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810784
  • 博文数量: 2905
  • 博客积分: 2009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629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3-23 05:00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3)

2009年(2901)

分类: LINUX

2009-03-23 11:19:54

Fedora Linux基本配置
登录linux系统,使用pwd环境当前所在工作目录。
根目录下的文件夹
使用su –命令转换成root用户(加-表示以超级用户登录),新增一个普通用户michael并设置密码。在/home下增加了michael的工作目录。
在普通用户的工作目录下系统新增了几个隐藏文件,.bash_profile.bashrc是用户登录系统时的初始化文件,可以把修改用户工作环境的变量增加到这两个文件中。而.bash_logout是用户退出系统后自动执行的脚本。
/根目录下环境的子目录介绍:
Bin:放置二进制文件程序工具,它是系统必需的基本工具书集。
Boot:放置系统启动的必需文件(系统启动的必需文件,系统启动所需的内核,引导程序配置文件等)
Dev:放置系统的设备文件(外设,磁盘等)
Etc:放置系统所有的配置文件,我们修改系统配置主要就是这个目录下的文件。
Home:放置普通用户的文件。
Initrd:临时目录,初始化引导时所用。一般是空的,基本不用。
Lib:linux下可执行程序的共享动态链接库,类似于windows下的DLL链接库。
Lost+found:放置系统启动时自检发现的碎片文件。一般是空的。
Misc:放置杂七杂八的额外文件,一般是空的,基本不用。
mnt:
放置挂载外部设备文件(光驱、软盘等)。
Opt:用来安装第三方软件office工具、数据库等。
Proc:虚拟的文件系统,内核进程里的资料信息。不占用硬盘空间。
Root:管理员的home目录。
Sbin:放置超级用户的基本管理工具。
Tmp:放置每个用户的临时文件。这个目录是全局可写的。
Usr:所有用户的公共通用的配置资料、工具、文档。这个目录比较大,大部分程序都安装在这个目录下。这个目录空间大小一般不变,除非安装新的程序。
Var:放置动态变化的数据、日志等等。
在这此目录里环境,只有homevar目录是在不停的变化的。它们的数据需要经常的维护和更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硬盘分区的使用情况:
Df命令默认情况下的硬盘使用情况不大好辨认,我们可以加一个-h选项。
 
Df只能查看硬盘分区的使用情况,不能查看每个目录的使用情况,要查看每个目录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使用du命令。
Du –sh /*命令查看/根目录下面的所有目录使用情况,参数s起到统计总数的作用,参数h使查询结果更人性化。
因普通用户对下面目录没有权限,所以提示错误。可以使用ctrl+c强行中止运行。
转换成root用户统计目录信息。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占用磁盘空间的是/usr目录,占用了1.2G的空间。
原来安装系统使用的分区工具在系统安装好后就再也不能使用了,我们只能用fdisk命令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如果硬盘支持DMA,我们可以使用hdparm激活:hdparm –d1 /dev/sda,-d参数表示dma,1表示on.可以把这条命令写进rc.local文件,这个文件是系统初始化的脚本文件,系统启动时自动执行的命令及任务都要写进这个脚本文件。这个文件是提供给管理员配置的。
 
