中,把对应

       
 Include 语句注释掉就可以了,是不是更方便呢?

E
为个监控对象起一个合适的名称。一般用  的方式。这一步也满重要的。一开始不注意,随便给个名字,等到后来自己都

搞不清楚了,建议一开始就规划好。如果要使用 MRTG 的告警功能,就更应该好好规划了,要不然收到告警邮件都不知道是那个对象,那个机

器出现问题,白白浪费时间。

F
是否需要用到 MRTG 的告警功能。MRTG 有告警功能,可以设置输入/出的最大值,最小值。超过限制就会调用 ThreshProgI  ThreshProgO 

选项指定的程序。我一般用发送邮件和HTML配合的方式。下面是告警部分的截图 :




  

差不多也就这些了,就可以开始动手写 script 了。

二)RRDtool 的前期规划

RRDtool 
的前期规划相对多一点,因为 RRDtool 很多东西需要自己设定。除了上述 MRTG 考虑的几点之外,我一般还考虑以下几点 :

A
是一个 RRD 文件中包括多个监测对象(DS),还是分成多个 RRD 文件 ?RRDtool 提供了 tune 操作,可以增加监测对象或者删除 RRD 

件中的某个对象,而且绘图时也可以指定要画的是那个对象,这点看个人喜欢而定。

B
如何统计取得的数据 :MRTG 是固定的,5分钟、20分钟、2小时、1天。RRDtool 则可以自己设置

C
如何保存/统计这些数据 :这是和 MRTG 不同的地方。MRTG log 的建立和维护是自动的,RRDtool 的数据存放

    
则需要自己定义。但我们可以参照 MRTG 的方式:

每日统计图(5分钟平均)    600 个,大约2天的时间

每周统计图(20分钟平均) : 600 个,大约8天的时间

每月统计图 (2小时平均) : 600 个,50 天的时间

每年统计图 (1天平均) :730 个, 2年的时间

要以什么方式绘图 :MRTG 只有曲线(LINE)和方块(AREA)两种;RRDtool 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一种是 STACK 方式。就是在前一个曲线或者方

块的基础上绘图图,而不是直接从 X 轴开始绘图。这样绘制出来的图比较清晰,不会出现交叉的现象,但此时 Y 轴的值等于当前对象的值加上前一

个绘图对象的值。例如前一个对象(cpu 的系统进程利用率)的值是10,采用的是 AREA 方式绘图。当前对象(cpu 的用户级进程的利用率)是5

采用的是 STACK 方式,则“cpu的用户级进程利用率对应的Y轴刻度是10+5=15;所以如果不加说明,别人可能会误解。

三)实际例子

A
搞清楚究竟想要监测什么对象 :监测本地主机的网络流量。包括 eth0  lo 接口的流量。

B
想要以什么方法来取得数据 :sar 也可以统计网卡接口的流量。但这里我们用 SNMP ,访问 ifInOctets  ifOutOctets 

假设脚本名称是 get_eth0_traffic.sh  get_lo_traffic.sh

C
每个对象的监测时间是多长时间一次 :5分钟

D
是采用一个 RRD 文件还是多个 :2 RRD 文件,一个是 eth0.rrd,一个是 lo.rrd

E
为每个监测对象起名 :分别是 eth0_in ,eth0_out ,lo_in ,lo_out

F
统计频率 :5分钟、20分钟、2小时、1

G
如何保存统计数据 :600个、600个、600个、730

H
要以什么方式绘图 :目前暂不考虑该问题。等到实际绘图时再体验。

注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数据的插入、绘图一起做到 get_eth0_traffic.sh  get_lo_traffic.sh 中,但目前这两个脚本只是负责取数据并输出而已,

            
到最后我们再把这些功能合并到一起。


四)下面是脚本的内容

CODE:

[root@dns1 bob]# cat get_eth0_traffic.sh 
#!/bin/bash

首先取得 eth0 接口的 ifIndex 
index=$(snmpwalk -IR localhost RFC1213-MIB::ifDescr |grep eth0|cut -d '=' -f 1|cut -d '.' -f 2)

再通过 snmp 协议取得 ififInOctets  ifOutOctets 的值
由于在 /etc/snmp.conf 中配置了 defVersion  defCommunity ,所以 snmpget 命令不用指定这两个参数

eth0_in=$(snmpget -IR -Os localhost ifInOctets.${index}|cut -d ':' -f 2|tr -d '[:blank:]')
eth0_out=$(snmpget -IR -Os localhost ifOutOctets.${index}|cut -d ':' -f 2 |tr -d '[:blank:]')
echo $eth0_in
echo $eth0_out

[root@dns1 bob]#



CODE:

