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492542
  • 博文数量: 2905
  • 博客积分: 2009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629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3-23 05:00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3)

2009年(2901)

分类: LINUX

2009-03-23 11:21:01

  Q35 压缩与解压缩命令是什么?

  A:功能:将文件归档

  格式:tar 参数 归档文件名称 文件或目录

  说明:

  压缩一组文件为tar.gz后缀。

  # tar cvf backup.tar /etc

  #gzip -q backup.tar

  或

  # tar cvfz backup.tar.gz /etc/

  释放一个后缀为tar.gz的文件。

  #gunzip backup.tar.gz

  #tar xvf backup.tar

  或

  # tar xvfz backup.tar.gz

  用一个命令完成压缩

  #tar cvf - /etc/   gzip -qc > backup.tar.gz

  用一个命令完成释放

  # gunzip -c backup.tar.gz   tar xvf -

  解开tar.Z的文件

  # tar xvfz backup.tar.Z

  或

  # uncompress backup.tar.Z

  #tar xvf backup.tar

  解开.tgz文件

  #gunzip backup.tgz

  压缩和解压缩.bz2的包

  #bzip2 /etc/smb.conf

  这将压缩文件smb.conf成smb.conf.bz2

  #bunzip2 /etc/smb.conf.bz2

  这将在当前目录下还原smb.conf.bz2为smb.conf

  注: .bz2压缩格式不是很常用,你可以man bzip2

  Q36 如何显示系统环境变量?

  A: env命令

  功能:显示环境变量

  格式:env

  说明:

  显示当前环境

  env

  假设有一角本my_job用来下世环境变量LANG的当前位置。

  在不修改LANG变量时,使用env命令执行角本my_job,如下:

  env PATH=/u/testuser/jobs: $my_job

  LANG=C

  当在env命令中修改了LANG的值后将有:

  Env LANG=C++ PATH=/u/testuser/jobs : $PATH my_job

  LANG=C++

  Q37 VI的三种命令模式是什么

  A:vi 做为Linux 系统中一种编辑器,它的使用方法和界面与 Unix 平台十分相似。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Q38 vi的基本操作

  A: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 (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q39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A: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Q40 Shell的使用方法

  A:程序必须以下面的行开始(必须方在文件的第一行):

  #!/bin/sh

  符号#!用来告诉系统它后面的参数是用来执行该文件的程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bin/sh来执行程序。

  当编辑好脚本时,如果要执行该脚本,还必须使其可执行。

  要使脚本可执行:

  chmod +x filename

  然后,您可以通过输入: ./filename 来执行您的脚本。

  注释

  在进行shell编程时,以#开头的句子表示注释,直到这一行的结束。

  变量

  在其他编程语言中您必须使用变量。在shell编程中,所有的变量都由字符串组成,并且您不需要对变量进行声明。要赋值给一个变量,您可以这样写:

  变量名=值

  取出变量值可以加一个美元符号($)在变量前面:

  #!/bin/sh

  #对变量赋值:

  a=”hello world”

  # 现在打印变量a的内容:

  echo “A is:”

  echo $a

  在您的编辑器中输入以上内容,然后将其保存为一个文件first。之后执行chmod +x first

  使其可执行,最后输入./first执行该脚本。

  这个脚本将会输出:

  A is:

  Q41 什么是正则表达式?

  A:简单的说就是在文件名中使用通配符。

  Q42 如何更改网络接口的IP地址?

  A:使用ifconfig命令
  Q43 SSH的两种工作级别是什么?

  A:第一种级别(基于口令的安全验证)只要你知道自己帐号和口令,就可以登录到远程主机。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会被加密,但是不能保证你正在连接的服务器就是你想连接的服务器。可能会有别的服务器在冒充真正的服务器,也就是受到“中间人”这种方式的攻击。

  第二种级别(基于密匙的安全验证)需要依靠密匙,也就是你必须为自己创建一对密匙,并把公用密匙放在需要访问的服务器上。如果你要连接到SSH服务器上,客户端软件就会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请求用你的密匙进行安全验证。服务器收到请求之后,先在你在该服务器的家目录下寻找你的公用密匙,然后把它和你发送过来的公用密匙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密匙一致,服务器就用公用密匙加密“质询”(challenge)并把它发送给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收到“质询”之后就可以用你的私人密匙解密再把它发送给服务器。

  Q44 Telne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A:当你用Telnet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系统时,你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 叫Telnet客户程序,它运行在你的本地机上;另一个叫Telnet服务器程序,它运 行在你要登录的远程计算机上。本地机上的客户程序要完成如下功能: 1 、建立与服务器的TCP 联接; 2 、从键盘上接收你输入的字符; 3 、把你输入的字符串变成标准格式并送给远程服务器; 4 、从远程服务器接收输出的信息; 5 、把该信息显示在你的屏幕上。

  Q45 ftp的常用命令有哪些?

  A:

  1![cmd[args]]:在本地机中执行交互shell,exit回到ftp环境,如:!ls*.zip.   

