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文件系统的过程是格式化,硬盘经过格式化之后会消耗少部分的空间来记录与保存文件系统信息,但是对整体而言,这些空间的消耗是必要且极具价值的。在了解文件系统时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每个文件系统格式化后的区块大小均相同,在Linux中这些区块称为“Block”,平均每个硬盘中都包含为数众多的区块。
2、文件系统的种类有很多,而每种文件所格式化的区块大小也都相同。
3、在同一个硬盘中可包含多种文件系统。
4、同一种操作系统也可以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视其操作系统的不同而异。
综上所述,文件系统将硬盘格式化为大小相同的区块,所以文件在写入硬盘中也是以区块为单位。例如一个文件存入硬盘中占了50个区块,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把这个文件移动到别的分区或删除了,那么这50个区块的位置仍然是空着的,后来存入这个分区的文件以及之前在这个分区的文件不会自动添满这50个区块,这就是磁盘碎片。
磁盘分区要以缓解磁盘碎片的问题,在一大的硬盘中如果没有分区可能会有很多的碎片,但是如果通过分区,每个分区都相当于独立的磁盘来便用。而磁盘分区最重要的关键就是磁盘分区表。
所谓的磁盘分区表就是指位于每个物理磁盘起始处的记录,在此记录之后才可进行文件系统或用户数据的保存。通常第个磁盘分区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而每个部分必须定义每个分区必需的信息,换句话说,这个原始概念告诉我们每个硬盘最多可划分为4个独立的磁盘空间。在磁盘分区表中,主要记录的内容如下:
1、每个分区在物理硬盘上的起始点与结束点
每个分区在硬盘中的位置是以“柱面”来标识的,所以必须在磁盘分区表中 同时指定柱面的起始点与结束点以定义分区的位置与大小。
2、将哪个分区设置为“已应用”(Activated)
在具有多分区的磁盘中,必须指定一个“已应用”的分区,而在该分区上的操作系统会在启动时被应用。
3、每个分区的类型
这个部分是以2个十六进制的数值来表示操作系统类型、文件系统、分区容量或是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关联性等。
现在的硬盘一般都会超过四个分区,之后的是扩展分区,与其他分区最大的不同是:在扩展分区中自己会维护一份扩展分区表,因此可以再划分为最小的分区,并且扩展分区没有限制,所以可以用这种方法建立多个分区,而这些分区则是逻辑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