[root@dns1 bob]# cat get_lo_traffic.sh    
#!/bin/bash
首先取得 eth0 接口的 ifIndex 

index=$(snmpwalk -IR localhost RFC1213-MIB::ifDescr |grep lo|cut -d '=' -f 1|cut -d '.' -f 2)
lo_in=$(snmpget -IR -Os localhost ifInOctets.${index}|cut -d ':' -f 2|tr -d '[:blank:]')
lo_out=$(snmpget -IR -Os localhost ifOutOctets.${index}|cut -d ':' -f 2 |tr -d '[:blank:]')
echo $lo_in

echo $lo_out
[root@dns1 bob]#


再把这2个脚本放入 crontab 中,每5分钟执行一次

CODE:

*/5 * * * * /home/bob/get_eth0_traffic.sh
*/5 * * * * /home/bob/get_lo_traffic.sh


不过这样会有讨厌的邮件产生,也可以在脚本中用 while true 循环,配合 sleep 300 让脚本一直运行,而不是重复启动脚本。具体选择那样你自己决定。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建库了。

建立 RRD 数据库

**********************************************************************************************************************
注 :该教程参考了如下内容 :
A
)官方文档 :
B
abel 兄的大作 :

作者 :ailms
版本 :v1
最后修改 :2006/11/17 17:35
**********************************************************************************************************************


准备工作都做完了,脚本也写完了,就可以开始建库了。建库实际上就是建立后缀名为 .rrd  RRD 文件。

一)语法格式

CODE:

rrdtool create filename [--start|-b start time] [--step|-s step] 
                     [DS:ds-name:DST:dst arguments]  
                     [RRA:CF:cf arguments]


其中 filename DS 部分和 RRA 部分是必须的。其他两个参数可免。

二)参数解释

A
 默认是以 .rrd 结尾,但也以随你设定。

B
) --step 就是 RRDtool “期望” 每隔多长时间就收到一个值。和 MRTG  interval 同样含义。默认是5分钟。我们的脚本也应该是

      
5分钟运行一次。

C
) --start 给出 RRDtool 的第一个记录的起始时间。RRDtool 不会接受任何采样时间小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间的数据。也就是说 –-start

   
指定了数据库最早的那个记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 update 操作中给出的时间在 –-start 之前,则 RRDtool拒绝接受。--satrt 选项也是
   
   
可选的。按照 我们在前一篇中的设定,则默认是当前时间减去 600*300秒,也就是50个小时前。 如果你想指定--start 1天前,可以用

CODE:

--start $(date -d '1 days aog' +%s)


注意,--start 选项的值必须是 timestamp 的格式。

D
) DS DS 用于定义 Data Soure 。也就是用于存放脚本的结果的变量名(DSN)

   
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eth0_in ,eth0_out, lo_in , lo_out DSN  1-19 个字符,必须是 0-9,a-z,A-Z 

E
) DST DST 就是 Data Source Type 的意思。有 COUNTERGUAGEDERIVEABSOLUTECOMPUTE 5种。

             
由于网卡流量属于计数器型,所以这里应该为 COUNTER 

F
) RRA RRA 用于指定数据如何存放。我们可以把一个RRA 看成一个表,各保存不同 interval 的统计结果

G
PDP Primary Data Point 。正常情况下每个 interval RRDtool 都会收到一个值;RRDtool 在收到脚本给来的值后 会计算出另外

   
一个值(例如平均值),这个 值就是 PDP ;这个值代表的一般是“xxx/的含义。注意,该值不一定等于RRDtool   收到的那个值。除非是 
   
   GAUGE 
,可以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H
) CF CF 就是 Consolidation Function 的缩写。也就是合并(统计)功能。有 AVERAGEMAXMINLAST 四种

   
分别表示对多个PDP 进行取平均、取最大值、取最小值、取当前值四种类型。具体作用等到 update 操作时 再说。

I
 CDP Consolidation Data Point RRDtool 使用多个 PDP 合并为(计算出)一个 CDP。也就是执行上面 的CF 操作后的结果。这个值就是存入 RRA 

   
的数据,绘图时使用的也是这些数据。


三)再说 DST 

DST 
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选错了 DST ,即使你的脚本取的数据是对的,放入 RRDtool 后也是错误的,更不用提画出来的图是否有意义了。

如何选择 DST 看下面的描述 :

A
COUNTER :必须是递增的,除非是计数器溢出(overflows)。在这种情况下,RRDtool 会自动修改收到的值。例如网络接口流量、收到的

       packets 
数量都属于这一类型。

B
DERIVE:和 COUNTER 类似。但可以是递增,也可以递减,或者一会增加一会儿减少。

C
ABSOLUTE ABSOLUTE 比较特殊,它每次都假定前一个interval的值是0,再计算平均值。

D
GAUGE GAGUE 和上面三种不同,它没有平均的概念,RRDtool 收到值之后字节存入 RRA 

E
COMPUTE COMPUTE 比较特殊,它并不接受输入,它的定义是一个表达式,能够引用其他DS并自动计算出某个值。例如

CODE:

DS:eth0_bytes:COUNTER:600:0:U DS:eth0_bits:COMPUTE:bytes,8,*


 eth0_bytes 每得到一个值,eth0_bits 会自动计算出它的值:将 eth0_bytes 的值乘以 8 。不过 COMPUTE 型的 DS 有个限制,只能应用
   
   
它所在的 RRD  DS ,不能引用其他 RRD  DS COMPUTE  DS 是新版本的 RRDtool 才有的,你也可以用 CDEF 来实现该功能。 
      
      
F
AVERAGE 类型适合于看平均情况,例如一天的平均流量,。所以 AVERAGE 适用于需要知道 ‘xxx/’ 这样的需求。但采用 AVERAGE 型时,你并不知道

       
在每个 CDP 中(假设30分钟平均,6PDP组成)之中,流量具体是如何变化的,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这于需要用到别的统计类型了

G
MAXIMUM MINIMUM不适用想知道“xxx/这样的需求,而是适用于想知道某个对象在各个不同时刻的表现的需求,也就是着重点在于各个时间点。

      
也就是所谓的趋势了,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采用 MAXIMUM 或者 MINIMUM  CF ,可以看出接口在每个 CDP 的周期内最高是达到多少,最低又是多

      
少,如果是 AVERAGE 的话,有可能前5 PDP 都很均匀,但最后一个 PDP 的值发生很大的突变。这时候如果用 AVERAGE 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因为突变的部

      
分被平均分配到整个时间段内了,所以看不出突变这一现象;但如果用 MAXIMUM 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在该 CDP 的周期内,曾经有达到某个值的时候。所以用 

       MAXIMUM 
或者 MINIMUM 就可以知道某个对象在某个时间段内最大达到多少,最低低到什么程度。

       
例如要看某个接口在一天内有没有超过50Mb 流量的时候就要用 MAXIMUM

   
例如要看磁盘空间的空闲率在一天内有没有低于 20% 的时候就要用 MINIMUM

    H
LAST 类型适用于 “累计的概念,例如从xxx时候到目前共累计xxxx 这样的需求。例如邮件数量,可以用 LAST 来表示 30 分钟内总共收到多少个邮件,同

      
 LAST 也没有平均的概念,也就是说不适用于 ‘xxx/’ 这样的需求,例如你不能说平均每秒钟多少封邮件这样的说法;同样也不适用于看每个周期内的变化,

      
例如30分钟内共收到100封邮件,分别是 :第一个5分钟20封,第二个5分钟30封,第三个5分钟没有,第45分钟10封,第55分钟也没有,第65分钟
      
      40
封。如果用 MAXIMUM 或者 MINIMUM 就不知道在30分钟内共收到100封邮件,而是得出300。所以 LAST 适用于每隔一段时间被观察 对象就会复位的
      
      
情况。例如每30分钟就收一次邮件,邮件数量就是 LAST 值,同时现有的新邮件数量就被清零;到下一个30分钟再收一次邮件,又得到一个 30   分钟的 LAST 值。
      
      
这样就可以得得出距离上一次操作后到目前为止共xxx”的需求。(例如距离上一次收取邮件后又共收到100封新邮件)

四)DST 实例说明

这样说可能还是比较模糊,可以看下面的例子,体会一下什么是 DST  PDP   

QUOTE:

Values = 300, 600, 900, 1200        # 假设 RRDtool 收到4个值,分别是3006009001200

Step = 300 seconds                    # step 
 300

COUNTER = 1,1, 1,1                 # 
300-0/300,(600-300/300,(900-600/300,(1200-900/300 ,所以结果为 1111

DERIVE = 1,1,1,1                      # 
同上

ABSOLUTE = 1,2,3,4                # (300-0)/300,(600-0)/300 , (900-0)/300, (1200-0)/300
,所以结果为 1234

GAUGE = 300,600,900,1200       # 300 , 600 ,900 ,1200 
不做运算,直接存入数据库


所以第一行的 values 并不是 PDP ,后面4行才是 PDP 


五)开始建库

CODE:

[root@dns1 root]# rrdtool create eth0.rrd \
> --start $(date –d ‘1 days ago’ +%s) \
> --step 300 \
> DS:eth0_in:COUNTER:600:0:12500000 \ #   600 
 heartbeat是最小值;12500000 表示最大值; 
> DS:eth0_out:COUNER:600:0:12500000 \ # 
如果没有最小值/最大值,可以用 U 代替,例如 U:U
> RRA:AVERAGE:0.5:1:600 \ # 1 
表示对1 PDP 取平均。实际上就等于 PDP 的值
> RRA:AVERAGE:0.5:4:600 \ # 4 
表示每4 PDP 合成为一个 CDP,也就是20分钟。方法是对4PDP取平均, 
> RRA:AVERAGE:0.5:24:600 \   # 
同上,但改为24个,也就是24*5=120分钟=2小时。
> RRA:AVERAGE:0.5:288:730 # 
同上,但改为288个,也就是 288*5=1440分钟=1
[root@dns1 root]#  