查看DNS配置文件:more /etc/resolv.conf
检查IP地址配置命令:ifconfig
Ifconfig也可以修改IP地址,我们修改IP地址为192.168.1.99,使用ifconfig查看命令是否已经生效。
更多ifconfig的使用方法可以使用man ifconfig命令查阅。
查看路由信息:route –n
Ip地址更改后,其默认网关会被删除。
使用route命令手工添加默认网关。使用route –n检查,可以看到命令生效了。
注:
Ifconfig eth0修改过的资料不会马上保存,这个过程是手工调试的时候使用的,为了让数据保存起来,推荐使用netconfig命令,因为这个工具会把配置信息写进配置文件。
默认情况下fedora没有安装netconfig这个工具,我们需要手工安装:yum install netconfig
重启网络服务并用ifconfig eth0查看是否生效。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就有网络接口的启动、激活、关闭的脚本文件。Netconfig就把配置信息写进了ifcfg-eth0配置文件。
我们看一下ifcfg-eth0配置文件是否与上面的的信息一致。输入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加载ifcfg-eth0配置信息。Ip地址为192.168.1.88,而不是192.168.1.99,可以看到配置文件生效了。
我们可以不用netconfig命令配置,直接用vi手工编辑ifcfg-eth0配置文件。使用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在一般模式下输入ioa等字符就可以进入编辑模式,手工修改IPADDR=192.168.1.99,按下ESC键返回到一般模式,在一般模式下输入:wq保存后退出vi
重新加载ifcfg-eth0,可以看到IP地址192.168.1.99已经生效。
在配置网卡的时候,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在sysconfig目录下面有两个网络相关的配置目录networkingnetwork-scripts。前面我们修改的配置文件是network-scripts目录下的ifcfg-eth0Netconfig会把网卡的配置信息自动写进这个文件。Neat工具会把网络配置信息写进另外一个目录networking下的profiles目录,这个目录是优先的。若在使用neat或图形工具配置卡时失效的话就要把profiles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清空。
查看用户语言情况:locale,它能告诉目前系统的语言情况。
需要查看系统对所有语言的支持:locale –a
使系统支持中文:LANG=zh_CN.GB2312,使用date命令检查,可以看到以中文格式显示的日期,因为在文本模式下无法以中文编码输出数据,星期、月及日无法显示,我们再把系统转换成英文语言环境LANG=en_US.UTF-8,使用date命令检查,可以看到正常显示了英文格式日期。
语言配置信息保存在/etc/sysconfig/i18n里面。
我们已经见过好几个sysconfig下面的配置文件了,此目录下是大部分服务器程序自动启动初始化配置脚本,sysconfig目录是最基本的配置信息、选项、参数。
查看系统硬件信息:more /etc/sysconfig/hwconf,显示信息是系统硬件检查器检测出来的硬件信息。
安装时有个kudzu工具,它会自动检查硬件配置信息,当系统加入新硬件时需要系统检测新硬件:service kudzu start
系统启动检测硬件很费时间,我们可以关闭该功能。检查系统服务启动脚本可以使用chkconfig。默认运行级别345是开启的。如果需要调整可以使用setup命令,此命令是综合配置工具。
选择运行系统服务工具。
取消系统启动kudzu服务。
重新检查kudzu信息
默认fedora没有安装xinetd,我们可以手工安装:yum install xinetd
查看系统自启动服务:chkconfig --list |more,这些服务都是依靠init系统配置脚本启动的。而在下面xinetd based services所列出的服务不是依靠init启动的,而是依靠xinetd启动的,可以看到大部分服务都为off关闭的。Xinetd本身是一个系统启动服务,默认在3-5运行级别启动,而基于xinetd启动的子服务为ON的也会启动。
如果希望开启rsync可以输入chkconfig rsync on命令。然后可以使用chkconfig rsync –list查看此服务已经开启on。前面查看此服务为off关闭。重新启动服务器,xinetd会发现需要启动rsync服务,这个服务就被启动了。
如果需要临时启动这个服务,可以输入service xinetd restart命令。
Service这个命令,它启动的服务脚本一般是存放在固定的目录下面:/etc/init.d,这个目录下面都有0-6七个运行级别。service xinetd restart本质上是启动/etc/init.d目录下的xinetd脚本,然后xinetd会检查自己的配置目录:/etc/xinetd.d,这里面就有它管理的服务的各种状态,每一个服务状态都保存在相应的目录里面。前面的chkconfig rsync on本质上是修改了/etc/xinetd.d下面rsync配置文件的状态为on。然后当我们重启动xinetd服务时,就会自动加载rsync
系统7个运行级别本质上在/etc/rc?.d,?表示0-7
每种服务都在相应目录下面有个符号链接,所以系统脚本本质上是放在/etc/init.d下面的。我们只要在rc?.d相应运行级别目录里面作个符号链接应能自动运行这个服务。
我们看一下kudzu这个服务,本质上kudzu是这个脚本。
rc3.d上名字叫kudzu的脚本,可以看到第一字符是K,表示是禁止启动的(Kill),可以看到K95kudzu这个脚本做了一个符号链接指向/init.d/kudzu
运行级别还可以使用runlevel检查,表示所有脚本都是来自/etc/rc3.d,在这里所有K开头的都是关闭的,以S开头的都是开启的。
在这些服务中有一个服务以后经常要使用到,它就是sshd。我们可以使用chkconfig sshd –list检查一下。Sshd这个脚本会启动一个sshd服务器,sshd服务器默认在2-5运行级别上是开启的。这个服务是用来远程维护管理的。远程登录的工具还有telnet,但telnet是使用明文密码传输,数据是公开的,容易泄漏密码,非常不安全,sshd是一种加密的安全的服务器,支持远程文件传输及维护。
我们如何知道系统运行哪个级别,下面中每个目录什么时候需要它们。当你的系统对应相应运行级别时才会进入对应的rc?.d目录。可以参考/etc/inittab这个文件,这个文件是系统初始化的主要配置文件。系统运行级别几、运行什么配置脚本都是由它决定的。
我们看一下这个文件的基本情况。
Id:3:initdefault:默认系统进入运行级别3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系统初始化,可以看一下rc.sysinit详细的配置脚本:
I0:0:wait:/etc/rc.d/rc 0
I1:1:wait:/etc/rc.d/rc 1
I2:2:wait:/etc/rc.d/rc 2
I3:3:wait:/etc/rc.d/rc 3
I4:4:wait:/etc/rc.d/rc 4
I5:5:wait:/etc/rc.d/rc 5
I6:6:wait:/etc/rc.d/rc 6
我们的0-6七个运行级别来自这里的七行配置,这些是脚本的名称和路径。可以看一下这些脚本,了解系统为什么会进入运行级别3、运行级别4、运行级别5
还有一个工具可以快速的配置系统服务:ntsysv。与setup配置界面相似。
系统配置好后可以reboot重启系统,使所有配置生效。
***************************************************
上接:
阅读(94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