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学者,正在研究关于小学升初中的问题,在他们交给我的研究资料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表格,那就是在一些大城市,小学升初中的择校费价格,最贵的一所,需要二十五万。
这样的一个数目,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除非自己运气好,正在名校所在的校区,或者有足够的财力,能够在这个校区里面置业,不然的话,只能够选择中介人,也就是学者口中的学托,因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把择校费交上去。
学者很愤怒:“这些都是公立学校,怎麽可以收择校费呢!这不公平。“
其实,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应该是十年前,我就听朋友在那里谈论,为孩子选择小学,需要准备多少择校费,没有想到,这个择校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通胀,这自然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里面蕴含了腐败问题,比如政府规定,北京的择校费不能够超过三万元,那末多出来的钱,去了那里?“学者一边说一边摇头:”只是关于这个问题,媒体都不太愿意报道,知道那些名校有多牛吗?毕竟媒体人总要有孩子未来要上学,谁不想上最好的学校呢?“
是的,谁不想上最好的学校呢?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初中,这是为了未来能够进入好的高中,而好的高中,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的门槛,就算未来打算出国留学,更是希望从小就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只是,正如这位学者所说,这些都是公立学校,虽然在很多国家,公立学校之间都存在着教育水准的差别,但是堂而皇之的收取择校费用,恐怕又是中国特色。想当年,取消所谓的重点小学和初中,分片就近上学,目的是为了让基础教育更加公平一些,不要因为考试,而让学生从小学或者初中开始,就分出高低,但是结果,自然还是师资好的公立学校受到追捧,因为教育资源,并没有因为着这样的改革而进行调整。最终的结果,以前还能够依靠分数相对公平一些,而现在,则更多地依靠财力,或者权力。
到一个县城采访,没有想到,这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县城,同样存在择校的问题,县城里面的小学,人满为患,和周边乡镇小学空荡荡的课堂,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还算好,负责教育的官员有这样一个理念,公立教育至少应该提供一种保底的教育,而不是好得更好,差的自生自灭,于是在师资,教育资金的分配上,刻意的倾斜乡镇小学,这让县城小学,也稍微舒缓了一些压力,因为家长们发现,原来周边的学校,学生们的成绩,和县城小学相差并不太大。尽管如此,在最好的乡镇小学,依然没有专门的音乐美术甚至是英文老师,毕竟对于农村来说,师资本身就存在短缺和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点,就算地方官员再努力,也很难改变。
公立学校之间的差别,说到底就是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在今年初,看到有报道,上海让师资比较强的公立学校的老师,到比较弱的公立学校执教,来改善这种教育水平偏差的问题。而在民间,从十年前开始,一项”新教育“行动,正在农村学校进行推广,透过阅读,来让农村教师在教学中自我成长。
如果说,在大城市,择校费产生的教育不公需要解决,那麽在农村,城乡差距和政府缺乏投入导致的教育不公更需要改变,毕竟公立教育,至少要有一个最低标准吧。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444044.html
阅读(495) | 评论(0) | 转发(0) |