  2.$ macro-ame[args]:执行宏定义macro-name.  

  3.account[password]:提供登录远程系统成功后访问系统资源所需的补充口令。  

  4.append local-file[remote-file]:将本地文件追加到远程系统主机,若未指定远程系统文件名,则使用本地文件名。

  5.ascii:使用ascii类型传输方式。  

  6.bell:每个命令执行完毕后计算机响铃一次。  

  7.bin:使用二进制文件传输方式。  

  8.bye:退出ftp会话过程。  

  9.case:在使用mget时,将远程主机文件名中的大写转为小写字母。  

  10.cd remote-dir:进入远程主机目录。

  11.cdup:进入远程主机目录的父目录。   

  12.chmod mode file-name:将远程主机文件file-name的存取方式设置为mode,如:chmod 777 a.out。   

  13.close:中断与远程服务器的ftp会话(与open对应)。  

  14.cr:使用asscii方式传输文件时,将回车换行转换为回行。  

  15.delete remote-file:删除远程主机文件。   

  16.debug[debug-value]:设置调试方式,显示发送至远程主机的每条命令,如:deb up 3,若设为0,表示取消debug。  

  17.dir[remote-dir][local-file]:显示远程主机目录,并将结果存入本地文件local-file。

  18.disconnection:同close。  

  19.form format:将文件传输方式设置为format,缺省为file方式。   

  20.get remote-file[local-file]:将远程主机的文件remote-file传至本地硬盘的local-file。

  Q46 URL,URI由哪几部分组成?

  URL的格式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协议(或称为服务方式);

  第二部分是存有该资源的主机IP地址(有时也包括端口号);

  第三部分是主机资源的具体地址。,如目录和文件名等。

  URI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访问资源的命名机制。

  存放资源的主机名。

  资源自身的名称,由路径表示。

  Q47 Apache的最大连接数的修改方法是什么?》

  A:在httpd.conf中设置:

  MaxClients n

  n是整数,表示最大连接数,取值范围在1和256之间,如果要让apache支持更多的连接数,那么需要修改源码中的httpd.h文件,把定义的HARD_SERVER_LIMIT值改大然后再编译。

  Q48 CRON命令的作用与用法

  A:cron命令:循环执行某一命令。at命令只能执行一次,虽然都是计划任务的命令,这是这两个命令的区别 。cron服务提供crontab命令来设定cron服务的,以下是这个命令的一些参数与说明:   crontab -u //设定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一般root用户在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需要此参数

  crontab -l //列出某个用户cron服务的详细内容

  crontab -r //删除没个用户的cron服务

  crontab -e //编辑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Q49 防火墙的分类

  A: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型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型

  Q50 PING命令的用法

  A:Ping命令的常用参数选项

  ping IP -t

  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ping IP -l 3000

  指定Ping命令中的数据长度为3000字节,而不是缺省的32字节。

  ping IP -n 300

  执行300次的Ping命令。

  Q51 Netatart命令的用法

  A: 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netstat 的一些常用选项

  netstat -s 本选项能够按照各个协议分别显示其统计数据。

  netstat -Ce 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也有接收的数据报数量。这个选项可以用来统计一些基本的网络流量)。

  netstat -r 显示关于路由表的信息,类似于后面所讲使用route print命令时看到的信息。除了显示有效路由外,还显示当前有效的连接。

  netstat -a 本选项显示一个所有的有效连接信息列表,包括已建立的连接(ESTABLISHED),也包括监听连接请求(LISTENING)的那些连接。

  netstat -n 显示所有已建立的有效连接。

  Q52 ifconfig命令的用法

  A:ifconfig命令

  用于查看和更改网络接口的地址和参数

  $ifconfig -a

  lo0: flags=849 mtu 8232

  inet 127.0.0.1 netmask ff000000

  hme0: flags=863 mtu 1500

  inet 211.101.149.11 netmask ffffff00 broadcast 211.101.149.255

  ether 8:0:20:a7:4d:21

  系统会显示网络接口的名称,接口的状态(up or down),

  接口的IP地址和掩码等信息

  更改网络接口的IP地址:

  #ifconfig hme0 down

  #ifconfig hme0 211.101.149.233 netmask 255.255.255.0 up

  首先,使用down命令参数把网络接口hme0的服务暂时停止,然后再用ifconfig命令给

  接口分配新的IP地址和掩码,并启动网络接口服务

  也可以通过改变文件/etc/hosts中的IP地址的值并重新启动系统来更改机器的IP地址。

  /etc/hosts/:

  211.101.149.11 sampdt

  定义主机名在/etc/hostname.hme0及IP地址。

  更改了网卡/增加了网卡,系统不能自动启动该接口服务,这时需要手动创建网口服务:

  #ifconfig hme0 plumb

  即可以为接口le0创建网口服务

  相应地,用ifconfig带unplumb参数可以停止服务并关闭网络
[ 来源:金山软件]
阅读(38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