注:上面第2-4 RRA的记录数实际上应该是 700775790,而不是 600600730
600 samples of 5 minutes   (2 days and 2 hours)= 180000 
秒 (2.08天)
700 samples of 30 minutes (2 days and 2 hours, plus 12.5 days)= 1260000 
秒 (14.58天 ,2周)
775 samples of 2 hours (above + 50 days) = 5580000 
秒 (64.58 天,2个月)
797 samples of 1 day    (above + 732 days, rounded up to 797) = 68860800 
秒(2年)
可以看出每个 RRA 都存储了相应单位2倍时间的数据,例如每天的 RRA 存储2天的数据,每周的 RRA 存储2周的数据,每月的 RRA 存储2个月的数据,每年的 RRA 存储2年的数据



检查一下结果

CODE:

root@dns1 bob]# ll -h eth0.rrd
-rw-r--r-- 1 root     root       41K 11
 19 23:16 eth0.rrd
[root@dns1 bob]#


有的人可能会问,上面有两个 DS,那 RRA 中究竟存的是那个 DS 的数据呢?实际上,这些 RRA 是共用的,你只需建立一个 RRA,它就可以用于全部的 DS 

所以在定义 RRA 时不需要指定是给那个 DS 用的。


六)什么是 CF 

以第2RRA  4214 PDP 为例

AVERAGE 
:则结果为 (4+2+1+3)/4=2.5

MAX 
:结果为4个数中的最大值 4

MIN 
:结果为4个数中的最小值1

LAST 
:结果为4个数中的最后一个 3

同理,第三个RRA和第4RRA则是每24 PDP、每288 PDP 合成为1 CDP

七)解释度(Resolution

这里要提到一个 Resolution 的概念,在官方文档中多处提到 resolution 一词。Resolution 究竟是什么?Resolutino 有什么用?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绘制1小时的数据,也就是60分钟,那么我们可以从第一个RRA 中取出12 CDP 来绘图;也可以从第2 RRA

中取出2 CDP 来绘图。到底 RRDtool 会使用那个呢?

让我们看一下 RRA 的定义 :RRA:AVERAGE:0.5:4:600 

Resolution 
就等于 4 * step = 4 * 300 = 1200 ,也就是说 ,resolution 是每个CDP 所代表的时间范围,或者说 RRA 中每个 CDP(记录)

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第一个 RRA  resolution  1* step=300,第2 1200,第三个是 24*300=7200,第4 RRA  86400 

默认情况下,RRDtool 会自动挑选合适的 resolution 的那个 RRA 的数据来绘图。我们大可不必关心它。但如果自己想取特定 RRA 的数据,就需要用到它了。

关于 Resolution 我们还会在 fetch  graph 操作中提到它。


八)xff 字段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 RRA 的定义中有一个数值,固定是 0.5 ,这个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这个称为 xff 字段,是 xfile factor 的缩写。让我们来看它的定义 :

QUOTE:

The xfiles factor defines what part of a consolidation interval may be made up from *UNKNOWN* data while

the consolidated value is still regarded as known. It is given as the ratio of allowed *UNKNOWN* PDPs to 

the number of PDPs in the interval. Thus, it ranges from 0 to 1 (exclusive)


这个看起来有点头晕,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

CODE:

RRA:AVERAGE:0.5:24:600


这个 RRA 中,每24 PDP (共两小时)就合成为一个 CDP,如果这 24  PDP 中有部分值是 UNKNOWN (原因可以很多),例如1个,那么这个 CDP 

合成的结果如何呢?是否就为 UNKNOWN 呢?

不是的,这要看 xff 字段而定。Xff 字段实际就是一个比例值。0.5 表示一个 CDP 中的所有 PDP 如果超过一半的值为 UNKNOWN ,则该 CDP 的值就被标为

UNKNOWN
。也就是说,如果24 PDP中有12个或者超过12 PDP 的值是 UNKNOWN ,则该 CPD 就无法合成,或者合成的结果为 UNKNOWN

如果是11 PDP 的值为 UNKNOWN ,则该 CDP 的值等于剩下 13    PDP 的平均值。

如果一个 CDP 是有2 PDP 组成,xff  0.5 ,那么只要有一个 PDP  UNKNOWN ,则该 PDP 所对应的 CDP 的值就是 UNKNOWN 
阅读(149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